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挥洒藤蔓创造的奇迹,以及伏羲命名万物带来的清晰,使得人族的数量如同渭水潮涌,越来越多。他们自然而然地聚集在赋予他们生命与智慧的两位始祖身边,围绕着那片最初被创造的河畔沃土,形成了最初的、也是规模最大的**聚落**。简陋的居所——以树枝为骨、覆以宽叶和厚泥的窝棚——星罗棋布,炊烟日夜不息,人声鼎沸,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
然而,繁荣之下,暗流汹涌。这些新生的人类,拥有生命的热度与基本的本能,却全然不知**社会的规则**为何物。他们如同混沌初开时的天地,充满了原始的能量,却毫无秩序可言。
**争夺**是每日的常态。最肥美的猎物、最香甜的果实、最靠近水源的栖息之地,都可能引发激烈的冲突。强壮者肆意抢夺弱者的食物,甚至为了一处干燥的睡榻而大打出手,哭声、怒吼声、厮打声时常撕裂聚落的宁静。更令人忧心的是,两性之间亦处于蒙昧的**杂乱**状态。结合源于瞬间的冲动,无任何区别与约束,往往引发更复杂的嫉妒与争斗,新生儿的抚育更是无人负责,时常被遗弃或忽视。混乱,如同无形的瘟疫,在聚落中蔓延,阻碍着族群真正走向稳定与和谐。
女娲行走在她的孩子们中间。看着那些因争夺而头破血流的青年,看着那些被抢夺食物后蜷缩在角落啜泣的幼童,看着那些因无序结合而茫然无助、独自承担生育痛苦的女子,她星辰般的眼眸中充满了深切的**忧虑与心痛**。她是创造之母,她的心与每一个孩子相连,他们的痛苦就是她的痛苦。她凭借母神的**威严**,可以呵止一场即将发生的殴斗,可以命令强壮者归还食物,她那慈爱而悲伤的目光能让争执双方暂时感到羞愧而退却。但这只是扬汤止沸,无法**根除混乱的源头**。一旦她转身,争斗往往又会以另一种形式爆发。她缺乏一种能让他们自发遵循的、内在的规则。
伏羲则常常静立于聚落边缘的一块高地上,银色的眼眸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看到的不是表面的撕打与哭喊,而是其背后“**无序**”的本质。在他的智慧中,万物皆可归因于理。眼前的混乱,与他推演八卦时所悟的天地至理何其相似却又截然相反。
“混沌初开,清浊未分,则天地湮塞;阴阳交感,各居其位,则万物生发。”他心中默念,目光扫过那些混乱的人群,“阴阳若无分别,则万物混沌;男女若无定位,则人伦紊乱。此非人性之恶,实乃道理未明,规矩未立之故。”
一日,当又一场因争夺配偶引发的较大冲突被女娲艰难平息后,她带着疲惫与迷茫来到伏羲身边。伏羲没有多言,只是示意她看向面前的地面。那里,他用树枝清晰地刻画着八卦中的两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卦象:“**乾**”(☰)三爻皆阳,与“**坤**”(☷)三爻皆阴。
“女娲,你看。”伏羲的声音平静而深沉,如同在阐述星辰的轨迹。他修长的手指指向“乾”卦,“此乃乾卦,象征**天**。其性至阳、至刚、至健,运行不息,如日普照,是创造、是主导、是赋予。”继而,他的手指移向“坤”卦,“此乃坤卦,象征**地**。其性至阴、至柔、至顺,厚德载物,如化生万物,是承载、是接纳、是孕育。”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仿佛穿透了卦象本身,直指大道核心:“**天高地卑,乾坤定矣**;尊卑非由势强,乃自然之位序。**阴阳相合,而非相混,万物生焉**。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唯有阴阳交感,各司其职,方能化生万物,绵延不绝。此乃天地自然之理,亦当为人伦肇始之基。”他顿了顿,看向女娲,“乾可为**阳**,为**男**;坤可为**阴**,为**女**。男女之道,亦当如天地阴阳,有定位,有分工,有结合之仪轨。”
女娲凝视着那简单却蕴含无穷奥妙的卦象,她虽不似伏羲般精于推演计算,但她那充满感性与创造力的灵心,却能直观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和谐、平衡与生生不息之**道**。乾坤、天地、阴阳、男女……这些概念在她心中瞬间贯通,与她作为母神所感受到的孕育、滋养、秩序的需求完美契合。伏羲的话语,如同钥匙,打开了她心中久久的困惑。
她瞬间明白了伏羲的意思,眼中绽放出领悟的光彩:“你的意思是……要为人立下如天地阴阳般的规矩?仿效这乾坤之道,来定人伦,止纷乱?”
“正是。”伏羲郑重颔首,银眸中闪烁着理性与智慧的光芒,“需定**嫁娶之礼**,明**人伦之别**。使男女有别,各守其份;夫妇有义,结合有仪;长幼有序,孝悌有章。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如此,则纷争可息,族群可续,文明方有根基。”
于是,伏羲与女娲,这两位人类的始祖与先知,开始共同为人族订立最早的**婚姻制度**与**伦理规范**。
伏羲以其智慧,**订立规矩框架**。他规定,男女婚配不能再随意苟合,必须经过公开的**仪式**,得到聚落的见证,方算正式结合,成为稳定的**夫妇**。他明确了家庭的结构:夫妇共同哺育后代,子女需尊敬奉养父母(**孝**),兄弟姐妹之间要友爱互助(**悌**)。他划分了聚落中的长幼次序,教导人们尊重经验丰富的老者。
而女娲,则以她的**慈爱赋予这冰冷规则以温度**。她亲自挑选了聚落中第一对情投意合、愿意遵循新规的年轻男女,为他们主持了人族历史上第一场**婚礼仪式**。她用柔韧的菖蒲叶沾着清澈的渭水,轻轻洒在新人的身上,为他们祈福,愿他们的结合如天地般长久,如河水般丰饶。她以母神的身份,谆谆教导新妇如何持家、教导新郎如何担当,言语间充满了关爱与期盼。
人们看到,他们敬畏的**母神**与智慧的**先知**并肩而立,共同颁布着这些神圣的“神谕”。那庄严的仪式、那充满祝福的场景、以及那套看似复杂却蕴含着天地至理的新规矩,深深地打动了初蒙的人心。
混乱的聚落,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有序**。争吵与殴斗急剧减少,人们开始学习用“礼”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家庭**的雏形开始出现,小小的窝棚里有了固定的伴侣和承欢膝下的儿女,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温馨与安定。欢笑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过去的争吵与掠夺。
人间,第一次出现了“**礼**”的曙光。这曙光虽微弱,却足以照亮通往文明的道路。它并非束缚生命的枷锁,而是引导混沌能量有序运行、让生命得以更好延续和繁荣的河床。伏羲与女娲,一位奠定了理的骨架,一位赋予了情的血肉,共同为人伦立下了万世之基。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