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中华始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六十五章 山河印迹

中华始祖

伏羲女娲化龙归墟后的第三个春天,华夏大地上的人们逐渐从最初的失落中走出,开始在新的秩序下生活。然而,一种奇妙的发现正在各部落间悄然流传——在一些特定的地方,出现了难以用常理解释的奇异印迹,仿佛天地以其独特的方式,铭记着始祖的功绩与存在。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西山部落的老猎人岩。那是一个雷雨过后的清晨,他照常上山巡查陷阱。当他登上部落西侧那座最高的山峰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被雨水冲刷干净的巨大岩石表面,赫然显现出清晰的纹理——那是由深浅不一的色差自然形成的图案,酷似伏羲所画的八卦图形。

"八卦...是伏羲爷的八卦!"岩激动得跪倒在地,小心翼翼地触摸着那些纹理。更神奇的是,当他站在特定角度观察时,那些纹理仿佛在缓缓流转,阴阳鱼眼处似乎有微光闪烁。

消息传开,各部落纷纷前来观看。大巫觋苍经过三天三夜的观察和占卜,庄严宣布:"此乃天地感应始祖功德,自然生成的八卦圣迹。伏羲爷虽已归化,但他的智慧已融入天地,在此显化。"

从此,这座山被称为"卦台山",成为巫觋们观象占卜的圣地。每逢雷雨过后,总有人上山察看岩面纹理的变化,认为其中蕴含着天地的启示。

几乎同时,在遥远的昆仑山谷——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之地,也出现了神迹。

几个采药人在山谷深处发现,那里的土壤中散落着许多奇异的石子。这些石子白日看起来与普通石头无异,但在月光下会散发出微弱的五色光芒:青、红、黄、白、黑,正对应着女娲补天所用的五色石。

"是补天石的碎屑!"采药人惊喜地收集了一些带回部落。

巫苓——那位精通医药的女巫——仔细研究了这些石子。她发现将它们放置在病人枕边,似乎有安神定魄的功效;将它们埋在建房的基石下,房屋似乎更加稳固。

"莫非这些石子真的蕴含着女娲娘娘补天时注入的神力?"巫苓不敢确定,但她注意到,凡是使用这些石子的家庭,确实更加和睦安宁。

于是,"五色石"被赋予了辟邪安宅的神圣意义。人们不远千里来到昆仑山谷,小心地采集这些石子,不是为买卖,而是为祈求女娲娘娘的庇佑。采集时还要举行简单的仪式,感谢天地恩赐。

最神奇的发现来自东海之滨——伏羲女娲最后化龙归墟的地方。

一个渔夫在岸边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灵草。这种草茎秆挺拔,有明显的节段,叶片形态奇特,细看竟类似八卦卦象。更奇特的是,这种草似乎只生长在始祖化龙的那段海岸线上,移栽他处便会枯萎。

大巫觋苍闻讯赶来,仔细观察后激动不已:"蓍草!这是始祖化龙时神力所化的灵草!《易》有云:'蓍之德,圆而神'。这就是占卜通灵的神物啊!"

从此,蓍草被用于正式的占卜仪式。巫觋们发现,用这种草茎进行占卜,卦象似乎更加精准灵验。采集蓍草也成为一项神圣的仪式,必须在月圆之夜,由洁净的巫觋亲手采摘,并吟唱古老的祝祷词。

不仅是这些具体的物品,就连一些山水形胜,也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在河洛部落附近,有一段蜿蜒的河流,两岸山势起伏,从高处望去,竟似两条巨龙交缠嬉戏。老人们指认说:"看,那就是伏羲爷和女娲娘娘化龙时的身影所映!"

在南山部落,有一处温泉,泉眼分布恰似八卦阵图,水温四季如春,据说能治百病。人们相信这是女娲娘娘慈悲的化身,特意留下滋养众生的。

甚至一些自然现象也被联系起来:北斗七星被说是伏羲丈量天地的玉尺所化;彩虹被说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彩练;春雷被说是伏羲唤醒万物的鼓声;春雨被说是女娲滋养大地的泪水...

这些"山河印迹"并非人为雕琢,却在一代代人的发现和指认中,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它们成为了连接渺远神话与真实地理的坐标,成为了后人追思始祖的物质依托。

每当人们经过这些地方,都会自发地驻足礼拜,讲述关于伏羲女娲的故事。父亲会指着卦台山告诉儿子:"看,那就是伏羲爷画八卦的地方,他的智慧就印在那山石上。"母亲会捧着五色石对女儿说:"这是女娲娘娘补天时留下的,能保佑我们家宅平安。"

这些印迹的真伪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体现了这个民族将抽象信仰具象化、将精神价值投射于自然万物的独特方式。山河不再仅仅是自然造物,更成为了承载民族记忆与文化的史诗丰碑。

大巫觋苍在一次盟会上说:"始祖化天地,天地显圣迹。这些山河印迹,不是要我们迷信,而是要我们记住:文明源于天地,归于天地。我们要敬畏自然,因为自然中蕴含着始祖的智慧和慈爱。"

从此,对山河印迹的崇拜,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化传统:

卦台山成为观象授时的圣地,每年春分秋分,巫觋们都会上山观测岩纹变化,校正历法;

五色石成为安宅辟邪的圣物,建房奠基、新婚喜庆、新生儿降生,都会请一颗五色石保佑;

蓍草成为决疑解惑的圣草,重大决策前,用蓍草占卜成为必不可少的仪式;

龙形山水成为祭祀朝圣的圣地,人们在那里举行祭祀,缅怀始祖功德。

这些山河印迹,就像散落在华夏大地上的明珠,将抽象的神话信仰与具体的地理环境联系起来,让文明有了可感知、可触摸的载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这些山河还在,始祖的故事就会被不断讲述,文明的精神就会代代相传。

许多年后,当中华文明发展成为灿烂辉煌的礼乐文明时,这些最初的山河印迹依然被精心保护着,成为民族记忆中最珍贵的部分。它们提醒着人们:文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植于这片土地,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

山河印迹,是天地为始祖功绩立下的无字丰碑,也是民族为文明传承树立的精神坐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可能蕴含着远古的记忆,都可能延续着始祖的精神。只要人们还能在这些山河印迹前驻足沉思,伏羲女娲的智慧与慈爱就永远不会消失。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

上一章 第六十四章 口耳相传 中华始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 文明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