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中华始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四十四章 医理初萌

中华始祖

浩劫之后,万物复苏,人族得以喘息繁衍,但生存的挑战从未止息。除了天灾与猛兽,无形的病痛更是时常侵袭着部落的子民。发热、寒战、疼痛、肿胀、以及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恶疾,如同幽灵般在聚落间游荡,夺走生命,制造恐慌。神农氏尝百草,以身试药,辨明了许多草木矿石的性味与功效,何种能退热,何种能止痛,何种可疗伤,其功绩彪炳千古,为族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良方。然而,这些知识多源于直观的尝试与观察,乃是“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

伏羲漫步于部落之间,目睹病痛带来的苦难,聆听着巫祝的祈祷与病者的呻吟,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思索。他意识到,仅凭经验应对,犹如隔靴搔痒,难以触及根本。若要真正解除病痛,甚至防患于未然,必须从更本源、更宏观的原理上来理解人体、疾病与治疗之道,探究那个“所以然”。

他再次沉静下来,重返观察与思辨的本源。这一次,他观察的对象不再是浩瀚的星空与大地,而是转向了人体自身,以及人体与外界自然那微妙的联系。他将那涵盖万物的八卦五行之理,引入对人体小宇宙的探究之中。

他长时间地观察不同的人:健康者、患病者、老人、孩童;观察他们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状态变化;观察情绪起伏对身体的影响;甚至仔细研究创伤与愈合的过程。他结合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逐渐洞察到一个惊人的事实:人体内部,同样是一个缩微的宇宙,存在着与天地大道同构的运行法则,存在着类似的阴阳五行动态平衡。

他发现,健康的状态,意味着人体内的阴阳二气和谐交融,温煦舒畅;而一旦出现阴阳失调——或是阳气过亢,使人发热、烦躁、易怒;或是阴气过盛,使人畏寒、倦怠、凝滞——疾病便随之而来。他更进一步,将五行之理与人体核心的功能体系相对应:那生发条达、喜疏泄的特性,与自然界中的“木”相应,主管者为“肝”;那温热向上、推动鼓动的特性,与“火”相应,主管者为“心”;那化生承载、运养万物的特性,与“土”相应,主管者为“脾”;那清肃收敛、沉降洁净的特性,与“金”相应,主管者为“肺”;那涵藏滋润、蛰封固守的特性,与“水”相应,主管者为“肾”。此五脏,并非单纯的血肉器官,更是五股核心生命能量的聚合体。

当这五脏之气(五行之气)出现过盛(实)或过衰(虚),失去平衡时,不仅该脏腑本身会患病,还会依据五行生克的规律,波及其他脏腑。例如,肝(木)气若是过于亢盛(肝火旺),便会过度克伐脾(土),导致脾胃失调,食欲不振;而若是肾(水)气不足,无法充分滋养肝(木)(水生木),便会导致肝阴亏虚,虚火上炎。

此外,伏羲还观察到,疾病并非仅源于内部失衡。外界的风寒、暑热、湿气、燥邪、烈火等“邪气”,也会乘着人体正气(免疫力)暂时虚弱之时,侵入肌表或口鼻,从而引发疾病。这如同大自然中的恶劣天气侵袭缺乏庇护所的生灵。

他将这些深邃的、原理性的理解,与神农氏流传下来的、浩瀚而珍贵的药物实践经验相结合,开始系统地归纳、提炼,提出了最初的医学理论框架:

- **阴阳失衡为病之本**:诸如寒热往来、虚实交替、表里不和的复杂病症,其根本在于体内阴阳失和。治疗之大法,在于“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采用相应性味(寒热温凉)的药物或方法,使阴阳重归平衡。

- **五行生克定治则**:诊断需辨明病在何脏何腑,属虚属实,并充分考虑脏腑间的生克乘侮关系。治疗则需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制定策略。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防止疾病传变;又如“滋水涵木”,通过补肾水(阴)来涵养抑制过亢的肝阳。

- **外邪入侵需祛邪**:对于外界邪气引起的疾病,如风寒感冒、暑湿泄泻等,治疗首重“祛邪外出”,根据邪气性质,采用发汗、清热、祛湿、润燥、散寒等方法,给邪气以出路,恢复肌表藩篱的功能。

在长期的观察中,伏羲还有一项非凡的发现。他注意到,人体表面存在着某些特定的点位,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这些点位可能会出现酸、麻、胀、痛等异常反应;反之,若是巧妙地刺激这些点位(如按压、温热、甚至后来的针刺),则可以有效地调节相关部位的气血运行,缓解乃至消除病痛。他凭借直觉与内证,初步描绘出气血能量在体内运行的主要通道(这是“经络”学说的最原始雏形),虽然线条粗略,通道模糊,却如同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明灯,为后世探索人体能量网络指明了至关重要的方向。

伏羲将这些理论性的思考与框架,与神农氏留下的庞大药物知识库相结合,系统地传授给那些对疗愈之道怀有特殊兴趣与天赋的部落智者。他谆谆告诫他们:“上工(高明的医者)不治已病治未病,最高明的医术在于预防。要引导人们顺应四时阴阳变化来调整生活起居,调和情志,保持心神安宁,这才是养生的根本之道。使用药物如同调兵遣将,贵在精准辨证,巧妙调和人体自身的力量,以达到平衡的目的,而非依赖蛮力攻伐,否则易伤及根本。”

自此,医药之学开始突破纯粹经验积累的藩篱,开始与深邃的宇宙哲学相结合,向着具有系统理论指导的独立学科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伏羲所奠定的这种整体观、平衡观以及天人相应的思想,如同播下的智慧火种,为后世《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的诞生,奠定了坚实而辉煌的哲学基础。文明的智慧,不仅开始探索外在的宇宙,也开始了向内探寻生命奥秘的伟大旅程。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

上一章 第四十三章 八卦演易 中华始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神农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