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九年深秋,富察琅嬅的身子渐渐养得扎实了,脸上也恢复了往日的红润。明漪瞧着时机正好,便选了个晴日,将打理内院的账册、印信一并整理妥当,亲自送到主院去。
钮祜禄·明漪姐姐如今身子大安,这些琐事也该交回姐姐手里了。
明漪将东西放在桌上,语气温和
钮祜禄·明漪这一年多亏姐姐信得过,只是我终究不及姐姐周全,往后府里有姐姐坐镇,才更稳妥。
琅嬅握着她的手笑,眼尾带着暖意
富察·琅嬅你这一年辛苦,把永琏和璟瑟照料得那样好,府里也井井有条,哪里用得着说这些。
她不肯全接回管家权,反倒从账目中挑出几分来推给明漪
富察·琅嬅这些采买、园囿的事,你一向细致,便仍由你管着,也省得我分身乏术。
明漪知道她是真心体恤,不再推辞,只应下会好好打理。
自那以后,明漪便常带着东西去主院,有时是给永琏、璟瑟做的小衣裳,有时是新得的好茶,陪琅嬅说说话,帮着照看会儿孩子。
永琏渐渐长开了,眉眼间有了小少年的模样,见了明漪总脆生生喊“明额娘”;璟瑟则黏人些,常攥着明漪的衣角不放,琅嬅笑着打趣:“这孩子,倒像是你生的。”
日子一晃便是四年。到了雍正十三年,宝亲王府里添了不少新人,有选秀进来的格格,也有从外面抬进来的侍妾,院子里渐渐热闹了许多。明漪这些年因着初入府时年纪尚小,一直用着避孕的方子,府里新人添了子嗣,她这里却依旧清净,只是她性子本就淡然,倒也不焦不躁,每日里除了打理分内事,便是与高晞月练字赏花。璟瑟更是黏她,每逢琅嬅忙得脚不沾地,或是她自己闹着要“找明额娘”,便会被送到明漪院里。小姑娘如今长开了,眉眼像极了琅嬅,却比幼时活泼,总缠着明漪教她描花样子,或是听她讲从前在富察府见过的景致,叽叽喳喳的,倒给明漪的院子添了不少生气。
这年五月二十五日,府里又传了喜讯——格格苏氏生下了王爷第三子,取名永璋。消息传来时,明漪正在给璟瑟做一个绣着海棠花的荷包,闻言抬头笑了笑
钮祜禄·明漪这可是大喜事,王爷定高兴得很。
璟瑟仰着小脸问
璟瑟明额娘,那我是不是有弟弟了?
明漪捏了捏她的脸颊
钮祜禄·明漪是呀,我们璟瑟往后要当姐姐了。
也是这年,永琏满了六岁,按规矩该搬到前院去住,跟着师傅读书习字了。搬走那天,永琏背着小书包,站在明漪院门口,难得有些腼腆
永琏明额娘,我往后会常回后院看额娘和您还有璟瑟妹妹和月娘娘的。
明漪塞给她一个装着点心的小匣子
钮祜禄·明漪在书房要听话,好好念书,要是想额娘和明额娘、月娘娘了,就回后院瞧瞧。
看着他跟着仆从往前院走的背影,明漪轻轻叹了口气,孩子们,终究是要慢慢长大的。
这几日,府里因着添了小阿哥忙忙碌碌,明漪却隐隐觉得,似乎有什么不一样了。王爷近来常被召入宫,回来时眉宇间总带着些她看不懂的神色,连空气里,都仿佛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