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林晚月的插画登上了科幻小说的封面,出版社办了个小型签售会。蒲熠星推掉了一个商业活动,特意来给她站台。
签售会现场,有读者认出了蒲熠星,惊讶地问:“蒲熠星,你是来给林晚月老师加油的吗?”
他站在林晚月身后,手里拿着一本她画的插画集,认真地说:“我是她的读者,也是她的……男朋友。”
周围响起一阵小小的惊呼,林晚月的脸瞬间红了,却忍不住偷偷笑。原来,他也会有这么直白的时候。
签售会结束后,他们走在春天的街道上。樱花落在他们肩头,像粉色的雪。林晚月想起一年前,也是这样的春天,她在咖啡馆偷偷画他,那时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会走到今天。
“蒲熠星,”她突然停下脚步,“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你说我调的灯光角度不对。”
“记得,”他点头,“后来摄影师说,你调的灯光其实更有氛围感,是我太较真了。”
林晚月笑了:“原来你也有认错的时候。”
“在你面前,认错很容易。”他看着她,眼里的温柔像春天的风,“就像解物理题,错了就改,直到找到正确答案。和你在一起,就是我找到的最正确的答案。”
他们沿着街道慢慢走,聊起未来的计划。蒲熠星说,他毕业后想继续研究物理,也想多陪陪她;林晚月说,她想画一本关于他们的漫画,名字就叫《月光撞进逻辑线》。
“那我可要当顾问,”蒲熠星说,“保证里面的物理知识都准确。”
“没问题,”林晚月笑着点头,“但感情线要听我的,毕竟我是感性派。”
“可以,”他妥协,“就像我们的关系,逻辑和感性并存。”
走到街角的咖啡馆,还是去年那个位置,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温暖得像初见那天。蒲熠星拉着林晚月走进去,点了两杯咖啡。
“你看,”他指着窗外的樱花树,“去年你在这里画我,今年我们一起在这里喝咖啡。生活虽然有很多变量,但有些东西,是可以固定的。”
林晚月看着他,突然明白,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道永远解不完的题。有已知条件,也有未知变量;有清晰的步骤,也有突然的转折。但重要的不是解出答案,而是解题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并肩而行。
咖啡端上来了,热气袅袅。蒲熠星拿起笔,在纸巾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坐标系,x轴写着“时间”,y轴写着“我们”,然后在上面画了一条向上延伸的曲线。
“你看,”他把纸巾推给她,“这是我们的函数图像,虽然有起伏,但整体是递增的。”
林晚月看着那条曲线,突然觉得,最好的爱情,或许就是这样。他用他的逻辑,为她构建一个安稳的世界;她用她的感性,为他的世界添上色彩。就像月光撞进逻辑线,看似不搭,却能交织出最温柔的轨迹。
窗外的樱花还在飘落,咖啡馆里的音乐轻轻流淌。他们的故事,像一道未完待续的解题步骤,有已知的温暖,也有未知的期待。但不管未来有多少变量,他们都愿意一起演算下去,直到把人生这道题,解成最温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