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领略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独特魅力后,齐诡与元湘薇的非遗探寻之旅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继续书写着精彩篇章。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金黄,他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前往探寻苏式红木雕刻这一非遗瑰宝。
两人来到了一座颇具规模的苏式红木雕刻工坊。尚未踏入,便能听到从工坊内传来的阵阵有节奏的雕琢声,仿佛是古老技艺在岁月长河中奏响的独特乐章。走进工坊,一股浓郁的红木香气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工坊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红木雕刻作品,有精美的屏风、古朴的桌椅、栩栩如生的摆件,每一件都散发着典雅而高贵的气息,让人不禁驻足欣赏。
一位技艺娴熟的工匠正在专心致志地雕刻一件木雕作品,只见他手中的刻刀如行云流水般在红木上穿梭,木屑纷纷落下,不一会儿,一个生动的图案便初现雏形。齐诡走上前去,与工匠打过招呼后,转身向元湘薇介绍道:“湘薇,苏式红木雕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苏州地区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凝聚着无数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已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精细、典雅、秀丽的风格著称,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元湘薇走近正在雕刻的作品,仔细端详,惊叹于工匠精湛的技艺,忍不住问道:“齐诡,苏式红木雕刻的工艺如此复杂,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齐诡微笑着解释道:“苏式红木雕刻讲究‘精、细、雅、洁’,注重线条的流畅与造型的优美。你看这些作品,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都刻画得细腻入微,形神兼备。而且,苏式红木雕刻常常借鉴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艺术元素,将书画艺术的神韵融入到雕刻之中,使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时,工匠停下手中的刻刀,接过话茬说道:“这位姑娘说得对,苏式红木雕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精雕细琢。从选材开始,就十分讲究,必须选用质地坚硬、纹理美观的红木。然后经过设计、开料、雕刻、打磨、上漆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雕刻环节,要根据木材的纹理和形状,因材施艺,巧妙构思,才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元湘薇好奇地问道:“师傅,那在现代社会,苏式红木雕刻面临着哪些挑战呢?又如何传承下去呢?”工匠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现在面临的挑战可不少,一方面,红木资源日益稀缺,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创作成本;另一方面,学习这门技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愿意投身其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不过,为了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我们也在努力。一些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同时,我们也在尝试创新,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雕刻技艺相结合,开发出更符合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的产品,让苏式红木雕刻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齐诡点头表示赞同:“确实,传承与创新是苏式红木雕刻发展的关键。薇薇,你看这些精美的作品,它们不仅仅是一件件木雕,更是苏州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承载着时代的记忆与情感。”
元湘薇看着工坊内的件件佳作,心中对齐诡的话深表认同,感慨地说:“这次探寻苏式红木雕刻,让我深刻体会到非遗的魅力与传承的不易。希望这门精湛的技艺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让更多人领略到它的独特风采。”
离开工坊时,天色渐晚,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为这次非遗探寻之旅增添了一抹温暖而美好的色彩。齐诡与元湘薇带着对苏式红木雕刻的深深敬意,继续踏上非遗探寻的征程,他们坚信,每一种非遗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