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梧桐巷总带着几分诗意,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阳光便透过枝叶的缝隙,在青石板路上洒下细碎的光斑。苏晚的 “晚巷书社” 就藏在巷口第三间门面,原木色的门板上挂着一块复古铜牌,刻着烫金的店名,门檐下缠绕着几串风干的尤加利叶,推门时,门楣上的铜铃会发出清脆的 “叮铃” 声,像在诉说着时光的温柔。
今天是书店试营业的第一天,苏晚特意起了个大早。她穿着一件浅驼色的针织开衫,内搭白色衬衫,下身是一条卡其色的阔腿裤,长发松松地挽成一个低丸子头,露出纤细的脖颈。右脚脚踝虽然还有些微肿,但比起一周前已经好了很多,只是长时间站立仍会隐隐发酸 —— 那是上次在陆氏集团崴脚留下的痕迹。
“晚姐,这批刚到的旧书要不要先整理到里间的书架?” 店员晓棠抱着一摞用牛皮纸包裹的书籍走过来,语气里满是期待。晓棠是苏晚的远房表妹,刚大学毕业,得知苏晚要开花店,哦不,开书店,立刻主动提出要来帮忙,用她的话说,“能在满是书香的地方工作,比在写字楼里对着电脑舒服多了”。
苏晚接过最上面的一本,轻轻拆开牛皮纸 —— 是一本 1998 年版的《围城》,深蓝色的封皮有些磨损,书脊处用透明胶带仔细粘过,扉页上还留着前主人的签名,字迹娟秀,旁边画着一个小小的笑脸。她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眼神瞬间软下来:“不用急,先把这些书放在靠窗的矮桌上,等会儿我来分类整理。你先去把昨天泡好的陈皮茶倒两杯,我们先歇会儿。”
晓棠点点头,转身走向吧台。苏晚则坐在靠窗的藤椅上,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本《围城》。书页间夹着一张泛黄的电影票根,是 2000 年上映的《花样年华》,日期是 5 月 20 日。她忍不住笑了 —— 原来这本书的前主人,也曾在某个浪漫的日子里,一边读着《围城》,一边期待着一场电影约会。这些藏在旧书里的小秘密,正是苏晚痴迷旧书的原因。
大学时,苏晚曾在学校图书馆的旧书区做过兼职。有一次整理书籍时,她在一本《简・爱》里发现了一封未寄出的情书,字迹工整,字里行间满是青涩的爱意。虽然不知道写信人和收信人的故事,但那种被时光封存的温柔,让她从此爱上了旧书。后来工作后,她只要有空就会去旧书市场淘书,慢慢攒下了近千本旧书,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旧书店,也成了她藏在心底多年的梦想。
“晚姐,茶来了。” 晓棠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陈皮茶走过来,放在桌上,“对了,刚才我去巷口买早餐,听杂货店的阿姨说,最近好像有公司要改造咱们这条老巷?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是改造的话,会不会影响咱们书店啊?”
苏晚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眉头微蹙:“应该不会吧,梧桐巷是老城区保护街区,之前没听说过要改造的消息。不过就算改造,也应该是修修路面、整理一下管线,不会影响商铺营业的。” 话虽这么说,她心里还是有些隐隐的担忧 —— 这家书店倾注了她太多心血,从找门面、装修到收集书籍,前前后后忙了大半年,她真的怕出现意外。
就在这时,门口的铜铃突然响了,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来。苏晚抬头望去,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门口,深灰色的西装外套搭在臂弯里,内搭的白色衬衫领口解开了两颗扣子,少了几分平日的凌厉,多了几分随性。阳光落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竟让他看起来柔和了不少 —— 是陆则衍。
苏晚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拢了拢开衫的下摆,又悄悄调整了一下坐姿,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随意:“陆总?您怎么会来这里?” 她和陆则衍上次在医院分开后,只通过两次电话沟通星辰湾项目的调整方案,每次通话都简洁明了,她实在没想到,他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书店里。
陆则衍的目光在书店里扫了一圈 —— 左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旧书,从经典文学到社科历史,每一层都贴着手写的分类标签,字体娟秀;右侧是几张原木色的桌椅,桌上放着复古的台灯和小巧的多肉植物,墙角的留声机里正放着舒缓的爵士乐;最里面的角落,用布帘隔出了一个小小的 “阅读区”,里面放着两张懒人沙发和一个小茶几,茶几上还放着几本翻开的杂志。整个书店弥漫着旧书特有的油墨香和陈皮茶的清香,温馨得让人忍不住放松下来。
“公司在梧桐巷有个老街区改造的收尾项目,正好路过,过来看看工程进度。” 陆则衍收回目光,落在苏晚身上,语气依旧是惯有的平静,可耳尖却微微泛红 —— 其实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改造项目,昨天晚上他翻遍了公司近期的项目清单,也没找到和梧桐巷相关的项目。只是下午处理完工作后,他鬼使神差地想起了苏晚,想起她崴脚时倔强的样子,想起她收到拖鞋时泛红的眼眶,忍不住想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又怕直接联系太刻意,便找了这么个借口。
苏晚心里虽然有些疑惑 —— 她从未听说过陆氏集团涉及老街区改造项目,但也没有戳破,只是礼貌地笑了笑:“原来是这样,那您随意看看。我们今天试营业,店里的书都可以随便翻阅,要是有喜欢的,也可以带走,算我送您的。”
“不用了,我就是随便看看。” 陆则衍摆摆手,走到左侧的书架前,目光落在那些泛黄的旧书上。他从小在商业家庭长大,接触的都是各类财经报表和商业计划书,家里的书房里摆满了管理学、经济学的书籍,却很少有这样带着岁月痕迹的旧书。他随手拿起一本《百年孤独》,封皮上印着马尔克斯的照片,书脊处有些松动,内页里还夹着一张小小的书签,上面用钢笔写着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这些书都是你从哪里收集来的?” 陆则衍转过身,看向苏晚,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他原本只是想找个借口看看苏晚,却没想到被这家满是旧书的小店吸引了 —— 这里的一切都和他熟悉的商业世界截然不同,没有冰冷的数字,没有激烈的竞争,只有淡淡的书香和时光的温柔。
苏晚放下手中的茶杯,走到他身边,指了指书架上的书:“有些是从旧书市场淘来的,有些是朋友知道我要开书店,主动捐赠的,还有些是我自己收藏了很多年的。” 她拿起一本 1985 年版的《红楼梦》,轻轻翻开,“比如这本,是我大学毕业时,图书馆的老馆长送给我的。老馆长说,这本书陪伴了他三十年,现在退休了,希望能找个懂它的人继续珍藏。”
陆则衍看着她说起旧书时眼里的光芒,心里竟有些触动。他一直以为苏晚是个只知道工作的 “女强人”—— 为了项目能和他据理力争,为了赶方案能通宵达旦,却没想到她还有这样柔软的一面。她会为了一本旧书的磨损而心疼,会为了藏在书里的小秘密而微笑,会为了一个承诺而精心守护一本老书。这种反差,让他对苏晚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的书脊好像快散了,你打算怎么处理?” 陆则衍指着一本《平凡的世界》,书脊处的线已经松动,几页纸微微翘起,显然是被人翻阅了很多次。
苏晚接过书,轻轻抚摸着书脊:“我已经买了专业的修补工具,等晚上关店后,我会把它拆开,重新用棉线装订,再给书脊贴上新的布面,这样就能再保存很多年了。” 她顿了顿,抬头看向陆则衍,眼神里满是认真,“其实旧书就像老朋友,只要你用心呵护,它就能一直陪伴你。”
陆则衍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目光落在苏晚的侧脸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脸上,给她的睫毛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她专注地整理着书籍,指尖轻柔得像是在抚摸易碎的珍宝。他突然觉得,这样的苏晚,比在会议室里和他据理力争的苏晚,更有魅力。
“叮铃”,门口的铜铃再次响起,进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拄着拐杖,慢慢走到书架前,目光在旧书之间游走,最后停在了一本《唐诗三百首》上。
“小姑娘,这本书多少钱啊?” 老爷爷拿起书,声音有些沙哑,“我想给我孙女买一本,她今年上小学,最近特别喜欢背唐诗,总说想看看爷爷小时候读的那种旧书。”
苏晚连忙走过去,扶着老爷爷的胳膊,语气温柔:“爷爷,这本书您要是喜欢,就送给您吧,不用给钱。”
老爷爷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真的吗?这怎么好意思啊,我看这本书保存得这么好,肯定很珍贵。”
“没事的爷爷,” 苏晚笑着从吧台拿了一个牛皮纸信封,把《唐诗三百首》装进去,递给老爷爷,“这本书能找到喜欢它的人,比放在店里更有意义。您孙女要是喜欢,以后可以常来店里看看,还有很多适合她读的旧书。”
老爷爷接过信封,连声道谢,拄着拐杖慢慢离开了书店,临走时还特意回头看了苏晚一眼,眼里满是感激。
陆则衍坐在靠窗的位置,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竟有些暖流涌动。他一直以为,苏晚开这家书店是为了盈利 —— 毕竟现在实体书店的生意并不好做,尤其是主打旧书的书店。可她却愿意把珍贵的旧书免费送给有需要的人,这份纯粹和善良,和他印象中那个为了项目寸步不让的 “女强人”,判若两人。
“你就不怕亏本吗?” 陆则衍走到苏晚身边,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他接手陆氏集团两年,早已习惯了用商业思维衡量一切,像苏晚这样不计成本的 “傻事”,他还是第一次见。
苏晚坐在藤椅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神里满是坦然:“其实我一开始就没指望靠书店赚钱。开这家书店,更多的是为了圆自己的梦想,也想给喜欢旧书的人提供一个安静的地方。而且,我还有设计工作可以做,书店的租金和开销,暂时还能承担得起。” 她顿了顿,抬头看向陆则衍,嘴角微微上扬,“陆总,您是不是觉得我很傻?放着好好的设计项目不专注做,反而花时间和精力开一家不赚钱的书店。”
陆则衍摇摇头,眼神里多了几分欣赏:“不会,我觉得你很勇敢。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比赚多少钱都重要。” 他想起自己接手陆氏集团时的情景 —— 当时公司业绩下滑,家族内部矛盾重重,他每天都在为了应付董事会、开拓新业务而奔波,几乎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时候深夜回到空荡荡的别墅,他也会忍不住想,自己这么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可看到苏晚为了梦想努力的样子,他突然觉得,或许生活不应该只有工作和业绩。
苏晚没想到陆则衍会这么说,心里竟有些慌乱,连忙移开视线,看向书架上的旧书:“其实这些旧书也给了我很多力量。你看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主人在书里夹了一张纸条,说他失业的时候,就是靠这本书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还有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面有很多批注,看得出来读者很认真地读完了这本书,还在旁边写了自己的感悟……”
她一边说,一边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本旧书,像展示珍宝一样给陆则衍看。陆则衍耐心地听着,偶尔会提出一两个问题,比如 “这本书的前主人为什么会在这一页做批注”“你是怎么判断这本书的年代的”。苏晚也一一解答,语气里满是对旧书的热爱。
不知不觉间,夕阳已经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书店里,给书架和桌椅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留声机里的爵士乐还在缓缓播放,门口的铜铃偶尔会响起,带来几位寻书的客人,大多是附近的居民,或是来梧桐巷打卡的游客。
“陆总,不知不觉都这么晚了,您公司还有事吗?” 苏晚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已经快到晚上六点了,连忙起身,“我送您出去吧。”
陆则衍站起身,目光在书店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苏晚身上,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不舍:“不用送了,我自己走就好。” 他走到门口,又突然转过身,像是想起了什么,“对了,你们书店正式营业的时候,记得告诉我一声。”
苏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眼角弯起一个好看的弧度:“好,到时候一定通知您。您要是有空,也可以来看看,我给您留一本您喜欢的旧书。”
陆则衍 “嗯” 了一声,推开门走了出去,铜铃再次发出清脆的 “叮铃” 声。他走到巷口,回头看了一眼 “晚巷书社” 的招牌,原木色的门板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温暖,心里竟有些留恋 —— 他原本只是想找个借口看看苏晚,却没想到在这里待了整整一下午,还听她讲了这么多关于旧书的故事。
他拿出手机,给助理林舟发了一条信息:“查一下梧桐巷老街区改造项目的具体情况,明天早上给我一份详细的报告。” 其实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改造项目,只是为了下次能有借口再来书店,只能让林舟赶紧去查,免得露馅。
林舟收到信息时,正在公司整理星辰湾项目的资料,看到信息后一脸疑惑 —— 陆总什么时候关注过老街区改造项目了?而且梧桐巷是老城区保护街区,根本没有改造计划啊。但他不敢多问,只能回复:“好的陆总,我明天一早就给您报告。”
陆则衍收起手机,沿着梧桐巷慢慢往前走。初秋的晚风带着桂花的清香,吹在脸上格外舒服。他想起苏晚说起旧书时眼里的光芒,想起她给老爷爷送书时温柔的样子,想起她笑起来时嘴角的梨涡…… 这些画面在他脑海里不断浮现,心里竟泛起了一丝异样的感觉。
他一直以为,苏晚是个冷漠、强势的 “女强人”,为了项目能和他针锋相对,可通过今天的相处,他才发现,她其实是个温柔、善良、有梦想的女孩。她会为了一本旧书的命运而牵挂,会为了帮助别人而不计成本,会为了梦想而勇敢坚持。这种反差,让他对苏晚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兴趣,甚至开始期待下次和她见面。
而此时的苏晚,正坐在书店里整理今天收到的旧书。晓棠已经下班了,店里只剩下她一个人,留声机里的爵士乐还在缓缓播放,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陈皮茶的清香。她拿起桌上的一本《小王子》,轻轻翻开,扉页上写着一行字:“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这一点。”
苏晚看着这句话,忍不住笑了。她想起陆则衍今天在书店里的样子 —— 他虽然还是一副冷淡的表情,却会认真听她讲旧书的故事,会为老爷爷的事情而感动,甚至会主动问起书店正式营业的时间。或许,陆则衍也和《小王子》里说的一样,只是在商场上不得不伪装成冷漠的大人,内心深处,也藏着柔软的一面。
她拿起手机,犹豫了一下,还是给陆则衍发了一条信息:“陆总,谢谢您今天来书店做客。要是您有喜欢的书籍类型,下次来我可以帮您留着。”
没过多久,手机就响了,是陆则衍的回复,依旧是简洁的几个字:“不用麻烦,正式营业时再说。”
苏晚看着屏幕,忍不住笑了 —— 果然还是那个别扭的陆总。但她能想象到,陆则衍在回复这条信息时,或许也和自己一样,心里有些慌乱,只能用简短的文字掩饰情绪。
她收起手机,开始整理书架上的旧书。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梧桐巷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温暖的光芒透过窗户,照亮了书店里的每一个角落。苏晚知道,这家小小的旧书店,不仅承载了她的梦想,或许还会成为她和陆则衍之间,一段新故事的开始。
而此时的陆则衍,坐在车里看着手机上的信息,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他手指在屏幕上敲了半天,删删改改,最终还是只发了那几个字。他发动车子,心里却不像来时那么平静 —— 他知道,自己对苏晚的兴趣,已经不仅仅是甲方对乙方的关注,而是一种更复杂、更微妙的情感。或许,这场因为项目而开始的缘分,会在这个充满旧书香气的秋天,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