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中华始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四十三章 八卦演易

中华始祖

浩劫平息,大地重光,万物在既定的新秩序中缓缓复苏。然而,伏羲的目光已超越眼前的生存与重建,投向了更为深邃、更为根本的宇宙法则。他深知,若要人族真正立于天地之间,不再惶惑于无常变化,必须拥有一套能够理解世界、把握规律的智慧体系。他再度离开了喧嚣渐起的聚落,重返那处位于昆仑之巅、承载着他最初观察与感悟的圣地——观察台。

历经劫难,此处视野依旧开阔辽远,仿佛离天更近了几分。补天之后的星空,运行轨迹虽与记忆中的往昔略有差异,却呈现出一种崭新的、稳定而和谐的规律。天穹上那些七彩的补丁(霞光)在特定时分与星辰交相辉映,仿佛诉说着创伤与重生后的奥秘。他取出那些在天地剧变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刻有八卦雏形的古老龟甲,上面的刻痕历经风雨,依旧清晰如昨,如同沉默的基石,等待着他赋予其新的生命。

此次归来,伏羲已非昔日那位仅凭直觉观察记录的孤独先知。得益于龙马所负“河图”与神龟所呈“洛书”这两大天授秘典的深刻启示,以及在补天救世过程中,亲身参与调和五行、重定乾坤而对天地法则产生的更深层次、近乎本源的体会,他对八卦的理解已然突破藩篱,臻至一个全新的化境。

他不再满足于仅仅用那八个基本卦象来记录自然现象、归类万物属性。他想要探究表象之下的内在联系,推演其无穷无尽的变化组合,从而洞悉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与趋势,最终达到预测未来、指导行动、使人族能够主动顺应天道、避凶趋吉的崇高目的。

于是,在昆仑之巅,伏羲再次进入了那种废寝忘食、心神完全沉浸的推演状态。他以那八个三爻组成的基本卦象——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为根基,开始进行前所未有的复杂组合。他将这些基本卦象两两相叠,上下组合,演绎出六十四个更为精妙、内涵更为丰富的六爻卦象。

这并非简单的数学排列,每一个六爻卦象的诞生,都仿佛宇宙间一种特定情境、状态或发展趋势的凝聚与显化。六个爻位(自下而上,象征事物从初萌到极盛的发展过程)中,每一爻的阴阳属性(九代表阳,六代表阴)及其所处位置,都至关重要。爻位的变动,象征着事物内部阴阳力量的消长、转化与运动,预示着吉凶祸福的转变契机。

乾为天,象征至阳、刚健、创造;坤为地,象征至阴、柔顺、承载;震为雷,象征振动、奋起、觉醒;巽为风,象征潜入、无孔不入、顺从;坎为水,象征险陷、深沉、流动;离为火,象征光明、依附、美丽;艮为山,象征静止、稳固、停止;兑为泽,象征喜悦、沟通、滋润。这宇宙间最基本的八种元素(或力量)相互作用,彼此交错,相生相克,衍生出了涵盖万物万事的六十四种基本模式与无穷无尽的变化可能。

伏羲为这六十四卦一一赋予了蕴含深意的名称,并阐述了每一卦所代表的核心意涵以及各爻变动所预示的趋向。他系统地阐释了阴阳相互依存、此消彼长、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以及生生不息、循环不已的宇宙根本道理。这部蕴含着无上智慧的结晶,便是《易》的最初雏形,后世尊称为《伏羲先天六十四卦》。

完成这部旷世之作后,伏羲并未将其束之高阁。他再次召集各部族的首领、长老以及那些展现出聪慧天资的年轻人,汇聚于昆仑山下。他并非以神谕的形式颁布,而是以导师的身份,耐心传授《易》中深奥而又贴近生活的道理。

他亲自演示,教导人们如何选用特定的蓍草,通过一套严谨的“揲蓍”演算步骤(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虔诚地感应天地之气,最终求得一个特定的卦象,然后通过查阅卦辞和爻辞来决疑解惑,分析当前处境,推测未来趋势,从而做出审慎的决策,以期避凶趋吉。

但他再三强调,这绝非简单的迷信或对神秘力量的盲目祈求。占筮的核心,在于借助卦爻符号系统这个工具,来理解、模拟世界运行的内在规律(“道”),从而反思自身,审时度势,最终做出更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智慧抉择。它是理性的推演,而非盲目的服从。

八卦演易,其意义远不止是一部用于预测的占筮之学。它更是一部深邃的哲学经典,是中华文明智慧最初的、也是最为系统的爆发。它为人族提供了认识世界、分析矛盾、把握变化、预测未来的第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和行为指南。它使得中华先民的思维超越了具象的经验积累,开始进入抽象思辨和把握普遍规律的哲学层面。

自此,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石,由伏羲之手,在这昆仑之巅,正式奠定。那六十四卦的符号,如同六十四扇通向宇宙奥秘的大门,等待着后世子孙去不断开启、探索和丰富。文明的火焰,因这智慧的注入,而燃烧得更加深邃和明亮。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

上一章 第四十二章 观测授时 中华始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医理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