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不是“谁配不上谁”,而是“是否同频共振”
>强势不是缺点,但两个强势的人需要更深的磨合;
>真正的成长,是懂得在不合适时,优雅退场
故事也就此拉开序幕
九月的风,从川青市高中的操场吹过,带着铁栏杆晒热后的金属味,和远处食堂飘来的包子香。
我拖着行李箱,刚刚报完名,走在红砖铺成的小道上。两旁是高大的香樟树,枝叶交错,像搭起了一条绿色的隧道。远处是几栋灰白色的宿舍楼,阳台上晾着五颜六色的床单,有女生在阳台上尖叫:“谁拿错我的盆了!”我忍不住笑了笑
这里是**川青市职业高教育中心**,
我们不叫“高一”,叫“某某年级新生”;
不分重点班、普通班,而是按**专业**划分——汽修、动漫设计、护理、烹饪、电子商务……
而我,是*人工智能*的一年级新生。
我叫许知秋。
名字是我外婆起的,她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安静的季节,“知秋”就是懂得时节,不争不抢,稳稳当当。
我挺喜欢这个名字。
就像我挺喜欢现在的自己——
有点张扬,不抢话,还是有能力的,画画会一点点,什么都会一点点。其实一点点就足够了
在人群里,我习惯做那一团热情的火
初中三年,我过得平平淡淡。成绩中等,体育还行,朋友多。
可我知道,我身体里藏着点小技能
比如跑得比别人快一点,想得比别人多一点,又比如说在一个团队里,我总能做那个领导者。
但我从不表现出来。
因为从小妈妈就告诉我:“别太突出,容易被盯上。”
所以,进了高中,我想试试——
不同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做一个张扬的人呢?
有比赛就去试试,有职位就去试试
就想轰轰烈烈,把这三年过完。
可命运有时候,就爱在你最想躲的时候,把你往前推一步。
---
那天下午,我刚在3栋507宿舍安顿好——上铺,靠窗,床单是淡蓝色的,我铺得整整齐齐——就听见楼下传来一阵喧闹。
我探头一看,楼下有一群穿着迷彩服的学长学姐走过,动作标准步伐统一,有人说这是学校最难进的社团之一,兵兵连
“兵兵连”?
我听过一点,并且还有点兴趣,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军人这一类的职业。
是学校里两个校级社团之一,和“学生会”齐名。
但不像学生会那样天天开会、写策划,标兵连更“动”——
他们负责升旗仪式的护旗队,运动会的秩序维护,甚至帮宿管阿姨查过夜不归宿的名单。
听说进去了,会很忙,但也“有面子”。
不是因为威风,而是因为——靠谱。
我正看着,室友林小满从身后蹦出来,一把搂住我肩膀:“知秋!去报名合唱社吗?听说社团的学长学姐都超帅!尤其是队长,护理专业的学姐,帅得像电影主角!”
我笑了笑:“我不太想参加这个社团,反而对刚刚经过了那个兵兵连有点意思,但是我怕太忙。”
“哇,那你去报名参加那个社团呀”她拽我,“而且——住校了,总不能天天在宿舍刷手机吧?我刚刚在楼下看了一下,你想去的那个社团报名是在204,我想去的那个在203,一起去吧?”
她说得对。
住校和走读不一样。
走读是“回家就结束”,住校是“生活才开始”。
宿舍、食堂、教学楼、操场……每一天都像被拉长了,需要填点东西进去。
于是,我跟着她,走向了旧实训楼204。
---
招新现场比想象中热闹。
墙上贴着历年活动照片:
有他们在暴雨中撑伞护送受伤同学去医务室的,
有在技能大赛现场维持秩序的,
还有元旦晚会后台帮演员搬道具、调灯光的。
没有口号,没有口号式的宣誓,只有一句话写在黑板上:
>“我们不是管理者,是守护者。”
报名表很简单:
姓名、专业、联系方式、为什么想加入、有没有特长。
我在“特长”那栏犹豫了一下。
写“体育好”?太普通。
写“反应快”?像吹牛。
最后,我只写了两个字:
没有
轮到我交表时,负责登记的是个女生,短发,眼神干净,穿着一身夏季的作训迷彩服,左耳戴了枚小小的银色耳钉。她抬头看了我一眼,
说:“人工智能的?”
“嗯。”
“叫许知秋?”
“对。”
她低头扫了眼表格,忽然问:“你跑得快吗?”
我一愣:“还行吧。”
“明天早上六点半,操场见。体能初测。迟到的,直接out。”
她递给我一张回执单,“来不来,看你。”
我接过,点点头,没多问。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到了这个社团我好像热烈不起来?可能是气场太强大了吧,我打算先猫着并不强于表现自己的能力。
走出教室时,林小满凑过来:“她是谁啊?好酷!”
“不知道,但应该是兵兵连的师姐。”
“你报了?”
“嗯,我也想成为她们”我似乎有点高兴
而且去试试吧
其实我知道,我不是“就去试试”。
我是想试试——
三年了,我还能不能为自己做一次选择**。
---
第二天清晨,六点二十五。
我穿着运动服,站在操场边。
天刚蒙蒙亮,操场上已经来了十几个人。大多是男生,也有女生,只不过只有几个屈指可数,看来女生不多啊,穿着各色运动鞋,有的还在打哈欠。
我找了个角落开始热身
我忍不住又要开始想了,那为什么这个社团女生不多,但上一届师姐都挺多的?
压腿、拉伸、活动手腕——这些动作像老朋友,久别重逢。
我发现自己心跳平稳,呼吸均匀,身体像一台沉睡已久的机器,正慢慢被唤醒。
六点半,哨声响起。
那个昨天问我画的那个师姐跑来了,身后跟着一队穿训练服的人。她站在队伍前,声音清亮:“我是林骁,兵兵连,护理三年级。”
“欢迎来参加初选。”她说,“接下来五天,每天早上六点半集合,体能+协作训练。每天淘汰最后三名。五天后,留下的人,进入正式集训。”
她顿了顿:“标兵连不选最强的,选最稳的。
我们要的不是冠军,
是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的人。
“第一项——两公里跑,操场六圈。”
“不计时,但——最后五名,淘汰。”
人群一阵骚动。
“不计时还淘汰?”
“那看什么?”
“看态度。”林骁说,“看谁坚持到最后,看谁帮别人一把。”
跑开始。
我起步不快,但节奏稳定。第三圈时,我注意到前面有个女生,跑得很吃力,书包带子松了,差点绊倒。她手忙脚乱去抓,速度一下子慢下来。
我放慢脚步,等她整理好,轻声说:“书包扣紧点。”
她抬头,喘着气说:“谢……谢。”
斜眼看去,我还看到几个男生跑在队伍的前面,有一个有点眼熟
昨天报名时,他就在我前面。
数控专业,戴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文弱,但眼神很认真。
第四圈,他明显脱颖而出。
其实也并不在意,那个刚刚我帮了的女生,好像慢下来了。我落在她旁边,没说话,只是放慢一点速度,和她保持同步。
后来我听见后面有人超上来了。一回头对上他的眼睛,他看了我一眼,没说什么,超过了我
“?实力这么强劲吗?”
甚至有一种想跟上他的脚步,
那个男生一直在我前面。跑第六圈时,他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我一把拉住了他,他也只是回头低声说:“谢谢”
然后又越跑越快。
“?不是哥们儿”
第七圈结束,他是第二个,我一脸怨气的又跑了一圈,毕竟我被他抄了一圈
训练结束,林骁站在队前:“记住,标兵连不是竞技场,是*团队*。
你一个人跑得快,没用。似乎是在点他
但如果你能让别人也跑完,那你就值得留下。”
她扫视我们:“明天六点半,继续。迟到者,直接out。”
解散后,我正要走,看见刚帮我帮的那个女生。坐在跑道边,喘得像条离水的鱼。
我犹豫了一下,从包里拿出一瓶水,递过去。
“给。”
她抬头,愣了一下:“给我的?”
“是的呀,是的呀。“看你快脱水了。”
她接过,低声说:“谢谢。我叫于小怡,电商的。”
“我叫许知秋,人工的”
她点点头,拧开瓶盖,喝了一大口。
我没走,站在旁边,看着操场边的路灯一盏盏熄灭,天边泛起鱼肚白。
“你为什么来标兵连?”她忽然问。
我沉默几秒,说:“想过来交朋友。”
她笑了:“我是想过来运动一下,主要是想去练效新生,哈哈哈。″她笑起来很好看。
那天晚上,宿舍里聊到很晚。
林小满翻着手机相册:“知秋,你发现没?标兵连的人走路都挺直的,像一棵树。”
“因为他们训练多吧。”我说。
“可他们好像有点凶啊,但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就还好,昨天帮低年级搬行李,还给迷路的新生指路。”
“嗯。”我想起师兄师姐给我们鼓劲。
“所以才叫‘兵兵’嘛。”林小满说,“不是让你去管人,是让你成为别人想靠近的样子。”
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
窗外月光洒进来,照在床头那张初中毕业照上。
照片里的我,站在后排,笑得淡淡的,没人注意。
可现在的我,站在操场上,扶了一个人,递了一瓶水,说了两句话。于小怡几乎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
第二天清晨,我又站在了操场上。
晨光微亮,昨天跑到第一的那个男生,已经到了,正和同龄人聊的热烈
我则和女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经历。
突然的透过人群,他看了我一眼,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我也点头。
林骁跑来,吹响哨子:“今天——协作任务!两人一组,背靠背起身,然后完成一圈障碍跑!”
我和于小怡自然地站到了一起。
她有点紧张:“我……我没玩过这个。”
“我数三二一,我们一起用力。”我说,“别怕。”
我们背靠背坐下,手臂挽住对方的手肘。
“三——二——一——起!”
我们借力站起,虽然踉跄,但成功了。
她笑了:“我还以为会摔。”
“不会。”我说,“我在后面。”
她回头看了我一眼,眼神亮了一下。
那一刻,晨光正好照在他镜片上,像镀了层金。
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我想要热烈的青春
那个男生似乎有点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