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中华始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十一章 筑巢居安

中华始祖

初生的人族,如同蹒跚学步的幼崽,在这片充满机遇却也危机四伏的混沌大地上艰难地探索着存续之道。他们的居所,最初仅仅是利用自然的恩赐——深邃却阴冷的天然洞穴,或者模仿野兽,用随手可得的树枝、宽叶和泥巴堆砌起的简易窝棚。这些遮蔽所勉强能抵御一般的日晒,却难以应对日益频繁的狂风暴雨侵袭,更无法阻隔随着天地异动而愈发酷烈的夜间寒气。雨水会从缝隙中无孔不入地渗入,打湿人们赖以保暖的干草和兽皮;寒风则会如同冰冷的刀子,轻易穿透薄薄的墙壁,剥夺着人们体内宝贵的热量。每一次恶劣天气过后,聚落中总会响起一片压抑的咳嗽声与呻吟声,尤其是那些身体孱弱的幼童和老人,往往因此染上严重的风寒,甚至就此夭折,给整个族群蒙上悲伤的阴影。

女娲穿梭在病弱的孩子们中间,用她温暖的手掌抚慰着发烫的额头,眼中充满了无力与心痛。她能赋予生命,却难以轻易驱散这萦绕在生存之上的严寒与潮湿。伏羲则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眉头紧锁,他那善于观察和推演的心灵,再次被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所占据。

一场尤为猛烈的暴雨刚刚过去。天空依旧阴沉,乌云低垂,滴滴答答的雨水从残破的窝棚顶棚不断漏下,在地上汇成冰冷的水洼。人们蜷缩在潮湿的角落里,裹着吸饱了水汽、变得沉重而冰冷的兽皮,瑟瑟发抖,相互依偎着汲取微薄的温暖。孩子们的小脸冻得发青,咳嗽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潮湿、阴冷和一丝绝望的气息。

伏羲站在聚落中央,雨水打湿了他的银发,顺着他轮廓分明的脸颊滑落。他看着眼前这幅凄凉的景象,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仅仅依靠命名万物、制定人伦、掌握火种,还不足以让他的子民真正安稳。他们需要一个更坚固、更可靠的“壳”,来对抗这严酷的自然。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如同以往每一次寻求答案时一样,向自然本身寻求启示。他的视线掠过狼藉的聚落,投向远处依然滴着水珠的丛林。他看到高高的树杈上,那些用细枝和草叶编织而成的鸟巢,虽然看起来简陋,却在刚才那场暴风雨中安然无恙,有效地为巢中的雏鸟提供了干燥温暖的庇护所。他又将目光投向远处山崖之下,注意到那些天然形成的凹陷处,下方的地面明显比暴露在外的区域要干燥许多,显然是避免了雨水的直接冲刷。

这些观察,与他心中那浩瀚的八卦图谱瞬间产生了共鸣。尤其是代表“山”、象征“停止”、“静止”、“庇护”的艮卦(☶),其意象如同一座沉稳的大山,提供了遮蔽与安稳。山能阻风,穴能容身,巢能遮雨——自然的智慧就摆在那里,等待着他去解读和应用。

一个清晰而坚定的想法在他脑海中形成:不能再仅仅满足于依赖天然的遮蔽或临时凑合的窝棚,必须主动建造,仿效自然,为人族打造真正能够遮风挡雨的居所——“筑巢而居”。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女娲和聚落中的长老们。女娲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她毫不怀疑伏羲的智慧,并第一时间表示支持,动员人们配合。伏羲并非只是提出一个概念,他开始了详尽的设计与指导。

他亲自踏勘聚落周边,选择那些地势相对较高、不易积水,且能够背对主要风向、又能接收到阳光照射的地方作为建造地址。他教导人们如何识别并砍伐那些粗细适中、挺直坚韧的树木,如何利用石斧和火焰对其进行初步加工。

建造工作开始了。首先是在选定的地址上,打下坚固的木桩作为地基,然后利用榫卯结构和坚韧的藤蔓捆绑,搭建起一个稳固的三角形或圆锥形的木质框架,这构成了房屋的骨骼,远比随意插放的树枝要牢靠得多。接着,他指挥人们大量收集干燥的茅草、宽大的树叶和厚厚的苔藓,像鸟儿筑巢一样,从下至上,层层叠加,紧密地覆盖在框架上,形成一层厚实而富有弹性的顶棚。这层顶棚能够有效地疏导雨水,使其快速流下,而难以渗透内部。

对于墙壁,伏羲也有了新的想法。他指导人们用挖掘出的黏土,混合切碎的干草和燃烧后留下的草木灰,加水搅拌成糊状,然后仔细地涂抹在墙壁的木质骨架之间,抹平缝隙。待其干透后,便形成了一层坚固、密实、能够有效阻挡风寒侵袭的泥墙,远比单纯的树枝编篱要保温得多。

在伏羲的亲自指导和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批比以往任何窝棚都更坚固、更宽敞、更能提供全面保护的原始房屋——巢居,终于矗立在了大地之上。它们看起来古朴而粗糙,却凝聚着智慧与汗水,代表着一种划时代的进步。

人们怀着激动和些许忐忑的心情,搬进了这些新居。当夜晚再次降临,寒风依旧呼啸,雨水偶尔飘洒,但人们惊喜地发现,屋内是如此的不同!风雨声被厚实的茅草顶和泥墙隔绝在外,变得遥远而模糊;屋内干燥而温暖,火塘的光芒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显得更加明亮,热量也得以更好地保存。孩子们第一次在干燥温暖的干草铺上安然入睡,老人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享受着久违的安宁。

这种新型的巢居,不仅提供了物理上的保护,更悄然强化了“家庭”的概念。一个相对私密、稳定的空间,让夫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纽带变得更加紧密,日常起居有了专属的领域,生活的仪式感也随之增强。

聚落的形态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改变。房屋不再杂乱无章地散落,而是开始沿着伏羲规划的方位,顺应地势,有序地排列起来,中间留下了可供通行的路径。一个最初的、拥有初步规划的村落雏形,开始取代过去那种随遇而安的营地模式。

人们终于在这片广阔而严酷的大地上,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提供安全和温暖的“家”。这个简单的字眼,蕴含着无比厚重的意义。它意味着他们不再完全听天由命,意味着他们拥有了对抗自然之威的第一个坚实堡垒,意味着他们得以更有尊严、也更安全地度过每一个漫漫长夜和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文明的根须,因为有了安稳的巢居,得以更深地扎入这片土地。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

上一章 第二十章 星火之始 中华始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兄妹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