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复盘上的惊鸿一瞥:纸上谈兵与一针见血**
大雨过后,集训营的学习室内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和汗味。队员们换上了干爽的作训服,但脸上的疲惫尚未完全褪去。投影幕布上正播放着前几天演习的片段,高中队拿着教鞭,点着屏幕,进行战术复盘。
“……这里,红方突击小组的穿插路线,过于理想化!完全忽略了蓝军在这个高地的侧翼警戒哨!导致暴露,整个突击行动失败!”高中队的声音严厉,教鞭敲得屏幕砰砰响。
大部分队员都正襟危坐,努力跟上教官的思路,但高强度训练后的精神萎靡难以避免,有人眼神发直,有人偷偷活动着酸痛的脖颈。
顾晓梦坐在角落,手里无意识地转着一支笔。她看上去也有些心不在焉,目光似乎没有聚焦在屏幕上,更像是在放空。只有极仔细地观察,才能发现她的瞳孔偶尔会极快地收缩一下,视线落点并非整个战场态势,而是屏幕上某些一闪而过的细节——某个单兵的射击姿势、通讯天线的角度、甚至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等高线弯曲。
高中队讲得口干舌燥,对牛弹琴的感觉让他火气又上来了,尤其看到角落那个“关系户”居然在走神,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顾晓梦!”
一声炸雷般的点名。
顾晓梦猛地一激灵,像是受惊的兔子,手里的笔“啪嗒”掉在桌上。她慌乱地站起来,垂着头:“到!”
“说说看!蓝军指挥所在最后阶段,为什么选择向东南方向的河谷地带撤退,而不是地形更复杂的西北山区?!”高中队纯粹是刁难,这个问题涉及战役层面的指挥决策,根本不是他们这些集训队员需要深入分析的,更别说这个“花瓶”了。
所有目光都集中过来,带着看好戏的意味。等着她出丑,或者再次用那种细弱蚊蚋的声音说“不知道”。
顾晓梦低着头,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沉默了几秒钟。学习室里安静得能听到窗外滴水的声音。
就在高中队不耐烦地要让她滚出去罚站时,她忽然开口了,声音依旧不高,却没了平时的怯懦,反而带着一种奇怪的平静和……专注。
“因为…信息差。”
“嗯?”高中队一愣。
顾晓梦抬起头,目光却没有看高中队,而是虚虚地落在投影幕布上,语速平稳地分析起来:“蓝军指挥官在系统被…被瘫痪前,最后接收到的有效情报显示,红方主力装甲集群正从西北方向进行大规模迂回机动,其先头部队预计在四小时内抵达西北山区主要通道。这是一个基于错误信息的判断。”
她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而东南河谷地带,虽然地形相对开阔,不利于隐蔽,但蓝军在该区域预设了多个隐蔽补给点和一条应急通道。更重要的是,根据蓝军电子对抗单位在前期截获的红方通讯显示,红方对于河谷区域的侦察存在一个…一个约三小时左右的空白周期。所以,选择向东南撤退,是基于当时情报下的最优解,目的是利用信息差和时间差,快速通过河谷,与另一支蓝军部队汇合。”
她说完,微微喘了口气,像是耗尽了力气,又迅速低下头,变回了那个鹌鹑似的“关系户”,小声补充了一句:“…我猜的。”
整个学习室,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就连高中队,举着教鞭的手都僵在了半空,嘴巴微张,脸上的怒气凝固了,被一种极致的错愕和难以置信取代。
她说的…分毫不差!
这不是瞎蒙能蒙出来的!这需要极其敏锐的战场洞察力,对双方情报、兵力部署、指挥官心理甚至电子战细节都有极深的理解!这根本不是一个训练成绩垫底的菜鸟能说出来的话!
庄焱、郑三炮等人猛地扭头看向她,眼神像是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人。
史大凡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精光一闪。
邓振华张大了嘴,能塞进一个鸡蛋。
高中队缓缓放下教鞭,目光死死盯着那个又缩起来的脑袋,胸口剧烈起伏了几下。他想骂人,想问她到底从哪儿知道的这些,但话到嘴边,又猛地咽了回去。他想起了高首长的交代,想起了那晚指挥部里发生的事。
一股极其憋闷又无比诡异的感觉涌上心头。他憋了半天,最终只是从牙缝里挤出一句:
“…坐下!以后上课…认真听讲!”
顾晓梦如蒙大赦,立刻坐下,把头埋得更低,耳朵尖却悄悄红了。
复盘继续,但气氛完全变了。再也没有人敢走神,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瞟向那个角落。
高中队的讲解依旧严厉,但每次提出比较难的问题时,他的眼神总会控制不住地、极其隐晦地往那个方向瞥一下,带着一种他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混合着探究和一丝丝…期待?
而顾晓梦,之后整节课都保持着绝对的安静,仿佛刚才那个一针见血、惊鸿一瞥的分析,真的只是她的一次超常发挥的“猜测”。
但某种无形的认知,已经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这个“关系户”,她脑子里装的东西,恐怕比她的体能可怕一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