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野旷朝际
本书标签: 都市  都市 

寒门棋手

野旷朝际

寒门棋手

张野的童年,是被铁锈和劣质煤气味浸透的。

他家住在城北老工业区,父亲是原市钢铁厂的铆工,母亲在纺织厂挡车。曾经,双职工家庭令人羡慕,但时代的浪潮打来,钢铁厂改制,父亲拿着两万块钱"买断工龄"回了家;纺织厂效益连年下滑,母亲在一次夜班后咳血,再也没能回到轰鸣的织机旁。

破败的筒子楼里,终年弥漫着一种潮湿发霉的气息,混杂着隔壁老人熬中药的苦涩。十六岁那年夏天,父亲在帮人搬运旧机床时砸伤了腰,家里最后的进项也断了。夜里,父母压低嗓音的争吵和母亲的啜泣从薄薄的墙板那端渗过来,像钝刀子割着张野的耳朵。

那天晚上,他把那张红色的省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折成小小的方块,塞进了窗台砖缝里。动作很慢,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但脸上没什么表情。

第二天天没亮,他就跟着邻居去了城郊的开发区的建筑工地。一天三十五块,管一顿午饭。

工地的活能压弯人的脊梁。搬砖、和水泥、扛钢筋,毒日头底下,汗珠子摔在地上碎成八瓣。少年单薄的身体像散了架,手掌的血泡磨破了又起,最后结成一层厚厚的老茧。工头是个满脸横肉的中年人,克扣工钱、打骂工人是常事,嘴里总是不干不净。张野很少说话,只是默默干活,眼睛却像鹰一样,看着工头怎么虚报工时,看着材料员怎么偷卖钢筋,看着小包工头怎么和来检查的人勾肩搭背、递烟赔笑。

晚上,工棚里鼾声、汗臭、脚臭味混成一团。他缩在角落,借着挂在铁丝上那盏昏黄灯泡的光,看从废品站论斤买来的旧书。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什么都有。康德和黑格尔的艰深语句旁,是他用工整小字写下的批注:“王工头今天又骂了李叔,因为李叔要求发口罩。他说爱干干,不干滚。人的尊严,在生存面前,是否一钱不值?”

他观察,思考,像一块贪婪的海绵,吸收着一切。他发现工地上自有一套运行规则,明面上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真正起作用的是工头的喜怒、包工头的关系、还有工人们私下形成的默契与对抗。他无意中帮一个老会计核对了复杂的物料清单,发现了巨大的漏洞,老会计惊出一身冷汗,偷偷塞给他五十块钱让他闭嘴。他却从中看到了数字背后隐藏的力量。

三年后,工地因为安全事故死了人,项目无限期停工,张野揣着省吃俭用攒下的几千块钱,买了张南下的站票。终点是一个以五金电镀闻名的小镇。

电镀厂的环境比工地更恶劣。空气里永远弥漫着刺鼻的酸味,熏得人眼睛流泪,绿色的、黄色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进厂后浑浊的小河。工人们的手长期接触腐蚀性液体,溃烂、脱皮是家常便饭。厂长老胡是当地一霸,和环保、安监的人称兄道弟,没人敢管。

张野在这里,第一次尝试了他的“改革”。他不动声色地接近了厂里的统计员,一个戴着眼镜、同样对现状不满的年轻大学生。他用自己从废品站旧会计书里琢磨出的方法,结合夜以继日的观察,重新核对了电镀液的使用量和金属配件的加工量,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差异——大量贵金属原料被老胡偷偷倒卖了出去。

他没有声张,而是悄悄收集了所有能接触到的单据,用工友的二手智能手机拍了照。然后,他匿名将这些证据链——原料入库记录、实际生产记录、废水处理化学试剂消耗量(这间接证明了实际产量远低于报表产量)——整理成一个逻辑清晰、数据扎实的报告,通过网上找到的邮箱,直接发送给了市环保局和安监局的一把手,同时抄送给了几家本地媒体的爆料邮箱。

他赌对了。恰逢上级严抓环保和安全,风声鹤唳,老胡那点关系这次没敢硬保。工厂被勒令停产整顿,老胡被带走调查。工人们虽然暂时失了业,但也拿到了一部分被拖欠已久的工资和微薄的赔偿。

这件事做得极其隐秘,没人知道是那个沉默寡言、每天穿着厚重防护服埋头干活的张野做的。但他从中验证了两件事:一是精准的信息和逻辑链条,在关键节点上,比拳头和嗓门更有力量;二是底层并非铁板一块,只要方法得当,总能找到撬动的支点。

离开弥漫着绝望气息的电镀小镇,他像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继续飘荡。他送过快递,在庞大的物流网络里,他默默琢磨出最优的配送路线,无意中提高了整个站点的效率,却最终因“不擅交际”被经理的侄子顶了岗位;他做过大型超市的夜班仓库管理员,利用守夜的时间设计出一套简易的库存清点算法,差点让监守自盗的库管主任现形,结果自己第二天就因“违反操作规程”被莫名辞退……

野旷朝际最新章节 下一章 暗流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