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肖占约好去看宋代绣品展那天起,温知意心里就像揣了块刚从灶上取下的糖,甜丝丝的,连看书时都忍不住走神。那几天在学校,两人的微信聊天框总亮个不停 —— 肖占晚上会发来改了又改的服饰设计图,问她 “这个云纹是不是更贴近宋代风格”;温知意也会把古籍里翻到的绣活记载拍给他,附带一句 “你看这个‘打籽绣’,是不是能用到衣领设计上”。有时聊到深夜,肖占会发句 “早点睡,明天图书馆占座我叫你”,就这么简单一句话,能让她对着手机傻乐半天,连睡前都要把聊天记录再翻一遍。
周五下午没课,温知意翻出衣柜最底下的布包,里面是她缝了一个月的宋代形制汉服 —— 淡青色的襦裙,领口和袖口绣着细细的兰草纹,针脚不算特别齐整,却是她照着《宋会要辑稿》里的图样,一针一线慢慢缝的。她坐在镜子前,小心翼翼地把肖占送的银簪插在发髻上,簪头的桂花纹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衬得她眉眼都软了下来。
“哎哟,我们知意这是要去哪啊?穿这么好看!” 林晓棠凑过来,伸手摸了摸襦裙的面料,“这兰草纹是你自己绣的吧?也太厉害了!明天穿去见肖占,保准他看直眼!” 温知意脸一红,伸手拍开她的手:“别胡说,我就是觉得看宋代绣品展,穿汉服更应景。” 嘴上这么说,手指却忍不住又摸了摸头上的银簪,心里早就盼着天快点亮。
周六早上,温知意提前二十分钟就到了学校门口 —— 她没让肖占来宿舍接,怕太早打扰他,也怕舍友们又起哄。可刚站定,就看见肖占的车停在路边,他穿着件米色风衣,手里拎着个帆布包,见她过来,立马快步走过来:“知意,你今天……”
他话没说完,目光就黏在她身上,眼睛亮得像落了星星,半天没挪开。温知意被他看得有点不好意思,轻轻拢了拢裙摆,小声说:“这是我自己做的汉服,想着看绣品展合适。” 肖占点点头,声音比平时轻了些:“好看,特别配你。” 说着伸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指尖不经意碰到她的耳垂,两人都愣了一下,温知意的脸颊瞬间烧了起来,赶紧低下头,却没躲开他的手 —— 他的指尖暖暖的,像春日里的阳光。
上车后,肖占从帆布包里掏出个保温袋,递过来:“怕你没吃早餐,在学校门口的早餐铺买的豆沙包,还有热豆浆,你上次说喜欢这家的豆沙包,我特意多买了两个。” 温知意接过保温袋,心里一暖 —— 她就上次在工作室随口提过一句,没想到他记这么牢。打开袋子,豆沙包还冒着热气,咬一口,甜而不腻,跟心里的感觉一样。车子缓缓往博物馆开,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肖占偶尔会转头看她,眼神里的温柔藏都藏不住,连红绿灯时都忍不住多瞧两眼。
到了博物馆门口,不少人往温知意这边看,还有个小姑娘跑过来问:“姐姐,你的汉服真好看,是在哪买的呀?” 温知意刚要开口,肖占就自然地走到她身边,帮她挡开围过来的人:“我们先进去啦,里面还有更好看的绣品呢。” 他的手臂轻轻护在她身侧,隔着薄薄的风衣,温知意能感觉到他的温度,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又软又甜。
三楼展厅里,宋代绣品在玻璃展柜里静静躺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上面,金线绣的海棠、银线勾的兰草,都像是活了过来。最显眼的是那幅《海棠双鸟图》,温知意凑得近近的,指着绣品跟肖占说:“你看这盘金绣,金线得先捻紧实了,再顺着花瓣的弧度绣,这样才显得立体。我上次绣海棠,就是金线没捻好,松松垮垮的,一点都不好看。”
肖占听得认真,还拿出手机把细节拍下来,偶尔会凑到她耳边问:“那这个鸟羽的纹路,用的是什么针法?我看着比绣花瓣还细。” 他的气息轻轻拂过她的耳畔,温知意的耳朵瞬间红了,却还是耐心解释:“这是‘虚实针’,密的地方绣实,疏的地方绣虚,这样鸟羽才会有层次感,像真的一样。我奶奶说,以前绣这种精细活,得对着光绣,眼睛都熬红了。”
逛到互动体验区,工作人员见温知意穿着汉服,笑着说:“姑娘穿这身衣服,来体验宋代绣活正好,我们这儿有兰草纹的绣绷,要不要试试?” 肖占立马接过绣绷:“我们试试,正好让她教教我,我之前学的那点,早忘得差不多了。”
温知意坐在绣绷前,肖占站在她身边,她拿起绣针,演示着下针:“兰草的叶子要顺着长势下针,针脚得匀,不然会显得生硬。你看,像这样慢慢走。” 肖占学着她的样子下针,可手指还是有点笨,绣出来的线条歪歪扭扭,像条小虫子。温知意忍不住握住他的手,帮他调整姿势:“手腕放松点,不用太用力,跟写字运笔似的,慢慢来。”
她的手覆在他的手背上,能感觉到他掌心的温度,还有些微的汗意。肖占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却没收回手,反而轻轻握了握她的手。两人靠得很近,温知意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桂花香 —— 和老宅院子里的桂花味一样,让她心里格外踏实。
绣完一片兰草叶,已经快中午了。肖占看着绣绷上歪歪扭扭的兰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还是没学好,下次再跟你学。” 温知意摇摇头,笑着说:“比上次在老宅绣的桂花强多了,上次你绣的桂花,我还以为是小疙瘩呢。” 肖占也笑了,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动作自然又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