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既白,泰山巍峨的身影在晨曦中渐渐清晰。这座东方第一高山,犹如擎天巨柱,拔地通天,气势磅礴。山间云雾缭绕,似有龙形隐现;峰顶霞光初绽,恍若鸾凤来仪。
自三日前,通往泰山的各条道路上已是人流如织。来自四面八方的部落代表,怀着最虔诚的心情,向着这座圣山汇聚。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部落首领,有手持玉琮的巫觋,有身背药篓的医者,有怀抱龟甲的歌者,甚至还有稚气未脱的学童。
每个人手中都捧着最珍贵的礼物:河洛部落带来了今年最早收获的五谷,穗粒饱满,清香扑鼻;西山部落献上精心酿造的黍酒,醇香四溢;南林部落呈上织有日月星辰图案的丝绸,光华流转;东海部落供奉着温润剔透的玉器,蕴藏着大海的精华;而中央部落的巫觋们,则抬来了刻满知识的龟甲,上面记录着历法、医药、农事等无数智慧结晶。
这些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文明发展的见证,是各个部落最引以为傲的创造。
山脚下,人们自发地搭建起临时营地。素不相识的部落之间,互相分享食物,交流技艺,讲述着各自部落中流传的伏羲女娲圣迹。夜幕降临时,万千篝火点亮,如同星河落地,人们围坐火旁,歌声此起彼伏,歌颂着始祖的恩德。
第三日黎明,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泰山之巅时,庄严的号角声从山顶传来。三十六位身着青色礼袍的巫觋,手持玉圭,缓步开道。人群肃静下来,按照部落顺序,井然有序地向山顶进发。
山路崎岖,但无人抱怨。人们步伐坚定,神情庄重,仿佛这不是一次攀登,而是一场神圣的朝圣。途中,年长者体力不支,年轻人主动搀扶;孩童走不动了,父亲将他们背在肩上。这一刻,所有部落真正融为一体。
正午时分,万众终于登顶。泰山极顶,平坦如台,可容万人。中央已用五色土垒起一座圆形祭坛,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象征五行俱全,四海一统。
忽然,天际霞光大盛,日月同辉。在万丈光芒中,伏羲与女娲的身影缓缓显现。他们不像往日那般凝实,而是笼罩在柔和的光晕中,仿佛已是半入天地,与万物融为一体。
仪式开始。最年长的巫觋点燃圣火,香烟袅袅升起,直上云霄。
首先进行的是"封"礼。伏羲步上五色土坛,手中捧起一抔黄土,声音庄重而深沉:
"皇天在上,伏羲率万民谨告:自混沌初开,天地始分,吾与女娲承天命而降,创世立极,教化万民。今历千劫百难,文明已立,人道已兴。使命既成,不敢居功,唯愿上天继续庇佑这方天地,泽被苍生,永续不绝。"
他的声音并不洪亮,却清晰地传遍山野,甚至远在山脚的人们也能听见。随着他的祷告,天空中出现奇异景象:云彩聚成龙凤形状,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万道金辉。
接着是"禅"礼。女娲手持玉帚,轻轻清扫山顶净地,然后向着大地躬身行礼:
"后土在下,女娲率万民谨谢:承蒙厚土,载物生息,孕育万类,供养人族。今备五谷美酒,丝绸玉器,敬谢地德。祈愿地脉永固,物产丰饶,生机不绝。"
她话音方落,人们感到脚下大地微微震动,似在回应。山间忽然涌出清泉,水中带着淡淡清香,草木为之焕发生机。
封禅礼成,天地气脉为之一新。人们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安宁与和谐,仿佛天地人三才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就在这时,伏羲向前一步,目光扫过山下万民。他的声音变得无比庄严,如黄钟大吕,震彻心扉:
"吾与女娲,使命已毕。自今而后,尔等当自强不息,敬天而不畏天,法地而不恃地。"
他停顿片刻,让每一个字都深深印入人们心中:
"顺四时,修人伦,勤耕织,研技艺。切记:和为贵,民为本,德为先。"
声音陡然转厉:"内斗必亡,奢靡必衰,失德必危!天地虽远,然因果不爽,望尔等慎之,戒之!"
这番训诫如惊雷贯耳,许多人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他们明白,这不仅是教诲,更是告别;不仅是祝福,更是警醒。始祖要将世界的责任与未来的选择,彻底交还给他们自己了。
女娲接着开口,声音温柔却充满力量:"孩子们,不要悲伤。我等虽将离去,但并非消失。我会化作春风,滋润你们的田野;化作明月,照亮你们的归途;化作大地,承载你们的脚步。"
她伸出手,仿佛要抚摸每个人的头顶:"记住,你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创造的火种,都有智慧的光明。相信自己,相信彼此,这个世界的未来,在你们手中。"
说完这番话,伏羲与女娲的身影开始渐渐淡化。他们的形体化作点点光芒,如同万千萤火,升腾而起,融入天空,沉入大地,散入山风,汇入流水。
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哭声,万民跪拜,不舍与感恩之情交织在一起。但在这悲伤之中,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也在滋生——那是自立的责任,是传承的使命,是开创的勇气。
忽然,泰山之巅霞光再现,空中传来最后的话语,似是风声,似是雷鸣,又似是天地本身的低语:
"文明之火已传,天地之心已印。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望尔等善持善继,好自为之……"
声音渐远,最终消散在天地之间。唯余泰山巍峨,沉默地见证着这一切;唯余万民伫立,承载着文明的未来。
日落月升,人们迟迟不愿离去。他们在山顶刻石为记,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他们取五色土分赐各部落,让封禅的圣土遍布四方;他们立誓遵守始祖训诫,将文明代代相传。
许多年后,泰山封禅成为中华民族最庄严的仪式之一。历代王者都会来此祭告天地,以示承天受命,不负始祖之托。而伏羲那最后的训诫,被刻在石碑上,立在泰山之巅,警示着每一个时代的执政者:和为贵,民为本,德为先。
那一日的参与者,终其一生都铭记着每一个细节。他们将这个故事代代相传,让子孙后代都知道:曾经有两位伟大的始祖,开辟了天地,创造了文明,然后在泰山之巅将整个世界托付给了人类。
神祇的时代就此落幕,人类的时代正式开启。文明的火炬已经传递,未来的道路,等待着人类自己去探索、去开创、去辉煌。
泰山沉默地屹立着,见证着这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守护着那最初的盟约与承诺。每当月圆之夜,山风拂过,仿佛还能听到那最后的训诫在天地间回响:
"敬天而不畏天,法地而不恃地……和为贵,民为本,德为先……"
这声音穿越千年,至今仍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流淌,指引着这个民族前行的方向。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