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的旅程对马嘉祺而言,远非只是一场音乐竞技。
从最初的主动请缨、渴望在顶尖舞台证明自己,到节目播出后舆论场中莫名涌现的越来越多质疑和恶意解读,压力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那些“德不配位”、“全靠流量”、“难听”的标签,像跗骨之蛆,即便他努力不去看不去想,也无法完全隔绝它们带来的窒息感。
林叙栀清晰地看到,他眼里的光,正在被这些无声的硝烟一点点侵蚀。
虽然他依旧准时参加每一次排练,与编曲老师认真沟通,在舞台上全力投入,但那份最初的热忱和享受,似乎正在被一种沉重的、只想尽快完成任务的疲惫感所取代。
这天,林叙栀照例去排练室找马嘉祺讨论下一场的选歌。
她推开门的瞬间,看到的不是那个沉浸在音乐里的少年,而是他独自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手里拿着歌词本,眼神却空洞地望着前方,没有焦点。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却仿佛照不进他那片沉寂的世界。
林叙栀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他也才二十出头,本该是意气风发、尽情追逐梦想的年纪,此刻却被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显得那么疲惫和……脆弱。
她轻轻走过去,在他旁边坐下,声音放得很柔:
林叙栀“嘉祺?”
马嘉祺像是被惊醒,猛地回神,看到是她,下意识地想挤出一个笑容,却显得有些无力:
马嘉祺“叙栀,你来了。”
林叙栀“嗯”
林叙栀没有立刻谈工作,只是看着他
林叙栀“最近……是不是太累了?”
马嘉祺沉默了一下,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歌词本的边缘:
马嘉祺“还好。就是觉得……有点没意思了。”
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倦怠
“好像无论怎么做,总有人不满意,总有人能挑出刺来。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差劲?”
林叙栀听着,心里泛起细细密密的疼。
她试图开导他:
林叙栀“不要听那些声音,嘉祺。你唱得怎么样,我们现场所有人都听得见,你的进步和努力,我们也全都看在眼里。”
林叙栀“那些隔着屏幕轻易敲下恶意的人,他们甚至没有完整听过你一首歌。”
她语气急切而真诚:
林叙栀“你的价值,不应该由他们来定义。”
马嘉祺抬起头,看了她一眼,眼神里有一丝感激,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
马嘉祺“我知道,叙栀。道理我都懂。谢谢你和丁哥他们一直支持我。但是……”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
马嘉祺“那种感觉……可能真的没人能感同身受。”
林叙栀哑然。
是啊,感同身受是这个世上最难的词。
她再理解他,再为他心疼,也无法真正替他承受那份千夫所指的压力。
所有的语言在这一刻都显得苍白无力。她只能默默地陪他坐了一会儿,最后轻声说:
“那……我们今天就先不讨论歌了,好好休息一下,好吗?”
马嘉祺点了点头。
最终,在临近决赛的一场关键竞演中,马嘉祺还是被淘汰了。
这个结果,某种程度上对他而言,或许也是一种解脱。
宣布结果的那一刻,马嘉祺站在舞台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风度,微笑着向观众、乐队和评审鞠躬致谢。
但林叙栀在台侧看得分明,他那份笑容底下,藏着怎样的释然与不易察觉的失落。
然而,就在他转身准备走向后台通道时,林叙栀却仿佛看到了最初那个的他
——不是被流言蜚语压得喘不过气的少年,而是那个纯粹地热爱着音乐、站在舞台上就会发光的、意气风发的马嘉祺。
他只是需要卸下那副沉重的铠甲。
在节目组安排的告别备采之后,镜头捕捉到了林叙栀。
她看着马嘉祺即将离开的背影,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主动对着镜头,也是对着所有正在观看的观众,说出了埋藏在心里很久的话。
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真诚:
林叙栀“我想借这个机会,说几句可能有点冒昧的话。”
林叙栀“我认识马嘉祺时间不算特别长,但在这段作为他音乐合伙人的时间里,我看到的他,和网络上描述的,几乎是两个人。”
林叙栀“我看到的,是一个会对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到近乎苛刻的人”
林叙栀“是一个即使承受着巨大压力,也从未在排练和舞台上敷衍过一秒的人”
林叙栀“是一个尊重每一位前辈、每一位工作人员,内心柔软而善良的人。”
林叙栀“所以”
她微微吸了一口气,目光直视镜头,仿佛要透过屏幕看到那些未曾了解他的人
林叙栀“如果你愿意,给马嘉祺一点点时间,真真正正地、放下所有偏见,去听一听他唱的每一首歌,去看一看他跳的每一支舞,去了解一下舞台下的他。”
林叙栀“我相信,你会发现,他真的很好,是一个无比努力、不断上进、并且真心热爱着舞台的年轻人。”
林叙栀“他值得被更多人,温柔以待。”
说完这番话,林叙栀像是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微微颔首,转身离开。
她没有试图去改变所有人的看法,她只是将自己看到的、真实的马嘉祺,郑重地介绍给了世界。
这番话在后来的节目播出时,引发了巨大的讨论。
有人被她的真诚和勇气打动,开始重新审视马嘉祺;也有人认为她多管闲事。
但无论如何,林叙栀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她眼中那个努力发光的少年,送上了一份最坚定的支持。
而这份支持,对于身处风暴中心的马嘉祺而言,其意义远比名次更重要。
他的《歌手》之旅结束了,但属于他的音乐道路,还很长。
至少,在这一程,他收获了一份难得的、坚定的理解和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