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带着桂花的甜香钻进书店时,温诗祁正在整理林墨新送来的画稿——那是幅《巷口秋桂图》,金黄的桂花落在书店门牌上,连空气都像被染成了暖黄色。她刚把画挂在“槐蝉图”旁边,就听见宋亚轩从巷口回来的脚步声,手里还提着个藤编篮,里面装着刚买的桂花糕和新采的桂花枝。
宋亚轩巷口张奶奶家的桂树开得正好,她特意给咱们剪了些枝,说插在花瓶里能香半个月。
宋亚轩把桂花枝递过来,细碎的花瓣落在温诗祁的手背上,带着淡淡的清香。温诗祁笑着接过,找了个青花瓷瓶,装满清水把花枝插进去,放在吧台最显眼的位置,瞬间,整个书店都飘着桂花香。
正忙着,门口的风铃忽然响了,一个穿着浅灰色风衣的女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边角有些磨损,上面贴着泛黄的邮票,收件地址写着“老巷书店”,落款处只画了一朵小小的桂花。
苏晚请问,这里是老巷书店吗?
女人的声音很轻,带着几分不确定。
温诗祁连忙点头
温诗祁是的,您是?
女人把信封递过来,指尖有些微凉
苏晚我叫苏晚,这是我母亲三十年前写给这家书店的信,当时她去外地读书,没来得及寄,去年整理她的遗物时才发现,
苏晚母亲说,当年这家书店的老板帮过她,她一直想把信寄过来,却没能如愿。
宋亚轩接过信封,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字迹,信封上的墨水已经有些褪色,却能看出书写时的认真。
温诗祁您母亲说的老板,应该是之前的李奶奶,她两年前搬去和儿子住了,临走前把书店托付给了我们。
温诗祁轻声说
温诗祁您要是不介意,我们可以一起看看这封信吗?也算是帮李奶奶完成一个心愿。
苏晚点点头,眼眶有些发红
苏晚我母亲走之前还说,不知道当年的书店还在不在,不知道帮过她的人还好不好。
苏晚今天能找到这里,能把信寄过来,她应该会很开心。
宋亚轩小心地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信纸,字迹娟秀,开头写着“亲爱的老巷书店:见字如面”。信里讲,苏晚的母亲当年家境不好,考上外地的大学却凑不够学费,每天放学后都来书店看书,李奶奶看出了她的难处,不仅经常留她吃晚饭,还偷偷给她塞了一笔钱,让她安心去读书。信里还说,她在外地读书时,总想起书店里的暖光和李奶奶的笑容,等她毕业后,一定要回来好好感谢李奶奶,还要常来书店看书。
温诗祁原来李奶奶还帮过这样的事。
温诗祁看着信纸,心里满是感动。宋亚轩拿出手机,翻出李奶奶的照片,递给苏晚
#宋亚轩这是李奶奶去年的照片,她身体很好,就是总念叨着书店,说想回来看看。
苏晚接过手机,看着照片里笑容慈祥的老人,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苏晚对,这就是当年的李奶奶,一点都没变。
苏晚母亲说,李奶奶总是穿着蓝色的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笑起来眼睛会弯成月牙。
她擦了擦眼泪,又说
苏晚我母亲还在信里说,她最喜欢书店秋天的样子,桂花开满巷口,看书的时候能闻到桂花的香味,特别舒服。
温诗祁转身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旧相册,里面是李奶奶留下的照片,有她整理书架的样子,有她和客人聊天的场景,还有一张是她站在桂树下的照片,手里拿着一本书,笑容明亮。
温诗祁您看,这张照片里的桂树,就是现在巷口的那棵,每年秋天都会开得特别好。
温诗祁指着照片说。
苏晚接过相册,慢慢翻着,每一张照片都看得很认真,偶尔会停下来,跟温诗祁和宋亚轩讲母亲当年跟她说过的书店故事:母亲说,李奶奶的书架上总有一本翻开的《城南旧事》,客人来了可以随便看;母亲说,书店冬天会生一个小煤炉,烤着红薯,暖乎乎的;母亲说,她当年在这里借的第一本书是《繁星·春水》,至今还放在家里的书架上。
聊着天,苏晚从包里拿出一本旧书,递给温诗祁
苏晚这就是母亲当年从书店借的《繁星·春水》,里面有李奶奶写的批注,母亲一直珍藏着,今天我把它带来,想放在书店里,让它回到原来的地方。
温诗祁接过书,轻轻翻开,扉页上写着“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字迹和李奶奶相册里的字迹一模一样。书页间还夹着一张小小的书签,上面画着一朵桂花,和信封上的落款一模一样。
宋亚轩我们会把这本书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放上您母亲的信,让来书店的人都知道这段温暖的故事。
宋亚轩轻声说。
苏晚点点头,走到窗边,看着巷口的桂树,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她身上,带着桂花的香气。
苏晚母亲要是知道,她的信寄到了,她的书也回到了书店,一定会很开心。
她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
苏晚我可以在这里写几句话吗?
苏晚算是替母亲给书店留个纪念。
温诗祁拿来一支钢笔,苏晚在笔记本上写道:“三十载光阴,桂花依旧香,感谢老巷书店,温暖了母亲的青春,也温暖了我的今天。愿书店永远有暖光,永远有故事。”
当天下午,宋亚轩找了个小木盒,把苏晚母亲的信和那本《繁星·春水》放在里面,摆在吧台旁边的展示架上,旁边还放着苏晚写的笔记本和李奶奶的照片。来书店的客人看到,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听温诗祁和宋亚轩讲这段跨越三十年的故事。有位老爷爷听完,笑着说
老爷爷我当年也认识李奶奶,她就是个热心肠的人,这家书店能一直开下去,能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守护,真好。
傍晚时分,林墨背着画板走进来,身后还跟着小满和阿柚,三个孩子身上都带着桂花的香气。
林墨温姐姐、宋哥!我们在巷口的桂树下画了画,还捡了好多桂花,想给你们做桂花书签!
林墨举起画板,上面的桂树郁郁葱葱,树下站着几个看书的人,还有人在捡桂花,画面温馨又热闹。
小满和阿柚从背包里拿出几张卡纸和胶水,放在吧台上
阿柚我们要做最漂亮的桂花书签,送给来书店的客人,让他们带着桂花的香味看书!
温诗祁和宋亚轩笑着点头,帮孩子们一起做书签。宋亚轩拿出剪刀,把卡纸剪成各种形状,温诗祁则帮孩子们把桂花小心地贴在卡纸上,林墨在书签上画了小小的书店和桂树,小满和阿柚则在上面写着“老巷书店”“桂花书签”。不一会儿,一张张漂亮的桂花书签就做好了,放在展示架上,和苏晚母亲的信、旧书放在一起,满是秋天的诗意。
苏晚看着孩子们忙碌的样子,又看了看展示架上的信和书,笑着说
苏晚原来这家书店,一直都在收集温暖,一直都在传递故事。
温诗祁点点头
温诗祁是啊,每个走进来的人,都会带来自己的故事,也会带走这里的温暖,就像桂花的香气,会飘到巷子里的每个角落。
夕阳西下时,苏晚准备离开,温诗祁和宋亚轩送她到巷口的桂树下。苏晚抬头看着满树的桂花,轻声说
苏晚我会把这里的故事告诉我的孩子,让他以后也来这里看书,来看看母亲当年牵挂的书店。
看着苏晚的背影消失在巷尾,林墨忽然说
林墨温姐姐,我们把今天的故事画下来吧,画苏晚阿姨送旧信,画我们做桂花书签,挂在书店里,这样大家就都知道这段温暖的故事了。
宋亚轩笑着点头
宋亚轩好啊,明天我们就画,还要把李奶奶的照片也画进去,让她也‘回到’书店里。
温诗祁站在桂树下,风吹过,桂花落在她的发梢,带着甜甜的香气。她看着巷子里的暖光,看着身边的宋亚轩和孩子们,忽然觉得,这家书店就像一棵桂树,每年都会开出新的花,结出新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温暖着每一个走进来的人,也温暖着这条老巷的岁月。
宋亚轩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桂花糕,递给温诗祁
宋亚轩尝尝,张奶奶做的桂花糕,甜而不腻,就像咱们今天的故事。
温诗祁接过,咬了一口,桂花的甜香在嘴里散开,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老巷书店的故事还会继续,会有更多像苏晚母亲这样的人,带着他们的牵挂和温暖来到这里,也会有更多像林墨、小满、阿柚这样的孩子,带着他们的天真和热爱来到这里,让这家书店,永远有暖光,永远有故事,永远有桂花的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