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逐浪并肩
本书标签: 现代  有空就更 

草原漫行记·城居续篇(收藏加更3)

逐浪并肩

从丹霞返回市区的路上,两辆车的电台偶尔传来断断续续的音乐,窗外的景致从苍茫戈壁渐变成车水马龙。林景风靠在副驾上,手里摩挲着严川皓打磨好的齿轮,忽然抬头说:“皓哥,我家阳台的智能控制系统刚好缺个联动装置,这个齿轮改一改说不定能用上。”严川皓目视前方,指尖轻轻敲着方向盘:“要是需要打磨工具,我那里有一套专业的,回去可以借你。对了,你拍的丹霞照片要是想洗出来,我认识一家相馆,画质很不错。”林景风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谢谢皓哥了!我想洗几张大的,挂在工作室墙上当装饰。”

后车座里,墨楚云正对着手机屏幕整理写生照片,贺之珩从驾驶座递过来一瓶冰咖啡:“Rosent,累了就歇会儿,照片整理不急。”墨楚云接过咖啡,指尖碰到冰凉的瓶身,连忙道谢:“谢谢Ftead,我就是想趁现在还记得细节,给每张照片标上场景。”他晃了晃手机,“你看,这张霞光丹霞要是做成绘本扉页,再加上手写的民俗故事标题,应该会很有感觉。”贺之珩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想法很好,我认识一家印刷工作室,他们做过很多小众绘本,等你初稿定了,我帮你联系对接。”墨楚云点点头,右手的玫瑰纹身随着翻照片的动作轻轻晃动:“每次都要麻烦你,真不好意思。”贺之珩笑了笑:“朋友之间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你的绘本值得做好。”

高逸阳坐在周诚文身边,手里拿着食材清单反复修改:“Lexus,我家附近的菜市场应该能买到新鲜羊肉,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野花椒,实在不行我就网购。”周诚文正低头看着一本泛黄的古籍,闻言抬起头:“我知道城郊有个干货市场,那里有卖本地野花椒和各种香料,质量比网购好。而且那边还有一家老面铺,面粉是自家磨的,做枣泥包肯定更香。”高逸阳立刻掏出笔在清单上标注:“太好了!那明天我们一起去?我顺便请你吃那边的老字号豆腐脑。”周诚文合上书,无奈地笑:“你倒是会安排,行,我明天上午有空,陪你过去。”高逸阳左手上的月亮纹身在阳光下格外清晰,他得意地晃了晃手腕:“跟着我准没错,保证让你吃到正宗的老味道。”

车子驶入市区后,六人约定好三天后去高逸阳家聚餐,随后各自分开。严川皓开车送林景风回家,路过一家模型店时,特意停下车:“你不是要拼风车模型吗?这家店的零件很全,进去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林景风愣了愣,随即笑着点头:“好啊!皓哥,你对这些也懂?”严川皓跟着他走进店里:“以前带队露营时,帮队员修过不少户外模型,略知一二。”两人在货架间穿梭,林景风拿着各种小零件比对,严川皓则在一旁帮他参考:“这个轴承和你手里的齿轮匹配,买两个备用,免得安装时损坏。”林景风听从建议放进购物篮,心里泛起一丝暖意——他从没和别人说过自己拼模型的细节,严川皓却记得清清楚楚。

贺之珩则先把墨楚云送回他的插画工作室。工作室不大,墙上挂满了各种写生作品,书架上摆满了小众文学书和民俗资料。墨楚云刚打开门,就想起什么:“Ftead,要不要进来喝杯茶?我刚买了祁门红茶。”贺之珩点点头:“好啊,正好看看你的工作室。”他走进屋里,目光落在书架上一本破旧的民俗故事集上:“这本是绝版的吧?我之前在古籍市场见过一次,没抢到。”墨楚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是啊,这是我托朋友从外地淘来的,里面有不少关于牧民迁徙的记载,正要用来参考绘本。”贺之珩拿起书翻了翻:“内容很珍贵,你可得好好保管。要是需要扫描存档,我公司有专业设备,随时可以帮你。”墨楚云感激地说:“太感谢了!我正担心书页损坏,扫描存档就不怕丢了。”

高逸阳回家后第一时间就开始打扫厨房,准备聚餐食材。他刚把面粉袋拆开,就接到周诚文的电话:“Tobia,我刚才联系了干货市场的老板,他说明天有新鲜到的野山菌,你要不要多买些?烤着吃或者做汤都好。”高逸阳连忙答应:“要!当然要!麻烦你帮我预留一斤,明天我直接过去拿。”挂了电话,他忍不住对着手机笑——周诚文总是这样,看似慢热,却总能把事情考虑得面面俱到。

三天后的清晨,高逸阳早早地就去了城郊干货市场,周诚文已经在门口等他了。“Lexus,你怎么来得这么早?”高逸阳快步跑过去,手里还提着一个空布袋。周诚文晃了晃手里的古籍:“我顺便去旁边的古籍摊淘了本书,里面有记载丹霞地区的饮食习俗,说不定能帮你改良手抓饭。”两人走进市场,高逸阳直奔香料摊,周诚文则在一旁帮他挑选:“这个野花椒颜色正,香味浓,用来腌制羊肉最合适。”高逸阳听从他的建议,买了不少香料和野山菌,又去老面铺买了面粉。离开时,高逸阳拉着周诚文去吃豆腐脑,一边吃一边说:“等会儿回去我就开始和面团,你帮我看看古籍里的配方,咱们试着改良一下手抓饭。”周诚文点点头,舀了一勺豆腐脑:“好,我先把记载的配方抄下来,你对照着调整口味。”

上午十点左右,严川皓带着相机和打印好的照片来到林景风家。林景风的工作室里摆满了机械零件和摄影器材,墙上已经挂了几张草原和古镇的照片。“皓哥,你看这里空着一块,正好挂丹霞全景那张。”林景风指着墙上的空位说。严川皓点点头,拿出照片和工具:“我来帮你挂,你去把模型零件拿过来,趁现在有空,我教你怎么打磨齿轮。”林景风立刻跑去翻出零件和严川皓借给他的工具,蹲在地上认真学习。严川皓一边帮他调整打磨角度,一边讲解:“力度要均匀,别磨太狠,不然齿轮就咬合不上了。”他右手手臂的蛇纹身偶尔从袖口露出,林景风下意识多看了一眼,连忙收回目光,专注地跟着打磨。两人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就把齿轮打磨好,又一起把照片挂好,工作室瞬间显得更有生气。

贺之珩则带着印刷工作室的资料来到墨楚云的工作室。墨楚云已经把绘本初稿整理好,正趴在桌上修改细节。“Ftead,你看这里的牧民形象,是不是不够生动?”墨楚云指着画稿问。贺之珩凑过去看了看:“可以给他们加些细节,比如腰间挂的牧鞭,或者身上的刺绣纹样,这样更贴近民俗。”他拿起笔,在画稿上轻轻勾勒了几笔:“你看,这样是不是更有画面感了?”墨楚云看着修改后的画稿,眼睛一亮:“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加这些细节。”贺之珩笑了笑:“你太专注于整体构图了,偶尔跳出局部看看会更好。对了,印刷工作室的资料我带来了,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纸张和装订方式。”两人一起翻看资料,墨楚云时不时提出疑问,贺之珩都耐心解答,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

下午两点,六人陆续赶到高逸阳家。高逸阳的家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厨房飘出阵阵香味。“快来坐!手抓饭快好了,枣泥包也在蒸锅里。”高逸阳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脸上沾了点面粉。周诚文递给他一块毛巾:“先擦干净脸,别忙坏了。”严川皓和林景风则帮着把桌椅摆好,贺之珩则拿出带来的红酒:“等会儿配手抓饭正好。”墨楚云走进厨房,想帮忙打下手:“Tobia,要不要我帮你端菜?”高逸阳摆摆手:“不用不用,你去客厅歇着,马上就好。”

不一会儿,高逸阳就把菜端上了桌:改良版手抓饭、烤野山菌、枣泥包,还有一道野枣炖肉。“快尝尝!手抓饭里加了古籍记载的野茴香,枣泥包加了奶粉,应该比在丹霞吃的还香。”高逸阳热情地给大家盛饭。林景风拿起一个枣泥包咬了一口,眼睛一亮:“Tobia,你这手艺也太绝了!比饭店里的还好吃。”严川皓也点点头:“手抓饭的味道很正宗,香料加得恰到好处。”高逸阳得意地看向周诚文:“都是Lexus的功劳,他帮我找的香料和配方。”周诚文笑了笑:“主要是你手艺好,我只是提了点建议。”

吃饭时,墨楚云拿出绘本初稿给大家看:“这是我整理的初稿,你们帮我提提意见。”林景风接过初稿,翻看着说:“Rosent,你画的丹霞也太好看了!这个牧民换货的场景,要是加些炊烟和牛羊,会更有烟火气。”严川皓凑过去看了看:“光影处理得很好,就是古村的房屋纹路可以再细致些,红土房的粗糙质感能更突出。”贺之珩点点头:“我觉得整体没问题,等细节修改好,我就帮你联系印刷工作室。”高逸阳一边吃着烤山菌,一边说:“要是需要宣传,我可以在我的美食账号上帮你推广,我的粉丝里有不少喜欢小众绘本的。”墨楚云看着大家认真提建议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太谢谢你们了,有你们帮忙,我心里踏实多了。”

饭后,高逸阳和周诚文收拾碗筷,林景风则和严川皓在客厅讨论摄影集的排版:“皓哥,我想把草原、古镇、丹霞的照片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加一段文字介绍,你觉得怎么样?”严川皓点点头:“想法不错,文字介绍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我笔记本里有记载,回去发给你。”贺之珩则陪着墨楚云修改绘本初稿,时不时帮他标注需要调整的细节:“这里的经幡方向可以改一改,和前面的风蚀纹路呼应,画面会更协调。”墨楚云按照他说的修改,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很快就调整好细节。

傍晚时分,大家准备离开。严川皓对林景风说:“摄影集排版要是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我明天去工作室帮你看看。”林景风点点头:“好的,皓哥,麻烦你了。”贺之珩则对墨楚云说:“印刷工作室的人我已经联系好了,后天上午我们一起过去对接。”墨楚云连忙道谢:“谢谢Ftead,后天我提前准备好资料。”高逸阳则把剩下的枣泥包分给大家:“拿着路上吃,下次聚餐我做烤羊排,保证比这次还好吃。”周诚文接过枣泥包:“我刻印章的石头已经打磨好了,等刻完‘枣’字,给你送过去。”

离开高逸阳家后,严川皓顺路送林景风回去。路过一家夜景很好的天桥时,林景风突然说:“皓哥,停车!这里的夜景拍出来肯定好看。”严川皓笑着停车,帮他拿出相机:“小心点,别靠太近栏杆。”林景风跑到天桥边,调整好相机角度拍摄,严川皓则在一旁帮他留意过往行人,避免撞到他。拍了几张后,林景风兴奋地跑过来:“皓哥,你看这张,灯光和车流的轨迹太漂亮了!”严川皓凑过去看,两人肩膀相抵,夜色里,林景风锁骨下的“Lovis”纹身若隐若现,他下意识拢了拢衣服,严川皓却像是没注意到,认真点评:“构图很好,曝光时间再长一点,轨迹会更流畅。”

贺之珩则把墨楚云送回工作室,临走前说:“明天对接印刷工作室,我来接你,别迟到。”墨楚云点点头:“放心,我肯定提前准备好。对了,这本民俗故事集借你看看,里面的内容很有意思。”贺之珩接过书,左手手臂的天使纹身露出:“好啊,看完我就还给你,顺便帮你标注些能用在绘本里的情节。”

高逸阳和周诚文则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高逸阳手里拿着枣泥包,时不时递给周诚文一个:“尝尝,凉了也好吃。”周诚文接过咬了一口:“确实不错,你可以把这个配方发到账号上,肯定受欢迎。”高逸阳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等会儿回去就写文案。对了,你刻印章的时候要不要帮忙?我可以给你打下手。”周诚文笑了笑:“不用,刻印章需要安静,等刻好了给你惊喜。”

夜色渐深,城市的灯光璀璨。林景风坐在工作室里,按照严川皓的建议修改照片;墨楚云则在整理贺之珩标注的民俗情节,完善绘本初稿;高逸阳对着电脑写枣泥包的配方文案,时不时和周诚文微信确认香料的名称;严川皓在笔记本上整理风土人情资料,准备发给林景风;贺之珩则在翻看墨楚云借给他的民俗故事集,认真标注有用的内容;周诚文则坐在灯下,手里拿着刻刀,专注地打磨着给高逸阳的印章。

他们没有说过任何暧昧的话语,却在每一次的互助与分享里,把彼此的位置放得越来越重要。草原的风、古镇的烟火、丹霞的霞光,都成了他们羁绊的见证。而这段未完的故事,还会在城市的烟火气里,继续温暖地延续下去。

几天后,墨楚云的绘本初稿对接完成,印刷工作室开始排版;林景风的摄影集资料整理完毕,严川皓帮他联系了设计师;高逸阳的枣泥包配方在账号上大受欢迎,不少粉丝留言要试做;周诚文则把刻好的“枣”字印章送给了高逸阳,印章上的天然纹路和手工雕刻相得益彰。六人又一次聚在高逸阳家,这次没有大餐,只有简单的茶点和水果,却依旧聊得热火朝天——从绘本的印刷进度,到摄影集的设计风格,再到下次的旅行计划,话题源源不断。

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六人的身上,温暖而明亮。他们依旧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却都明白,彼此已经成了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存在。未来还有无数个日出日落,无数次同行与分享,而他们之间的羁绊,也会像陈年的酒,越酿越浓。

上一章 草原漫行记·丹霞别章(收藏加更2) 逐浪并肩最新章节 下一章 城居日常:烟火与纹路里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