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燃到半夜才渐渐弱下去,只剩零星火星在夜色里闪烁。严川皓起夜时,见林景风的帐篷还透着微光,走过去轻敲了两下:“Lovis,还没睡?”帐篷拉链拉开,林景风抱着平板探出头,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皓哥,我在修古村全景那张图,总觉得光影还差了点意思。”
严川皓弯腰走进帐篷,接过他手里的平板。月光透过帐篷缝隙洒进来,刚好落在他右手手臂的蛇纹身上,纹路在微光里若隐若现。“这里的炊烟可以稍微提亮,和红土房形成对比,层次感就出来了。”他指尖在屏幕上轻点,“还有远处的丹霞,饱和度别拉太高,自然些更有质感。”林景风凑过去看,锁骨下的“Lovis”纹身从衣领间露出一点,他下意识拢了拢衣服,认真记下调整参数:“难怪我总觉得别扭,还是你眼光准。”严川皓把平板还给他,递过一瓶热牛奶:“别熬太晚,明天还要去丹霞峡谷拍日出,凌晨四点就得出发。”
另一边,贺之珩被帐篷外的风声吵醒,刚坐起身就听见隔壁墨楚云的轻咳声。他拿起外套走过去,掀开帐篷一角:“Rosent,是不是着凉了?”墨楚云正裹着睡袋翻那本民俗故事集,鼻尖微微发红:“可能是下午写生时吹了风,没事的Ftead。”贺之珩蹲下来,从背包里翻出感冒药和温水:“先把药吃了,绘本再急也不差这一晚。”他左手手臂的天使纹身随着动作露出,墨楚云接过药时指尖轻轻碰到他的手腕,连忙低头道谢:“谢谢你,总麻烦你。”贺之珩笑了笑:“都是朋友,客气什么。记得盖好睡袋,我就在隔壁,不舒服随时叫我。”
高逸阳睡得不安稳,翻来覆去间碰倒了枕边的枣泥罐。他摸索着开灯,刚要收拾就听见帐篷外的脚步声,紧接着周诚文的声音传来:“Tobia,怎么了?”高逸阳拉开拉链,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枣泥罐倒了,弄脏睡袋了。”周诚文走进来,手里拿着干净的毛巾和塑料袋:“先把枣泥收起来,别粘在帐篷上。我背包里有备用睡袋,等会儿给你拿过来。”他蹲下身帮忙收拾,肩膀上的过肩龙纹身被外套盖住,只露出一点纹路。高逸阳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小声说:“都怪我太粗心了,Lexus,麻烦你了。”周诚文头也不抬:“没事,下次把东西放好就行。对了,你早上说要做枣泥馍,我想了想,加些奶粉会更松软,明天可以试试。”
凌晨四点,天际刚泛出鱼肚白,严川皓就挨个叫醒众人。林景风顶着黑眼圈,却还是精神抖擞地背上相机:“皓哥,日出会在哪个方向?我提前找好机位。”严川皓指了指峡谷东侧:“那边视野开阔,能拍到太阳从丹霞山体后升起来的画面。我帮你拎三脚架,你先去占位置。”两人快步往峡谷走,晨露打湿了裤脚,林景风却毫不在意,眼里只盯着前方的景致,时不时停下来拍几张晨雾中的岩石。
贺之珩帮墨楚云裹紧外套:“峡谷里风大,别冻着。等会儿日出时光线变化快,你要是来不及画,就先拍下来,回去再补画。”墨楚云点点头,把速写本揣进怀里:“我知道,我带了相机备用。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拍到霞光染红丹霞的瞬间,那画面肯定特别适合绘本的扉页。”贺之珩笑了笑:“放心,我帮你盯着时间,快日出时提醒你。”他走在外侧,刻意帮墨楚云挡住迎面吹来的寒风。
高逸阳和周诚文则留在营地准备早餐。“Lexus,我们做枣泥包吧,比馍更方便携带,等会儿看完日出正好能吃。”高逸阳一边揉面团,一边说。周诚文烧着热水,时不时看一眼他的动作:“面团要醒透,不然会硬。我去捡点干柴,再烧壶热水,等会儿大家回来能喝口暖的。”高逸阳应着,把枣泥馅分成小份,左手上的月亮纹身在晨光里格外清晰。
等贺之珩和墨楚云赶到峡谷时,严川皓已经帮林景风架好了相机。林景风趴在地上,调整着角度,严川皓蹲在他身边:“再往左边挪一点,避开那块突出的岩石,不然会挡到光线。”林景风照做,刚固定好相机,就见天际裂开一道金光,霞光瞬间染红了半边天,丹霞山体从暗红变成鲜红,像被点燃的火焰。“快拍!”严川皓提醒道,林景风立刻按下快门,一连串的拍照声在峡谷里响起。
墨楚云也赶紧拿出速写本,右手的玫瑰纹身随着笔尖快速移动,试图捕捉霞光变化的瞬间。贺之珩站在他身边,帮他举着画板挡风:“左边的山体颜色变深了,快添几笔。”墨楚云点点头,笔尖不停,直到太阳完全升起,才松了口气:“幸好有你提醒,不然就错过了最精彩的部分。”他举起速写本给贺之珩看,纸上的丹霞霞光流转,比照片多了几分灵动。
看完日出回到营地,枣泥包的香气已经飘了过来。高逸阳把刚出锅的枣泥包端到餐布上:“快尝尝!加了奶粉的,肯定好吃!”林景风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眼睛一亮:“Tobia,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甜而不腻,口感还特别软。”严川皓也拿起一个,慢慢嚼着:“确实不错,比昨天村里的馍还香。”高逸阳得意地看向周诚文:“都是Lexus的主意,加了奶粉果然不一样!”周诚文喝着热水,嘴角露出浅笑:“你自己手艺好,我只是提了个建议。”
吃过早餐,六人分成三组活动。严川皓带着林景风去峡谷深处拍岩石纹理,那里有不少风蚀形成的奇特地貌。“皓哥,你看这块岩石,上面的纹路像不像水流?”林景风蹲在一块巨石前,兴奋地说。严川皓走过去,摸了摸岩石表面:“这是长期风蚀和水蚀形成的,拍的时候用侧光,能突出纹路的立体感。”他帮林景风调整相机角度,林景风按下快门后,凑到他身边一起看照片:“太绝了!皓哥,你看这光影,简直完美!”严川皓看着他开心的样子,嘴角微扬:“你构图找得准,只是缺了点拍摄技巧,多练练就好了。”
贺之珩则陪着墨楚云去村里拜访那位民俗老人,想再打听些牧民迁徙的细节。老人正在院里晒草药,见到他们很高兴:“你们来得正好,我想起几个以前听来的故事,刚好能给你说说。”墨楚云立刻拿出速写本,认真记录,贺之珩则在一旁帮老人翻晒草药,时不时插话:“大爷,您说的那个交换货物的集市,具体在什么地方?”老人指了指村外的一片空地:“就在那儿,以前每到秋天,牧民就会赶着牛羊来这儿换货。”贺之珩把位置记下来,转头告诉墨楚云:“等会儿我们去那边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些旧集市的痕迹,你可以画进绘本里。”
高逸阳和周诚文则去了村后的野枣林,想多摘些野枣带回去。“Lexus,你看这棵树上的枣真大!”高逸阳踮着脚够枣,却怎么也够不着。周诚文走过去,抬手就摘了一串:“你个子不够,别爬树,危险。我帮你摘,你负责装袋子。”高逸阳接过枣,开心地放进袋子里:“还是你厉害!这些枣够我做好多枣泥包了,回去给大家分着吃。”两人一边摘枣,一边聊起回去后的计划,高逸阳说要把这次的烤肉和枣泥包配方整理好,发到自己的美食账号上,周诚文则打算把淘来的古籍和老物件照片整理好,研究一下丹霞地区的民俗演变。
中午,六人在村里的老乡家吃饭,大娘做了野枣炖肉和凉拌沙葱,都是当地的特色菜。高逸阳一边吃,一边和大娘讨教野枣炖肉的做法:“大娘,这肉炖得真嫩,是不是加了山楂?”大娘笑着点头:“小伙子真聪明!加山楂能让肉更烂,还能解腻。”周诚文则和老人聊起村里的老建筑:“大爷,村里的红土房都有几十年历史了吧?我看墙壁上的纹路很特别。”老人点点头:“最老的有上百年了,都是用丹霞红土和干草混合砌的,结实得很。”
饭后,林景风突然想起自己带的机械模型零件,从背包里翻出来:“皓哥,你看我这次带的齿轮,能不能拼成一个小风车?等回去装在我家阳台上,语音控制就能转。”严川皓接过零件看了看:“可以是可以,但齿轮大小不匹配,得打磨一下。我背包里有小锉刀,等会儿回营地给你打磨。”林景风眼睛一亮:“太好了!皓哥,你怎么什么都带了?”严川皓笑了笑:“户外领队就得考虑周全些,谁知道你会突然想拼模型。”
贺之珩则帮墨楚云把速写本里的内容整理好,用手机拍成照片存档:“这样就算速写本不小心弄丢,也有备份。等回去后,我帮你联系排版的朋友,把这些素材整理成绘本初稿。”墨楚云感激地说:“Ftead,真的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整理。”贺之珩摆摆手:“举手之劳,你的故事这么好,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傍晚,六人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丹霞景区。高逸阳把剩下的枣泥包分给大家:“路上吃,补充体力。等回到城里,我请大家去我家吃饭,我做手抓饭和枣泥包,让你们尝尝改良版的。”周诚文点点头:“好啊,我把淘来的古籍带过去,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多民俗故事,帮Rosent完善绘本。”
两辆车驶离丹霞,林景风靠在严川皓身边,翻看着这次拍的照片,时不时和他讨论哪些能放进摄影集;墨楚云抱着速写本,和贺之珩聊绘本的排版细节;高逸阳则和周诚文凑在一起,列着回城后要做的事,从食材采购到古籍整理,一一规划清楚。
夕阳把车影拉得很长,映在戈壁滩上。严川皓从背包里拿出那个打磨好的齿轮,递给林景风:“试试能不能用,要是还不合适,回去我再帮你调整。”林景风接过齿轮,指尖碰到他的手背,耳尖微红:“谢谢皓哥,肯定能用。”
贺之珩则把整理好的素材照片发给墨楚云:“存好,别弄丢了。要是有哪里想修改,随时找我。”墨楚云看着手机里的照片,笑着说:“放心,我已经备份了。等绘本做好,第一个送给你。”
高逸阳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小小的石头,递给周诚文:“Lexus,这是我在丹霞捡的,上面有天然的纹路,你看能不能刻个小印章?”周诚文接过石头,仔细看了看:“可以,这纹路很特别,刻个‘枣’字正好,和你做的枣泥包配。”高逸阳笑得眼睛弯起来:“太好了!我等着你的作品。”
车窗外的景致渐渐从丹霞变成戈壁,又慢慢出现村镇的轮廓。六人依旧没有说破心底的情愫,却在这一路的同行里,把彼此的心意藏进每一次帮助、每一句叮嘱、每一个分享的瞬间。回城的路还在继续,而他们之间的羁绊,也会像这旅途一样,慢慢沉淀,愈发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