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的第一场暴雨连下了三天,镇子西头的低洼处积了半人深的水。林晚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心里总有些不安——前世她在历史书中读过,古代洪涝过后极易爆发疫病,尤其是卫生条件简陋的村镇,一旦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姑娘,您让采买的草药都运回来了,堆在后院的柴房里呢。”春桃擦着额头的汗走进来,“就是药铺的刘掌柜说,最近买艾草、苍术的人突然多了,他那里剩下的存货都被咱们包了,还问要不要帮着从邻镇调些。”
林晚立刻起身往后院走:“必须调,让他多弄些,越多越好。另外,再去买些生石灰,按我说的,撒在工坊前后的排水沟里,还有伙计们住的院子角落也得撒上。”
刚安排完,负责给工坊送粮食的老陈就浑身湿透地跑来了,脸色发白:“林姑娘,不好了!西头张屠户家的小孙子,今早开始又吐又拉,村里已经有三家孩子犯了一样的毛病,郎中来看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林晚的心猛地一沉,这症状和她记忆中洪涝后常见的痢疾极为相似,若是不及时控制,很可能会在镇上扩散。“老陈,你现在就回去,让家里人用煮沸的水洗手,吃的东西必须彻底煮熟,尤其是瓜果,千万别生吃。”她一边说,一边从柴房里抱出一包草药,“这里有藿香、紫苏和黄连,你拿去给张屠户家,让他们按这个方子煎水喝,大人小孩都得喝,一天三次。”
老陈接过草药,脚步匆匆地走了。林晚立刻召集工坊里所有伙计,站在院中的高台上大声说:“现在西头出现了吐拉的病症,很可能是疫病的苗头。从今天起,所有人必须遵守三条规矩:第一,饭前便后必须用煮过的热水洗手;第二,工坊和住处的污水要倒进专门的排水沟,不准乱倒在路边;第三,每天早晚都要用艾草熏屋子,谁也不能偷懒!”
伙计们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见过疫病的可怕,听完后都连连点头。阿芷主动站出来:“姑娘,我去教大家怎么熏艾草,再把方子写下来,让大家传给家里人。”
安排好工坊的事,林晚又让人备车,准备去镇里的医馆找刘郎中。刚到医馆门口,就看见赵珩的马车停在路边,他穿着一身素色长衫,正和刘郎中说话。看见林晚,赵珩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走上前:“你怎么来了?也是为西头的病症来的?”
“是,我担心是疫病,想和刘郎中商量下预防的法子。”林晚点头,“我已经让工坊的人用艾草熏屋、撒生石灰,还准备了些治痢疾的草药,就是不知道镇上其他人家该怎么办。”
赵珩眼中露出赞许:“你考虑得很周全。我已经让人去县衙报备,让县令派衙役在镇上张贴告示,教大家预防的法子。另外,我也让沈青从京城调了些药材过来,一会儿就到,到时候分发给各户,再在镇东头设个义诊点,让郎中免费给生病的人诊治。”
林晚松了口气,有官府和赵珩的助力,防控起来会顺利得多。刘郎中也附和道:“林姑娘和赵公子想得周到,这疫病最怕的就是脏乱和拖延,咱们提前预防,应该能控制住。”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每天都带着伙计去镇上帮忙,要么给居民分发草药,要么帮着撒生石灰。西头患病的几户人家,喝了草药后很快就好转了,镇上再也没有新增的病人。县令特意派人送来一块“仁心济世”的牌匾,挂在女子坊的大门上。
这天晚上,林晚坐在灯下,在自救指南上写下新的内容。窗外的雨已经停了,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纸上,格外明亮。
自救指南第三十一章:自然灾害(如洪涝)后,需提前预判次生风险(如疫病),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应对疫病的核心在于“预防为先”:一是提前储备防疫物资(如艾草、苍术、生石灰)和治疗药物(如针对痢疾的草药);二是普及卫生常识(如煮沸饮水、清洁环境),从源头切断传播途径。个人的力量有限,面对公共危机时,要主动联合官府、医者等有资源的力量,形成防控合力,才能更快控制局面。此外,在危机中主动伸出援手,不仅能帮他人渡过难关,也能让自己在当地积累声望,这是立足古代社会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