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林先生的恋爱日记本
本书标签: 校园  校园言  都市情言 

日记叁《面朝大海至,心如春阳过》

林先生的恋爱日记本

列车驶入C城时,暮色正漫过站台。我攥着苏晴的笔记本走向出站口,却在人群中看见一抹熟悉的白裙——那身影与记忆里的苏晴重叠,可当我追过去时,只在长椅上发现一个牛皮纸袋。

纸袋里只有一本崭新的笔记本,扉页夹着干枯的雪莲花,旁边写着:"当你找到这里,说明我的时间到了。"泛黄的纸页记录着她在杰巴雪山的日子,那些被病痛折磨的深夜,她都在为孩子们写诗,在标本册上画下想象中的大海。

在日记本的最后一页,我发现了一个坐标。按照指引,我来到城郊的福利院。循着花开的时候,就会有人带着故事来。"福利院的活动室墙上贴满孩子们的画作,戴眼镜的男生和穿白裙的女生正在雪山与大海之间种满鲜花。

深夜,我在福利院的花房里,找到了苏晴留下的最后一封信。"林老师,你还记得吗?我们第一次见面那天,你口袋里掉出了诗集。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你会是那个替我完成故事的人。"信纸被泪水晕染,字迹有些模糊,"那些古怪的字母,其实是我对每个孩子的祝福。P代表Promise(承诺),J代表Joy(快乐),Z代表Hope(希望)..."大诗人,可不要哭鼻子哦!

我翻开笔记本,将所有字母连起来,组成了一句话:"在希望与承诺中,快乐地活下去。"窗外,雪莲花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仿佛苏晴在微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歌让我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一年后,我在海边以苏晴的名义开了一家书店,取名"雪与海"。向雪城的更多的孩子传播希望。书店的墙上挂满孩子们的画作,还有苏晴的照片。每个月,我都会收到来自杰巴雪山的包裹,里面是孩子们新种的雪莲花种子,和歪歪扭扭的信:"林老师,我们的花开了,你什么时候带故事来?"

某个清晨,我在书店门口发现了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张照片——苏晴站在雪山之巅,背后是初升的太阳,手里拿着我们的合照。照片背面写着:"林老师,这次换我在终点等你。记得,要带着笑容走向大海。"

海风拂过书架,吹开桌上的笔记本。新的一页上,我写下:"在雪山与大海之间,爱从未离开,故事永不落幕。

根据陈小希寄过来的信息,我最终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名为血莲花的奇异植物,这是一种能够为基因疾病治疗发挥突出作用的植物,如今,它正在帮助着更多的人走向新生。

推开锈蚀的铁门,霉味混着雪松香扑面而来。桌面上,泛黄的研究日志与苏晴的字迹重叠——2014年冬的记录显示,血莲花提取物让她的生命多延续了七个月。"今天教孩子们用显微镜观察花瓣细胞,他们说看到了会发光的星星。"歪斜字迹旁,压着张褪色照片:戴氧气面罩的苏晴蹲在病床上,身后墙上贴满孩子们用蜡笔绘制的太阳。

研究中心暗格里的加密硬盘,终于解开了这段相遇的终极谜题。视频里的苏晴裹着厚重的羽绒服,发梢凝结着冰晶:"林老师,如果这些数据能拯救更多生命,或许我们的相遇,从一开始就是被赋予使命的伏笔。"画面突然剧烈晃动,在雪崩的轰鸣中,她将硬盘塞进标本盒的动作定格成永恒。

下山途中,我在牧民帐篷里遇见当年苏晴救助过的一个小卓玛。她已长成扎着藏红头巾的少女,从箱底翻出布满补丁的笔记本:"苏老师说,每个字母都是种子,要种在心里。"歪扭的藏文与汉字间,夹着半片风干的血莲花——和我笔记本里的一模一样。月光透过帐篷缝隙,照亮她腕间的樱花绳结,那是苏晴用化疗掉发编织的礼物。

回到海滨书店的雨夜,我在旧书堆里发现陌生笔迹的便签:"林先生,有位姑娘总来问有没有海子的诗。"监控录像里,穿白色风衣的身影在书架间徘徊,发梢晃动的樱花发卡让我呼吸停滞。追出去时,只在雨洼里看见半枚脚印,和一张画着雪莲花的明信片。

次年惊蛰,福利院的孩子们寄来包裹。二十七个小陶罐里,血莲花幼苗破土而出,每株幼苗旁都系着不同字母的卡片。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苏晴的血液数据让基因疗法成功率提升了43%,而她的名字,永远刻在了医学文献的致谢页。

某个寻常的午后,玻璃门被海风撞响。穿白裙的女孩捧着枯萎的血莲花走进来,脖颈间的樱花吊坠泛着微光。"这是苏老师最珍视的东西。"她将花放在桌子的照片旁,相框里的少女笑得灿烂,"她说,等花开满雪山与大海的交界,就该把故事的下半章交给你了。"

暮色渐浓时,我翻开那本崭新的笔记本。第一页贴着孩子们寄来的花瓣标本,旁边写着苏晴未完成的句子:"当最后一片雪落在浪花里,终将汇成大海,浇一片春暖花开——"窗外,新栽种的血莲花在晚风中舒展花瓣,月光为它们镀上银边。而我知道,那些未说出口的牵挂,早已化作跨越生死的桥梁,在雪山与海洋之间,生长出永不凋零的春天。

如今书店的留言墙上,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有的写着"我的孩子战胜了病魔",有的画着盛开的雪莲花,更多的是简单的"谢谢"。每当夜深人静,我会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海浪拍打着沙滩,想象苏晴或许正站在某朵浪花里,微笑着翻阅这些由爱续写的故事。

在某个暴雨突至的黄昏,我收到一封没有邮戳的信。泛黄的信纸上,熟悉的字迹在水渍中若隐若现:"林老师,我又来听你讲题了——如何让思念,变成照亮他人的光?"信纸飘落时,窗外的血莲花在雨中轻轻摇曳,仿佛千万颗星星在点头,等待着下一个被点亮的故事,巨烈的咳嗽提醒了我剩余的时间,于是我马不停蹄向着下一个地方出发,因为我希望能为这里的孩子留下更多的东西。

后来,我走遍了所有的地方,每到一个地方,我便会为杰巴的孩子们拍下一张照片,然后寄回去。有些人对我的做法感到不理解,认为纯属在浪费时间。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如果能够在孩子们的内心布下一颗种子,那这颗种子就一定会生根发芽,继续扎根在雪山,为雪山的发展做贡献。

在一次记者会上,记者问道,林先生,感谢您为公益活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请问是什么支持你这么做的呢?我沉思良久,并没回答。只是温柔地盯着如今在雪城已随处可见的血莲花,眼前逐渐模糊,恍惚间,一位身穿白衣的女孩正快步向我走来。

许是上天眷顾,又或者是一路以来的阳光照亮了我。想象中的死亡并没有降临,我甚至最终还是找到了苏晴。

之后, 我回到了P校,重新拾起了教育事业,致力于让更多大学生来到杰巴,服务于这个美丽的地方。

我看着眼前的女孩,摸出早已准备好的内容,狠狠划掉了上面的如果。两人拿着笔认真地写道:苏晴,我们结婚吧!

夕阳下,身后的苏晴看着我笑弯了眼眉,泪水缓缓滑落。我伸出手去,帮她挽起了两边的发丝。两人并肩坐在P校的天台上,如同那年的我们一样。

上一章 日记贰《霜红藏旧梦,字倾诉离愁》 林先生的恋爱日记本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日记肆《雪山客已归,春暖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