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长权
本书标签: 古代  古风探案 

第38章 西林郊(1)

长权

翌日卯时,沈卿峥只带一名衙役,再临漕运码头,晨雾如纱,货船静伏水面,像一条刚被拖上岸的巨鲸。

他俯身甲板,指尖掠过暗褐色血斑——血迹被日头晒得发硬,微微隆起,撬开那块凸起的木板,一本油布包着的登船录赫然入目,纸页潮皱,墨迹却倔强清晰:

前四页,一行行皆是那四名私兵的姓名与所取货物,笔迹工整,显是有人专责记录,第五页起,突兀添进“殷大”二字,却空空无货——像一条被强行塞进队列的影子。殷大是在四人离港第五日才被发现的,沈卿峥垂首推断,随后便被控制。

再翻三页,记录戛然而止——第八日,墨迹忽断,像被人一刀斩断喉咙,显然,那一日殷大骤起发难,四剑封喉,尸身塞入货箱,船成浮棺,而记录本,应是四人中负责文书者临死前藏起,惟求日后昭雪。

然而——沈卿峥眉心紧蹙:货箱底部那圈化尽的冰块,分明故意让血迹渗出,引船夫生疑。

这一切看似是殷大为求自保而动手反杀,可船底那四具焦尸,真能牢牢钉死殷大吗?抑或——血味、航线、冰块,只是幕后之人信手布下的障眼法?殷大,不过被推上台前的替罪羊,至于他知不知情,如今也是未知。

显然,背后之人只求案子止步于殷大,像私铸铜钱一样,丢弃棋子,断了线索,从此无从追查。

沈卿峥手撑下颌,指背抵唇,思绪落在船底那四具焦尸上:焦皮卷缩,骨缝开裂,与福府当年大火如出一辙,若说只是寻常走水,何必再将四具焦尸倒挂于船底?能把焦尸运来、又敢挂于船底的,无非三方:其一,当年纵火之人;其二,宋国公开府;其三,福府幸存之人。

第三种看似离奇,却动机最烈:一艘货船,私兵尸骨未寒,船底再倒悬四具焦尸,分明借尸喊冤——福府大火应与立青营脱不了干系,立、青合写,恰是一个“靖”字,靖王!

可靖王自先帝朝起便远避夺嫡,面上谦恭,对今上更是执礼甚谨,若这一切,只是他绣在面具上的“安分”?

若连靖王都卷入漩涡,陛下的疑心自不会浅,沈卿峥皱眉——皇室内斗,向来不是大理寺能踩的深水。

福府旧人借大理寺这把刀,已把立青营挑到光天化日,下一步,自是趁乱收回福源码头,他吩咐衙役先回寺调人封锁码头,自己则单骑先行。

脑海里,宋国公开府那巍然身影一闪而逝:福府残孤若想对抗立青营,必须寻一尊护身神——曾与福寿南刎颈的宋国公,正是最好的盟友。

……

同一刻,唐屿白率十余名衙役乘平底快船,沿航线图溯流西下,日头偏西,舱里鼾声四起,他独自走到船尾,问那摇桨老叟:“阿叔,为何码头船家都不肯直放西林郊?”

老叟没回头,桨叶吱呀,像在嚼一段旧故事:“不是不能,是不敢。”

“不敢?”

“前段河道水鬼作票,年年翻船,要去西林郊,只能坐船半程,剩一半改走山路,绕开那片吃人水。”

唐屿白眯眼盯着船夫:“水鬼?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识过水鬼长什么模样。”

船夫面色如常,桨叶却悄悄紧了一分:“自然是浑身缠水草,眼眶泛白,锯齿獠牙,脖颈、手背上爬满黑纹,力大如牛,一拽就把人拖进江心。”

唐屿白挑眉,声调拖得悠长:“阿叔说得这么细致,倒像是亲眼见过。”

船夫目光闪躲,干笑两声:“都是老人口耳相传,上官若不信,码头上随便拉个人问,保管同我一句。”

唐屿白朗声一笑,拍了拍他肩膀,转身回舱,船夫望着他的背影,暗暗松气,又低头猛摇桨,船身骤然快了几分,一名眼尖的衙役凑到唐屿白耳边:“唐评事,这老汉话里掺水。”

“嗯,水鬼是假的,前头河段肯定有东西。”唐屿白低声吩咐,“靠岸改走山路,咱们看看他唱的是哪出。”

衙役们点头,不一会儿,船靠岸,众人脚刚落地,船夫竟连锚都不抛,掉头急摇,像有洪水猛兽追他尾巴,眨眼没入江雾,衙役们面面相觑,正自疑惑,忽听身旁草丛“沙沙”作响,像有什么东西贴着地面滑来,唐屿白按住刀柄,目光如电:“别慌,拔刀!”

上一章 第37章 漕运码头(12) 长权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39章 西林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