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心定的恋人
本书标签: 校园  原创作品  双男主 

回家也没有用

心定的恋人

时间在沉默中一分一秒地流逝。就在程孟佑几乎要开始数窗外经过第几个行人时,徐嘉也终于动了。他站起身,动作自然流畅,拿起搭在旁边座位上的薄外套,视线甚至没有特意转向程孟佑,只留下一句:“走了。”

程孟佑如蒙大赦,连忙跟着站起来:“哦,好。”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餐厅,午后的阳光扑面而来,带着初秋特有的暖意,却无法融化两人之间那道无形的冰墙。回学校的路上,依旧是令人难堪的静默。徐嘉也步速很快,程孟佑需要稍微加快脚步才能跟上,这让他连最后一点试图并肩而行、顺便聊点什么的念头都打消了。

自那次饭局之后,某种难以言喻的生疏感非但没有消散,反而在宿舍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固化了下来。

正如程孟佑所感知的那样,他和徐嘉虽同住一室,生活轨迹却像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被刻意安排在了不同的时区。

程孟佑习惯规律作息,如果没有早课,通常会睡到七八点自然醒。而每当他醒来时,属于徐嘉也的那张床铺早已收拾得整整齐齐,空无一人,仿佛从未有人睡过。桌面上属于徐嘉也的物品也总是摆放得一丝不苟,冷清得像样板间。

有时程孟佑上午没课,在宿舍看书或打游戏,一整个白天都难以捕捉到徐嘉也的身影。他隐约从别人口中听说,徐嘉也深受几位教授的青睐,经常被叫去帮忙处理一些项目或实验数据,课余时间几乎都被实验室和办公室填满。

到了晚上,程孟佑或是和别的朋友聚餐,或是在宿舍里预习功课、放松娱乐,等到十一二点洗漱睡觉时,徐嘉也的床位往往依旧是空的。他知道,徐嘉也有泡图书馆的习惯,而且总是待到很晚,直到闭馆音乐响起才会回来。而那时,他通常已经进入了梦乡。

偶尔,在深夜模糊的意识边缘,程孟佑会听到极轻微的钥匙转动声、门被小心翼翼推开的声响,以及几乎微不可闻的脚步声。他知道是徐嘉也回来了。他会下意识地保持不动,假装熟睡,听着对方在黑暗中尽量不发出声音地洗漱、整理,然后躺下。整个过程安静得像一场默剧。第二天醒来,一切照旧,仿佛夜半的那点声响只是他梦境中的错觉。

他们不是没有碰面的时候。偶尔在走廊擦肩而过,徐嘉也或许会极轻微地颔首,算是打过招呼;或者在宿舍同时出现拿东西,程孟佑试图开口问一句“吃了吗?”或者“最近忙什么?”,得到的回应往往是言简意赅的“嗯”、“还行”,或者干脆只是一个没什么情绪的眼神,然后对方便会拿起需要的书本或物品,迅速离开,留下一个冷淡的背影。

这种状态让程孟佑感到一种莫名的憋闷。他自认不是难以相处的人,和班上、系里其他同学都能打成一片,偏偏对这个朝夕相处的室友,有种无处下手的无力感。宋青枫那天调侃的“互爱互杀”言犹在耳,现实却只剩下冰冷的“互不打扰”。他甚至开始怀疑,那天徐嘉也主动约饭以及后来承认室友关系,是不是真的仅仅是为了应付宋青枫,或者只是一时兴起。

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异样感,在日复一日的疏离中,渐渐被一层淡淡的失落和困惑所覆盖。他有时会看着对面那张整洁得过分的书桌发呆,心想: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地滑过,转眼就到了九月底,国庆长假的气息逐渐弥漫开来。校园里开始弥漫着一种躁动而欢快的氛围,同学们见面讨论的话题也多了“假期去哪玩”、“抢到票没”之类的内容。

程孟佑早就计划好要回家。他家就在邻市,不算太远,但开学后一直还没回去过,虽然在家里可能会见到讨人厌的程希语,但是他最近着实是没有生活费了。

放假前一天下午,没课的程孟佑开始慢悠悠地收拾行李。他打开衣柜,拿出几件换洗衣物,又往行李箱里塞了些零食和带给家人的小礼物(先说一下他跟家里人的关系不是很好,他带礼物主要只是想要他的爸爸给他点生活费)。

就在他蹲在地上,纠结要不要把那本看到一半的专业书也带回去时,宿舍门锁传来“咔哒”一声轻响。

门被推开,徐嘉也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今天太阳像是打西边出来了。此时下午三点刚过,阳光正好,徐嘉也居然这个时间点出现在了宿舍,而且手里还罕见地拿着一罐冰可乐。

程孟佑惊讶地抬起头,动作顿住了。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徐嘉也的表情。

徐嘉也的目光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精准地锁定了地上敞开的行李箱,以及程孟佑手中正拿着的衣物。他原本没什么表情的脸上,眉头几不可察地迅速蹙了一下,那双总是古井无波的眸子里,极快地掠过一丝类似……愕然?甚至还有一丝极淡的、难以捕捉的紧绷。

他握着可乐罐的手指微微收紧,铝制罐身发出一声轻微的“咯”声。他就那样站在门口,没有立刻进来,也没有说话,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程孟佑,以及那一箱子的“家当”。那眼神,锐利得仿佛要穿透那些衣物,看清程孟佑所有的意图。

程孟佑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那目光不像平时的冷淡无视,反而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让他莫名有些心虚,虽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这心虚从何而来。他忍不住开口,语气带上了几分自己都没察觉到的 defensive(防御性):“你看什么呀?我不就收拾个行李吗?有什么好看的。”

徐嘉也像是被他的声音惊醒,眸中那丝异常的情绪迅速隐去,恢复成一贯的淡漠。他走进宿舍,反手关上门,声音听不出什么起伏,但问出的问题却让程孟佑微微一怔:“收行李干嘛?”

“回家啊。”程孟佑低下头,继续手上的动作,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国庆放假嘛,好久没回去了,也不知道家里变成什么样了。”他没有想念爸爸,但他想起了他的妈妈或者又想起小区附近的乌冬面,还有小区附近又开了什么好吃的店。

徐嘉也沉默了片刻。宿舍里只剩下程孟佑折叠衣物的窸窣声。他走到自己的书桌前,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却没有打开喝。

“你不回家吗?”程孟佑顺口问了一句。问完他就有点后悔,根据徐嘉也那冷淡的性格,大概率会得到一个“不回”或者干脆懒得回答。

果然,徐嘉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平淡无波,听不出任何思乡之情或者期待:“回去也没用。”

程孟佑“哦”了一声,心下了然。他自动将这句话解读为徐嘉也和家里人关系可能不太好,或者有什么矛盾,所以不愿意回去。毕竟,根据他这段时间对徐嘉也的观察,这人的性格确实不像是在温馨家庭氛围里养出来的。他善解人意地没有再追问下去,免得触碰到对方什么不愿提及的私事。

然而,程孟佑并不知道,他此刻的猜测与真相相去甚远。

徐嘉也的家庭并非不和睦,也并非存在矛盾。他的父母是一家颇具规模的上市公司的掌舵人,是典型的商业强人组合。他们并非不爱孩子,相反,他们尽力提供了最优渥的物质条件,从小到大,无论是昂贵的玩具、最新款的电子产品,还是奢侈品衣物,徐嘉也和姐姐从未短缺过。父母出差归来,也总会记得给他们带礼物。

但问题也在于此。他们的爱,更多地体现在物质给予和未来规划上,而非朝夕的陪伴与情感的交流。他们的时间几乎全部被无穷无尽的会议、谈判、应酬所占据,家更像是一个偶尔停留的驿站。在徐嘉也童年的记忆里,更多的是偌大房子里保姆和家教的身影,而非父母的温情陪伴。

幸好,他还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姐姐。姐弟俩在漫长的时光里相依相伴,一起写作业,一起偷偷打游戏,一起分享不能告诉父母的秘密,彼此成为了对方情感上最重要的依托。那份深厚的姐弟情谊,是徐嘉也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最温暖的底色。

然而,时光流逝,姐姐如今已经考研深造,学业繁重,加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对未来事业的规划,待在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徐嘉也自己也逐渐长大,不再是那个需要姐姐陪伴玩耍的小男孩。他变得独立,也变得内敛,甚至有些孤僻。成熟似乎意味着将情感需求向内压缩,不再轻易向外索取。

他和姐姐的感情依旧很好,但交流的方式也从昔日的朝夕相处,变成了如今主要通过手机消息联系,偶尔视频通话,聊聊近况,互相关心一下。那种血脉相连的亲密感仍在,但具体的形式,却不可避免地随着成长和各自人生的展开而发生了变化。

所以,“回去也没用”这句话背后的真正含义是:回去,面对的很可能依旧是一栋空旷冷清的房子。父母或许还在外地出差,姐姐可能也在学校忙碌。所谓的家,在那个物理空间里,可能并没有等待他的、期待中的团圆和热闹。回去,也只是换一个地方独自待着而已。与其面对那份冰冷的空旷,不如留在学校,至少还有实验室和图书馆可以让他投入精力,忘却周遭的冷清。

徐嘉也看着程孟佑忙碌的背影,看着他行李箱里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衣物和准备带回家的零碎物品,那其中蕴含着的是一种对归家的迫切和期待,是一种与他截然不同的、与家庭的温暖联结。这种联结,是他看似拥有、实则早已变得稀薄的东西。

他没有解释,程孟佑也没有再问。

一种新的沉默在宿舍里弥漫开来,不同于餐厅里的尴尬,也不同于往日井水不犯河水的冷淡,这一次,似乎掺杂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怅然。”

程孟佑拉上行李箱的拉链,立起来放在墙边,发出“咚”的一声轻响,打破了寂静。他转过身,想说点什么,却见徐嘉也已经坐到了书桌前,打开了那罐可乐,气泡发出轻微的嘶响。他戴上了耳机,屏幕亮起,似乎已经沉浸入了自己的世界,显然不打算再有任何交流。

程孟佑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看着徐嘉也清瘦挺拔却透着孤绝感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个室友,或许并不像他表面表现出来的那样,只是一座毫无情绪的冰山。

只是那冰层之下究竟藏着什么,他或许从未真正触及过,而对方,似乎也从未打算向他敞开。

假期前的这个下午,阳光暖融融地洒进宿舍,照亮空气中浮动的微小尘埃,却仿佛照不进两人之间那比物理距离更为遥远的隔阂。程孟佑的回家计划,像一颗无意中投入水面的石子,在徐嘉也的心湖中惊起了细微却真实的涟漪,而程孟佑,对此一无所知。

上一章 三个人的饭局 心定的恋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程孟佑与家人的冰冷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