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见虽不大通诗词里的精巧门道,却也觉得“宁同秋雪埋芳骨,不向春光折细腰”这一句掷地有声,忍不住点头道:“这句,极好。”
玉妍则偏爱明快的调子,当即接话:“我倒觉得《清平乐·赏菊》更对胃口,‘嫩蕊含香迎露笑’,读着就觉得轻快鲜活。”
“额娘。”晰月顺势轻轻搂着若璃的胳膊,语气带着几分娇憨,“我也就只会读些诗词,不像意欢侧福晋那样能深层次解读,更别提自己作词了。额娘以后可得多教教我们,我们都想沾点额娘的才气呢。”
……
海兰也柔声开口,眼底带着对宁静的向往:“我素来喜欢读几句王维的诗,爱那股子宁静致远的意境。总觉得额娘在曲水流觞时作的那首梨花词,就带着这般静美,读来心头都跟着平和。”
……
青樱虽不擅长诗词,却也颔首附和:“我虽不懂作诗的门道,但也觉得有些诗词是真的美。比如额娘那首梨花词,还有意欢侧福晋作的杏花词,听着就让人觉得舒服。”
香见和玉妍也悄悄往前凑了凑,目光落在若璃身上,显然也盼着能多听她讲讲诗词里的学问
……
胤禛坐在一旁,看着围着若璃的众人,眼底笑意温润,打趣道:“你们额娘的才情可不是轻易能学来的。不过若是能沾上几分,将来在你们自己的孩子面前,也够道几句风雅话了。”
……
甄嬛笑着接过话头:“我素来偏爱海棠,闲时也会念上几句咏海棠的诗词。”
沈眉庄随即补充:“我则钟情菊花,尤其爱那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最见风骨。”话落,她看向若璃,语气满是赞叹:“但娘娘的词,既兼具景致之美与文字雅致,更藏着旁人难及的风骨,难怪意欢侧福晋十一岁时便将娘娘引为知己。如今能常伴左右、切磋诗词,也算是愿望成真,不负娘娘与侧福晋这般难得的双向共鸣。”
……
意欢听了这话,眼眸中终于藏不住一丝浅浅的得意,混着几分傲气与灵动的光彩,心底暗暗想着:这世间,能让娘娘真正引为知己的,终究唯有我一人
……
“我倒没那么多讲究,就喜欢木芙蓉,开得热热闹闹的。”晰月抢先说道
海兰轻声接话:“我偏爱蔷薇,藤蔓攀援,细碎的花儿开得温柔。”
青樱也开口:“我喜欢茉莉,香气清雅,不张扬。”
弘历则笑道:“男儿家的喜好或许粗些,我既爱菊花的风骨,也爱牡丹的雍容。”
……
连素来少言的香见也轻声道:“我喜欢莲花,洁净出尘。”
玉妍跟着说:“我觉得木槿朝开暮落却生生不息,有股韧劲。”
董鄂福晋性子温婉,笑着补充:“我和弘玢喜好一样,都偏爱荷花,夏日里瞧着最是清爽。”
……
众人叽叽喳喳地说着各自偏爱的花草,席间一派热闹
胤禛坐在主位,看着眼前鲜活的光景,眼底漾着温和的笑意,淡淡开口:“要说最好,还是红梅与玫瑰。红梅傲雪,玫瑰炽烈,各有各的妙处。”话落,他似有若无地瞥了若璃一眼,眼底藏着旁人不懂的深意
甄嬛听着胤禛这话,心头微微一动,瞬间便瞧出了话里的深意。她暗自思忖:皇上素来知晓纯元皇后最爱红梅,当年自己因与纯元皇后有五分相似,才得以存一份生机,那段替身岁月的酸涩,如今虽早已释然,可这“玫瑰”二字,却分明是新添的意头
……
甄嬛缓缓垂眸,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心中已然明了——皇上这是把贵妃娘娘也妥妥帖帖地放在了心尖上,红梅是旧岁念想,玫瑰是今朝温存
……
意欢、弘玢与弘历皆是心思细腻之人,听胤禛这般说,又瞥见他望向若璃时藏不住的温柔,瞬间便品出了话里的深意,不由得在心底暗笑
可不是嘛,额娘性子鲜活炽烈,待人又温润热忱,可不就像那盛放的玫瑰?红梅是皇阿玛对纯元皇后的旧岁念想,而这玫瑰,便是如今萦绕在皇阿玛心头的温存与牵挂了
……
董鄂福晋性子本就通透温婉,此刻听着众人的话,再瞧一眼胤禛望向若璃的眼神,心中早已明了
她转头笑看身侧的弘玢,眼底带着几分了然与赞叹,轻声道:“瑾母妃虽是不侍寝、不生子,却凭着这份通透鲜活的性情与过人的才情,让皇阿玛打心底里敬她、念她,如今更是成了皇阿玛心头这般挂怀的人,实在难得。”
……
胤禛的目光落在若璃身上,语气比先前温和些,带着对晚辈的关切,缓缓开口:“今年除夕就在园子里过,淑和和温宜她们也来,人多些才热闹。”他顿了顿,提及淑和时添了些叹惋,“淑和那孩子,转眼都十五了,到了该留意婚事的年纪了。”
这话里的深意,旁人或许听不真切,若璃却瞬间领会——他是暗忧自己的身子,若明年当真拖不下去,淑和若未定下亲事,怕是要守孝耽搁成大姑娘
她望着胤禛眼底藏不住的顾虑,指尖轻轻按了按膝头,面上未露半分异样,只轻轻点头应道:“嗯,她们来多热闹,婚事确实该上点心了。”
……
若璃眉眼弯弯,笑着细算:“除夕家宴时,我打算在廊下也设几个投壶,让小辈们凑个热闹——淑和、温宜那两个孩子,想来是喜欢的。听莞嫔说淑和性子温厚,温宜格外活泼,我早悄悄备了合心意的礼,就盼着见她们一面呢。”
胤禛指尖轻叩杯沿,闻言抬眸看向她,眼底漾着温厚笑意:“说起温宜,倒想起三年夏日那桩事。曹贵人当年特意来万方安和求见,你劝她将温宜过继给敬嫔,这主意实在周全。如今温宜被敬嫔的慈爱与曹贵人的亲厚两份母爱围着,性子才这般鲜活灵动,可见你当年看得长远。”
若璃指尖轻搭膝头,语气里添了几分感慨:“曹贵人虽是心思多了些,却也是真的爱女如命。那时温宜还不到两岁,她便为了孩子的后路四处求人,这份慈母之心,实在让人动容。她既求到了万方安和,我自然不能推辞。”
她稍作停顿,目光柔和了些:“敬嫔性子恬静,向来不争不抢,且是打心底里疼惜孩子。把温宜托付给她,既有亲娘的挂记,又有养母的周全呵护,才是真的为孩子好。”
晰月、香见和玉妍挨着若璃坐着,听得格外专注,眼底满是对这段往事的好奇
青樱与海兰在一旁静静啜茶,偶尔交换个眼神,显然也将这话听进了心里。弘历和弘玢夫妇端坐在侧,亦是默然颔首
甄嬛、沈眉庄与意欢闻言,更是连连点头附和。沈眉庄轻声叹道:“娘娘说得极是,敬嫔娘娘待温宜的上心,宫里人有目共睹,这般安排,确实是为孩子计深远了。”
胤禛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目光掠过席间众人,缓缓开口道:“淑和的婚事,朕近来也仔细考量了几家。西林觉罗氏、瓜尔佳氏、钮钴禄氏这三户,族中都有与她年纪相仿、且品行能干的子弟,家世与才干都算匹配。”
弘玢与弘历闻言,各自沉吟片刻,随即相视一眼,轻轻点了点头。弘历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斟酌:“皇阿玛说的这几家确实稳妥。那几户的子弟儿臣也略知一二,多是沉稳持重的性子,行事素来妥帖。”
弘玢也跟着附和:“是啊,淑和妹妹性情温和内敛,本就不适合太过张扬热烈的人家。这般沉稳可靠的,才能好好护着她,往后日子也能安稳舒心。”
……
若璃执起茶盏抿了一口,放下时眼底笑意轻快,望着胤禛打趣道:“既然皇上都替淑和留意好了人家,那什么时候把这三家里的好儿郎唤来瞧瞧?离十月中旬可没几日了,皇上先前不是说,要在那时接欣贵人、淑和,还有敬嫔、曹贵人与温宜她们来园子里吗?”
胤禛指尖轻叩桌面,闻言缓缓点头:“朕正想同你说这桩事。十月底便在上下天光吧,那里视野开阔,到时候你同朕一道,带着欣贵人与淑和瞧瞧这三家的子弟。”
说罢,他目光扫过席间躬身静听的弘历、弘玢等人,语气里添了几分温和的提点:“只许远远看着,心里有个数便好,可不许上前惊扰,失了分寸。”
众人闻言齐齐起身,垂首恭敬应道:“是。”
玉妍与香见对视一眼,眼底皆浮起几分好奇——淑和公主不过比她们年长三岁,如今竟已到了择婿的年纪,倒真想瞧瞧是怎样的人家能配得上这般温和的姑娘
海兰与青樱相视一笑,眼底藏着了然,这般关乎晚辈终身的大事,自有长辈拿主意,她们静静看着便好
意欢端着茶盏浅啜,心里倒没什么凑热闹的念头,只想着届时若璃定会同自己细说端详,去不去跟前瞧着也无妨
晰月托着腮帮子,眉眼间满是孩童般的好奇,悄悄盼着能瞧瞧择婿的光景
一旁的弘历与弘玢倒想得通透,反正选完之后去万方安和,额娘定会细细描述当时的情形,此刻倒不必急着凑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