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长权
本书标签: 古代  古风探案 

第30章 漕运码头(5)

长权

夜潮拍岸,桅灯摇晃,沈卿峥与唐屿白随衙役疾步赶到时,楚尹正指挥人把第四具尸体拖上石阶,铁链“哗啦”作响,像水底幽魂拖着枷锁上岸。

楚尹已换过湿衣,发梢仍滴着河水,拱手道:“下水时,四具尸体皆被铁链反绑,倒悬船底之下,头下脚上,像四盏人肉灯笼,船因此吃水半指,比同泊重得多。”

锦拾半蹲货箱旁,指尖挑起一线尚未干透的“血痕”:“箱板夹缝里血迹分层,上层暗红,下层稍浅,且温度低于别处,有人先铺碎冰,再洒猪血,待冰化水,‘血’便顺着缝隙渗出。”

说罢,他想起什么,又补一句:“宋国公开府方才子夜驾临,言码头是他壮年时所建,五日不破案,便要解封复工。”

沈卿峥微微颔首,目光一转,落在楚尹身上:“最先发现的那四具尸体,如今怎样了?”

楚尹拱手,声音压得极低:“景仵作还在一寸寸勘验。”

沈卿峥俯身,指尖掠过锈迹斑斑的铁链,稍一用力,链子却纹丝不动,像一条死死咬住猎物的黑蛇,他皱眉:“可曾盘问过码头上的船夫?”

“盘过了。”楚尹皱眉,“那些船夫彼此相熟,死者四人,正是码头上的老面孔,两月前他们驾船出海,自此杳无音信,今日清晨,那艘货船却自己漂了回来,船板湿漉漉,像从海底游回的鱼,箱笼垒得老高,搬到最后四层,血水顺着板缝渗下,滴答声像催更的鼓点——撬开一看,那四人蜷在箱里。”

沈卿峥抬眼,眸色沉如夜潮:“出海两月无讯,竟无人起疑?”

楚尹叹息:“我追问过,船夫们却一脸见惯风浪的神情——在他们眼里,海上的音讯就像潮汐,一月不来是寻常,三年不回也不算离奇。”

沈卿峥不再接话,只俯首细审那条铁链,链身粗粝,却缠得暗含章法,链环相扣,步步为营,他循着冷光一路摸去,指端忽触到一块冰凉——铁锁横亘,锁面竟浑圆无缝,无孔可插,仿佛一张被缝死的铁嘴,沈卿峥眉峰轻挑,将锁翻侧,一点寒星忽现——锁腹处,一粒针眼大的细孔悄然潜伏。

景骊皖捧了尸格踏浪而来,衣袂带风,沈卿峥抬眸:“景仵作,借我银针一用。”

景骊皖虽疑,却仍启箱取针,银针在暮色里颤出一泓冷月,沈卿峥接针,手腕一沉,针尖精准没入那粒幽孔——只听“咔哒”一声轻响,铁锁腹中机簧翻身,链环哗然松坠,下一瞬,寒光破胸而出——一支飞箭自尸身胸口激射,尖啸着划破潮湿的空气!

唐屿白眼疾手快,一把按住沈卿峥肩臂,两人旋身倒掠,飞箭带着死亡的啸音,在空中劈开一道银弧,“笃”地钉入三丈外的泥地,尾羽犹自震颤不休,唐屿白拔箭而起,指尖摩挲箭脊,眉心越蹙越紧:“锻造之精,不下御用,可这股形制,我却像在哪见过……”

锦拾趋前两步,目光触及箭镞,脸色倏然一变:“军中官制!这箭的脊线、血槽、倒钩,全是兵仗局统一规制——怎会藏在船底,更从尸体胸中破膛而出?”

唐屿白眉心骤跳,指腹又沿箭脊刮过一遍,低声道:“不对,再细看——血槽开锋的角度比军制陡了一分,脊线也略轻,仿得九成九,却绝不是兵仗局出来的东西。”

锦拾脸色微变,唇角绷紧,沈卿峥已掠至唐屿白身侧,目光落在那支犹带尸温的箭上,嗓音压得极低:“形制敢仿到这一步,所谋非小。”

说罢,他回头望向余下三具尸体——铁链横锁,像三条被钉在暗处的影子,沈卿峥蹲身,指间银针连闪,锁孔里机簧轻响,铁链“哗啦”松坠,然而这一次,并无箭影破胸,只“铛啷”几声,几件冰凉的军器滚落:一柄短陌刀,一把虎贲弩,一副折脊铁戟,皆制式分明,寒光刺目。

沈卿峥垂目,声音像冷铁滑过青石:“四人同船,同月同日出海,同一夜毙命——却一尸藏箭,三尸藏兵,他们究竟撞见了什么?”

他抬眼,目光穿过夜色,落在远处涛痕上,若真想灭口,何不沉海无痕?偏把兵器摆得如此招摇——像是故意递来的物证,沈卿峥顿了顿,也许,杀人的与摆兵器的,根本不是同一双手。

他侧身,朝景骊皖一拱手:“景仵作,劳烦再将这四具尸体细细勘验一遍。”

景骊皖抱拳,沉声应:“是。”随即递上尸格,“沈大人,这是那四名死者的尸格,四人皆胸口一剑毙命,剑口薄而直,像同一柄剑、同一手法,更蹊跷的是——”她压低声音,“他们掌心、指节、肩背皆有厚茧,虎口对称,绝非摇橹使篙的船夫,倒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

上一章 第29章 漕运码头(4) 长权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31章 漕运码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