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运输机的引擎轰鸣声震耳欲聋,舱内灯光昏暗,气氛凝重。狼牙队员们全副武装,脸上涂着防冻油彩,沉默地检查着装备,适应着逐渐降低的舱温。
顾晓梦坐在靠舱壁的位置,腿上摊开着加固过的军用平板,屏幕上流动着“东北虎”近期演习的电磁信号特征分析图。她的手指隔着厚实的防寒手套,依旧灵活地在屏幕上划动、标注,眉头微蹙,沉浸在数据的海洋里。
机舱内温度持续下降,呵气成霜。有队员开始活动冻得有些发僵的手指脚趾。
“都活动开!别还没落地就冻成冰棍!”高中队的吼声在噪音中显得有些模糊,但依旧严厉。
邓振华搓着手,凑到顾晓梦旁边,牙齿打着颤:“顾…顾顾问…这鬼地方也太冷了!咱们那套电子玩意儿…不会一下去就…就罢工吧?”
顾晓梦抬起头,呼出的白气模糊了她的护目镜片。她抬手擦了擦,声音透过保暖面罩显得有些闷,却带着令人安心的平静:“主要设备做了低温适配和保温处理。只要按规程操作,开机预热时间充足,理论上可靠性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个别单兵通讯器电池在极端低温下续航可能会下降百分之二十左右,建议携带备用电池,贴身存放。”
她的回答条理清晰,数据准确,瞬间驱散了邓振华心里那点不安。
“哦哦…那就好,那就好…”邓振华松了口气,讪讪地缩了回去。
旁边的庄焱闭着眼,哼了一声:“鸵鸟,就你屁话多。顾问说没问题就是没问题。”
飞机开始下降高度,剧烈的颠簸传来。
“准备降落!”耿继辉的声音在频道里响起。
舱内红灯闪烁。队员们最后一次检查伞包和装备,神色肃穆。
顾晓梦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将平板收起,固定好。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不是因为恐惧,而是某种临战前的兴奋和专注在悄然取代那一直盘踞在心头的寒意。
机舱门打开,狂暴的寒风和雪沫瞬间灌入,刮在脸上如同刀割。
“跳!跳!跳!”
绿色的指示灯亮起,队员们如同下饺子般,毫不犹豫地依次跃入下方那片茫茫雪原和无尽夜空。
高空开伞,冰冷的空气几乎要冻僵肺部。下方是绵延起伏的林海雪原,视野里除了白,还是白。
着陆的过程并不顺利。风力比预报的更强,积雪深厚。不少队员落地后被厚厚的雪层淹没,挣扎着才爬出来,迅速收拢伞具,寻找隐蔽点。
顾晓梦落地时摔进了一个雪坑,费了好大劲才在赶来接应的史大凡帮助下爬出来,浑身沾满了雪,狼狈不堪。
“没事吧?”史大凡帮她拍打着积雪,快速检查了一下。
“没事。”顾晓梦摇摇头,声音被风吹得散开。她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装备箱,检查里面的核心设备状态。
低温环境下,电子设备启动明显比平时迟缓,屏幕响应也慢半拍,但正如她所预料的,经过特殊保温处理的主设备陆续正常启动。
“建立通讯!快!”高中队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有些失真。
临时指挥部在背风处快速搭建起来,天线在风雪中艰难地竖起。
“报告!指挥部通讯建立完毕!”
“报告!前线侦察小组通讯畅通,信号良好!”
“报告!电磁背景扫描完成,未发现大规模异常干扰!”
一条条报告通过频道传来,虽然夹杂着风声和电流杂音,但清晰有效。
高中队紧绷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丝,下意识地朝顾晓梦的方向瞥了一眼。她正蹲在设备旁,专注地盯着屏幕上传回的初始侦察数据,不断调整着参数。
“头儿,‘东北虎’的前沿侦察信号捕捉到了,很微弱,他们在试探。”电抗分队长报告。
“能锁定大概方位吗?”
“信号飘忽不定,他们的跳频模式很刁钻,而且利用了地形和风雪反射,很难精确定位……”
顾晓梦忽然开口,打断了分队长的话,语速很快:“不是单纯跳频。他们在常用频段里混杂了仿风雪回波特性的低功率诱饵信号,主体信号应该偏移到了UHF高频段的这个狭窄区间,利用山脊线进行定向散射传输。尝试用三号扫描阵列,聚焦xxx-xxx频段,过滤掉持续时间小于0.1秒的脉冲信号。”
她的声音在风雪中显得有些微弱,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电抗分队长愣了一下,随即立刻操作。
几秒钟后,他猛地抬头,声音带着惊喜:“锁定了!虽然还是很模糊,但比刚才清晰多了!大概在东南7点钟方向,距离约十五公里!”
高中队眼睛一亮,立刻对着通讯器下令:“侦察一组!东南7点钟方向,十五公里区域,重点侦察!注意隐蔽!”
“侦察一组收到!”
命令下达,高中队这才看向顾晓梦。她已经又低下头去处理别的数据,仿佛刚才只是说了一句今天天气不错。
高中队嘴角几不可查地抽动了一下,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将目光重新投向了电子地图上那个被大致锁定的区域。
风雪依旧肆虐,严寒无孔不入。
但在这片冰冷的白色世界里,一场无形的电子交锋,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狼牙的“最强大脑”,开始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