第四十二章 雨夜锋芒试人心(二)
湖州渡口的厮杀比码头更烈。顾家的接应队伍被围在中间,领头的正是顾晏的长子顾承。他浑身是血,手里的长刀都卷了刃,看到斩疆尘赶来,嘶哑地喊:“将军!我们中了埋伏!是……是沈家的人!”
沈家?江南老牌世家的领头者,一直对盐铁司虎视眈眈。斩疆尘挥剑劈开一名刺客,朗声道:“顾家的人听着!陛下在此,谁敢动盐铁司的物资,就是与朝廷为敌!”
刺客听到“陛下”二字,动作明显一滞。就在这时,渡口东侧忽然亮起无数火把,是沈辞安的禁军!
“陛下有旨!”禁军统领高举圣旨,声音穿透雨幕,“沈家勾结前朝余孽,劫夺盐铁,就地格杀!其余世家,降者免罪!”
沈家的人瞬间溃散,有的跪地投降,有的还在负隅顽抗。顾承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脱力跪倒在地,对斩疆尘拱手:“多谢将军……多谢陛下……”
斩疆尘刚要说话,却见顾昀从火光里冲出来,手里提着个人头,正是沈家的家主。“将军!沈家主已被我斩杀!”少年脸上溅着血,眼神亮得惊人,“家祖父让我带话,顾家愿誓死效忠陛下!”
斩疆尘看着他,忽然笑了。这少年,比他爷爷更懂怎么在刀尖上跳舞。
雨渐渐小了,天边泛起鱼肚白。沈辞安的画舫缓缓靠岸,他站在船头,看着渡口的狼藉,脸上没什么表情。“都处理干净了?”
“沈家主已伏诛,其余从犯尽数擒获。”斩疆尘躬身道,“顾家损失不小,但……算是通过了考验。”
“考验?”沈辞安轻笑一声,走下船,“朕从不算考验谁,只看谁值得信任。”他看向顾昀,“你叫顾昀?”
“是。”顾昀单膝跪地,“草民顾昀,参见陛下。”
“起来吧。”沈辞安的目光在他脸上停了片刻,“你很好。从今日起,你调去京畿大营,跟着李将军历练。”
顾昀的瞳孔骤缩,随即叩首:“谢陛下恩典!”
斩疆尘看着这一幕,心里了然。沈辞安这是要把顾昀放在眼皮子底下,既拉拢又制衡。
回到苏州城时,雨已经停了。晨光穿过云层,照在盐铁司的匾额上,雨水顺着“铁”字的笔画滑落,像淌下的血。
“顾家算是彻底绑在陛下的船上了。”斩疆尘看着沈辞安走进茶馆,“只是沈家背后,怕是还有更大的网。”
“自然。”沈辞安端起茶盏,指尖摩挲着温热的杯壁,“江南世家盘根错节,沈家不过是枚棋子。真正的棋手,还在暗处。”他抬眼看向斩疆尘,“你觉得,会是谁?”
斩疆尘的目光落在窗外的漕船,忽然想起顾昀斩杀沈家主时的眼神——太急切,太想证明什么。“会不会……是顾家自己?”
“有可能。”沈辞安不置可否,“但更有可能,是京城来的人。”
京城?斩疆尘的眉峰微蹙。难道还有漏网的内应?
“你忘了?”沈辞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玩味,“镇国公旧部,可不止北境有。”
斩疆尘的心头猛地一缩。镇国公在江南经营多年,当年虽被清算,难保没有残余势力潜伏,借着世家之乱兴风作浪。
“陛下打算怎么办?”
“不怎么办。”沈辞安放下茶盏,站起身,“让他们闹。闹得越大,藏得越深的人,才越容易露头。”他走到斩疆尘身边,忽然压低声音,“顾昀调去京畿大营,你觉得他会听话?”
“他不敢不听话。”斩疆尘的眼底闪过一丝冷光,“但他会把江南的消息,一丝不落地传回顾家。”
“这正是朕要的。”沈辞安笑了,“让顾家以为能掌控局面,他们才会更快地露出马脚。”
阳光透过茶馆的窗棂,照在两人交叠的影子上。一个算计深沉,一个锋芒内敛,却又在这盘棋上,步步呼应。
顾昀离开江南的那天,没有下雨。少年骑着马,回头望了一眼苏州城的方向,眼神复杂。他怀里揣着顾晏的密信,上面只有一句话:“盯紧斩疆尘,他是陛下最锋利的刀,也是最危险的刃。”
斩疆尘站在城楼上,看着那匹快马消失在官道尽头,忽然觉得这江南的秋天,比北境的寒冬还要让人捉摸不透。
“将军,顾家送来的新茶。”副将捧着茶盒走来,“说是今年的雨前龙井,特意留给将军的。”
斩疆尘打开茶盒,清香扑鼻。他捻起一撮茶叶,忽然笑了。这茶里,藏着的是示好,还是新的算计?
他抬头望向皇城的方向,沈辞安应该已经收到江南的捷报了。那位帝王,此刻又在布下什么新的棋局?
朱墙的影子,仿佛随着漕船的帆,一路从江南延伸回京城。江南的雨停了,京城的风,却似乎更紧了。
这场以天下为棋盘的博弈,又添了几枚新子。顾昀在京畿大营的一举一动,顾家在江南的隐忍布局,还有暗处那些未露面的棋手……都在等着下一次落子。
斩疆尘握紧了茶盒,指尖沾着茶叶的清香。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比江南的雨夜更难走。但只要沈辞安还在棋盘的另一端,他就会奉陪到底。
毕竟,他们是彼此的棋,也是彼此的弈者。
这场朱墙染血的双阙弈,还远未到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