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织,生生不息。大劫过后的人族部落,经过休养生息,人口日渐繁盛。原先稀疏分散的聚居点,如今连成一片;往日空旷的山谷平原,现在炊烟袅袅,人声熙攘。然而繁荣之下,新的困扰也随之而来。
这日黄昏,女娲巡游归来,眉间微蹙。她刚平息了两族之间因一对男女情感纠纷引发的冲突。类似的事件近来愈发频繁:男女相悦时如胶似漆,反目时却如仇敌;子女诞生后,因双亲关系不稳而无人悉心教养;甚至有为争夺配偶而兄弟相残、部落兵戈相向的惨剧。
她站在高处,俯瞰逐渐亮起星星点点火光的部落。人群中,她看见一个女子独自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地采集果实,那是先后与两个男子结合又分离所生;不远处,两个年轻男子为讨好同一个女子而争相展示狩猎成果,眼中已有敌意火花闪烁。
“人族繁衍昌盛本是好事,然若无规矩方圆,恐生混乱。”伏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不知何时已站在女娲身旁,目光同样投向部落中的景象。
女娲轻叹:“昔日我造人,只赋予生命形态,而今看来,生命如何延续、如何传承,更是文明存续之关键。”
伏羲点头:“天地有阴阳,日月有交替,四时有更迭,万物皆有其序。男女之交,人伦之始,亦当有仪轨可循。”
二人彻夜长谈,观星象,察地理,悟人事。伏羲以八卦推演人伦秩序,女娲以泥土塑弄,模拟家庭组合。经过九天九夜的思索与探讨,一套完整的嫁娶之礼逐渐成形。
翌日清晨,女娲与伏羲召集各部落首领及长者,于中央大部落的祭坛前集会。消息传开,普通族人也纷纷前来,围聚在祭坛四周,想知道两位始祖又将带来怎样的教诲。
祭坛上,伏羲首先开口,声音洪亮而庄严:“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夫妇之道,乃人伦之始,造化之基。然观今日各部,男女之交无序,父子之亲不明,兄弟之义不彰。长此以往,族群虽盛,其心已乱。”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不少人点头称是。近日来的纠纷与冲突,大家都感同身受。
女娲接着说道:“故需有礼以约之,有仪以彰之。今日我与伏羲共制嫁娶之礼,非为束缚人心,而为使男女有别,夫妇有义,父子有亲,家族有序。”
她详细解释了嫁娶之礼的各个环节。
首先是“纳彩”之礼。女娲取来两方精心鞣制的鹿皮,皮质柔软,毛色光亮,大小相同,纹路相配。
“男子若心仪女子,需告知氏族长老,由男方氏族向女方氏族提出请求,并奉献俪皮——即成对的鹿皮,象征阴阳相配,寓意忠贞不二。”女娲展示着手中的鹿皮,“此非买卖,而为诚意之证,表明男子有能力狩猎养家,且真心求偶。”
场下一片哗然。有年轻人觉得繁琐,有长者却频频点头。
一位年轻男子高声问道:“若女子不愿,又当如何?”
女娲微笑答道:“纳彩之礼,女方氏族若觉不妥,可婉拒不收。婚姻之事,虽关系两族,亦需尊重本人意愿。若女子明确不愿,不可强求。”
接着,女娲讲解了“问名”与“纳吉”之礼,即两族需互相了解家族渊源,并由部落中通晓天地规律的智者推算双方生辰是否相合,择定吉日。
最后是“盟誓”之礼,这是整个仪式的高潮。女娲请来一对早已情投意合的年轻男女——勇敢的猎人云和灵巧的织女霞,为大家演示。
仪式由部落中最年长的婆婆主持。祭坛上摆放着特制的陶瓮,瓮中盛满清泉。
“共饮此水,象征同甘共苦,生命相融。”女娲解释道,“清水无华,却为生命之源,喻示夫妇之道纯洁珍贵。”
云和霞相视一笑,共同举起陶瓮,各饮一口。随后二人面向天地,郑重起誓: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今日云与霞结为夫妇,生死相随,甘苦与共,永不相负。”
“伏羲先祖,女娲娘娘见证,今日霞与云结为夫妇,同心同德,携手白头,永不相离。”
誓言既毕,全场欢呼。各部落代表将带来的谷物、果实撒向新人,寓意五谷丰登,多子多福。
女娲接着宣布:“自此之后,行过嫁娶之礼的夫妇,当共建家室,共同抚育后代。男子主外,狩猎耕织;女子主内,育子持家。子女随父姓,以明世系,然不忘母恩,敬养双亲。”
伏羲补充道:“夫妇若有不可调和之争端,可请部落长老调解。若情义已尽,亦需行‘解盟’之礼,公告部落,以免后续纷争。”
新的礼制起初并非一帆风顺。有年轻人觉得束缚了自由,有强势的部落首领认为削弱了自己对部众婚配的控制权,还有一些早已形成多偶习惯的人感到不适。
然而很快,嫁娶之礼的好处逐渐显现。
最早实行新礼的云和霞夫妇,和睦恩爱,狩猎织布配合默契,生活日渐富裕。他们的孩子得到双方氏族的共同关爱,健康成长。
部落间的冲突因婚姻联盟而减少。通过嫁娶,不同部落间建立了血缘纽带,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最显著的变化是后代养育。明确的血缘关系使父母更加尽责地抚养教育子女,部落中的孤儿数量大幅减少。
三个月后,正值月圆之夜,部落举行了集体嫁娶仪式。十对新人同时行礼,场面盛大庄严。各部落代表前来观礼,最终都接受了这套新礼。
女娲和伏羲站在高处,看着仪式上虔诚盟誓的新人,看着人群中洋溢的笑脸,相视而笑。
“今日方知,秩序之中亦有自由。”女娲轻声道,“无序之自由,实为混乱之源;有序之约束,反成幸福之基。”
伏羲握住她的手:“天地有常,日月有度,四时有序。人伦之礼,实乃天地之道在人事上的体现啊。”
夜幕低垂,仪式结束后,一堆堆篝火点燃,人们围坐火旁,分享食物,歌唱舞蹈。新人们接受着祝福,孩子们在人群中嬉戏玩耍,长者们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在不远处的山坡上,女娲和伏羲静静地看着这和谐的一幕。部落中传来的歌声悠扬欢快,那是对爱情的赞颂,对家庭的期盼,对秩序的认可。
“婚姻从自然本能上升为了社会制度。”女娲的声音柔和却坚定,“这是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伏羲点头,目光深远:“今日种下的种子,将在千年后世生根发芽,成为民族延续的根基。”
星光洒落,照亮了这片祥和的土地。在这看似简单的嫁娶之礼中,中华文明的社会结构正在悄然成型,为未来的礼乐文明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