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穿越古代自救指南:民女的生存法则
本书标签: 古代 

赶集的收获

穿越古代自救指南:民女的生存法则

天还没亮,林晚就醒了。

她摸黑穿上那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又把王大娘给的那碗小米粥剩下的底子热了热,小口喝完,算是垫了肚子。随后,她取下屋檐下的两个布袋子——槐米装了小半袋,益母草梗子也攒了不少,沉甸甸的,让她心里踏实了几分。

锁好门,借着熹微的天光,林晚背着布袋子往镇上去。

路是土路,坑坑洼洼的,夜里结了层薄霜,踩上去有点滑。她走得很慢,冷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刚好转的咳嗽又被勾了起来,她只能捂着嘴,一步步往前挪。

原主的身子实在太弱了,才走了一刻钟,她就喘得厉害,额头上冒了层虚汗。林晚停下脚步,靠在路边的老杨树上歇了歇,从怀里摸出颗昨天捡的野山楂,放进嘴里嚼着。酸涩的味道刺激着味蕾,让她精神了些。

“不能停,再走一会儿就到了。”她给自己打气,又重新背起布袋子赶路。

好在剩下的路没出什么意外。等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林晚终于看到了镇子的轮廓——不算大,围着一圈矮矮的土城墙,城门口已经有不少赶集的人,大多是挑着担子、背着篮子的村民,说说笑笑地往里面走。

进了镇子,路宽了些,也平坦了。街道两旁渐渐亮起了灯火,包子铺、杂货铺、药铺的门陆续开了,飘来包子的香气、布料的浆味,还有药材的清苦气,热闹又鲜活。

林晚先找了个没人的墙角,把布袋子放在地上,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又理了理衣裳。她记得王大娘说过,镇上最大的药铺叫“回春堂”,收药材给的价钱公道,她决定先去那里。

按照路人的指点,林晚很快找到了回春堂。药铺门脸不大,挂着黑底金字的招牌,门口站着个穿青布长衫的小伙计,正忙着卸门板。

“小哥,请问你们这儿收槐米和益母草吗?”林晚走上前,小声问道。

小伙计回头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看她脚边的布袋子,点点头:“收,你先把东西拿进来,我让掌柜的看看。”

林晚跟着小伙计进了药铺,里面弥漫着浓郁的药材味,货架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药罐,标签上写着她认识或不认识的药材名。柜台后坐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应该就是掌柜的。

“李掌柜,这姑娘来卖槐米和益母草。”小伙计说道。

李掌柜放下手里的算盘,抬眼看向林晚,指了指布袋子:“打开我看看。”

林晚赶紧把两个布袋子打开,将槐米和益母草梗子分别倒在柜台上的竹筛里。她挑拣得干净,槐米颗粒饱满,没有杂质;益母草梗子也剪得整齐,干干爽爽的。

李掌柜用手指拨了拨,又捻起几颗槐米闻了闻,点点头:“东西收拾得还行,槐米给你十五文一斤,益母草十二文一斤,你这两袋,槐米约莫一斤半,益母草一斤,算下来一共是……三十五文,你看行不?”

林晚心里一喜。她原本以为最多只能换二十文,没想到能有三十五文!这足够买三斤糙米,还能剩下点钱买些盐巴。她连忙点头:“行,谢谢掌柜的!”

李掌柜让小伙计称了重量,又数了三十五文铜板,用个小纸包好,递给林晚。铜板沉甸甸的,攥在手里,林晚觉得心里前所未有的踏实。

出了回春堂,林晚没急着去买粮食,而是先在镇上逛了逛。她想看看有没有能做的零活,毕竟这三十五文钱只能解燃眉之急,要想长久活下去,还得有稳定的进项。

街道上越来越热闹,卖菜的、卖布的、耍杂耍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林晚走得很慢,眼睛不停打量着两旁的铺子。路过一家裁缝铺时,她看到门口贴着张纸条,上面写着“招临时帮工,缝补衣物,管午饭,每日十文”。

林晚心里一动。她在现代虽然不是专业裁缝,但跟着妈妈学过针线活,缝补衣物还是会的。而且管午饭,还能省下饭钱,这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裁缝铺门口,轻轻敲了敲门:“请问,这里招帮工是真的吗?我……我会缝补。”

门里传来个妇人的声音:“进来吧。”

林晚推开门走进去,铺子里挂满了布料和成衣,一个穿着蓝布衣裳的妇人正坐在缝纫机前(古代无缝纫机,此处应为“针线笸箩前”)缝衣服,看到她进来,停下手里的活:“你会缝补?以前做过吗?”

“做过的,家里的衣服破了都是我补,针脚能缝得整齐。”林晚赶紧说道,生怕对方不相信。

妇人点点头,从针线笸箩里拿出一件破了袖口的粗布褂子,又递给她一根针和线:“那你试试,把这袖口补好,要看不见针脚才成。”

林晚接过褂子和针线,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先把线穿好,又仔细看了看袖口的破口——不算大,只是磨破了个小洞。她回忆着妈妈教的方法,先把破口的边缘折进去一点,然后用细密的针脚慢慢缝,尽量让线迹藏在布料缝隙里。

她缝得很认真,手指因为紧张有点发僵,但针脚依旧整齐。约莫一刻钟后,她把补好的褂子递给妇人:“您看看,这样可以吗?”

妇人拿起褂子,翻来覆去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补过的地方,脸上露出了笑意:“不错,针脚很细,看不出来是补过的。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儿?明天能来上工吗?”

“我叫林晚,家在隔壁村,明天能来的!”林晚激动地站起身,连连点头。

“那行,明天辰时过来,先干几天看看。中午管一顿饭,晚上给你十文钱工钱。”妇人说道,“我姓刘,你叫我刘婶就行。”

“谢谢刘婶!”林晚心里乐开了花。不仅卖到了药材,还找到了活干,这趟赶集,简直是收获满满!

从裁缝铺出来,林晚先去粮铺买了三斤糙米,花了二十文;又去杂货铺买了一小包盐,花了五文,手里还剩下十文钱。她把糙米和盐小心地放进布袋子里,背着往回走。

虽然身上的担子重了些,但林晚的脚步却轻快了不少。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她甚至忍不住哼起了歌。

穿越过来的第四天,她终于不再只靠树皮草根度日,有了粮食,有了活干,有了能继续走下去的底气。

自救指南第四条:机会不会主动找上门,多观察、多尝试,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可能成为改变处境的转机。

往回走的路,似乎也没那么远了。林晚看着手里的铜板,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上工要好好干,争取能长期做下去;等攒够了钱,再买点布料,给这身破衣裳缝补一下;要是能再攒点钱,说不定还能买点便宜的药材,把身子彻底调理好。

未来的路还长,但至少现在,她看到了希望。

上一章 意外的善意 穿越古代自救指南:民女的生存法则最新章节 下一章 谁说女子不如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