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后的镇子褪去了潮湿的阴郁,却留下满地泥泞与倒塌的矮房。林晚踩着木板桥穿过西头积水区时,看见张屠户正带着家人修补漏雨的屋顶,他小孙子蹦蹦跳跳地递着瓦片,气色已全然恢复。“林姑娘!”张屠户放下手中的锤子,黝黑的脸上满是感激,“多亏了你给的草药,全家人才没出事,这几天我也帮着邻里撒石灰,都按你说的来!”
林晚笑着点头,目光扫过不远处一片狼藉的空地——那是镇上原本的粮囤,连日暴雨冲垮了土墙,剩下的粮食也泡在了水里。她心里忽然有了主意,转身对身后的春桃说:“去把工坊里的木匠和泥瓦匠都叫来,再备些木料和青砖,咱们先帮着把粮囤修起来。”
刚安排妥当,赵珩的身影就出现在巷口,他身后跟着几个拎着账簿的随从。“你倒是比我先一步想到粮囤的事。”赵珩走近,指了指手里的册子,“县令统计了灾后损失,镇上有二十多户房屋损毁,粮囤也塌了一半,若是不尽快修复,秋收的粮食没地方存,冬天怕是要出乱子。”
“我正打算让工坊的工匠帮忙修粮囤,”林晚接过账簿翻看,“不过光修粮囤不够,那些塌了房子的人家总不能一直住窝棚。或许咱们可以提议,让大家出些人力,官府出部分木料,我再让工坊出些工钱,先把临时住处搭起来?”
赵珩眼中一亮:“这个办法可行。我这就去和县令说,你这边先组织工匠准备,咱们分工合作。”
接下来的半个月,镇子上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林晚的女子坊不仅派出了工匠,还让擅长织布的女工们赶制了一批粗布帐篷,分给无家可归的村民。阿芷则带着几个识字的伙计,在临时搭建的棚屋里教孩子们认字,顺便普及卫生常识——这是林晚特意叮嘱的,她知道灾后不仅要重建家园,更要守住之前防疫的成果。
这天傍晚,林晚刚检查完新粮囤的加固情况,就看见工坊的管事匆匆跑来:“姑娘,京城里来的商队到了!说是赵公子介绍的,想和咱们谈丝绸生意!”
林晚有些意外,跟着管事回到工坊时,商队的负责人正站在陈列丝绸的货架前,手里拿着一匹天青色的软缎,眼中满是惊叹。“这位就是林姑娘吧?”见林晚进来,那人立刻上前见礼,“在下王记布庄的掌柜,久闻姑娘的丝绸花色新颖、质地精良,这次特意来想订一批货,运往京城售卖。”
林晚请他坐下,亲手泡了杯茶:“王掌柜客气了,不知您想要多少货?需要什么花色?”
“首批先订五十匹,花色就按货架上这些来,”王掌柜喝了口茶,语气急切,“若是销路好,后续还会加订。只是有个不情之请——我听说姑娘这里有能防蛀的丝绸,不知能否也供货?京城里的达官贵人,就喜欢这种稀罕物件。”
林晚心中一喜,这防蛀丝绸是她之前结合现代知识,用艾草汁浸泡丝线制成的,本是试做了几匹,没想到竟被赵珩记在了心里,推荐给了京城的商队。“当然可以,不过防蛀丝绸的制作工艺更复杂,价格会稍高一些。”
“价格不是问题!”王掌柜立刻应下,“咱们现在就签契约,我明日就让人把定金送来!”
送走王掌柜,林晚站在工坊的院子里,看着满天晚霞,忽然觉得心里格外踏实。春桃端着一碗糖水走过来:“姑娘,您这几天忙坏了,快歇歇吧。对了,赵公子让人送了封信来,说县令想请您去县衙一趟,说是要商议成立镇上的商会,让您也参与。”
林晚接过信,拆开一看,信上赵珩的字迹工整有力,末尾还特意写了句“姑娘之功,全镇皆知,商会有你,方能长久”。她笑着将信折好,对春桃说:“明日去县衙一趟,顺便把工坊的新章程拟出来——既然要做更大的生意,就得把规矩立好,让跟着咱们的人都能有奔头。”
当晚,林晚在自救指南上写下新的一页。烛火摇曳中,她的字迹愈发坚定:
自救指南第三十二章:灾后重建是稳固立足的关键,切勿只关注眼前得失。其一,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如修粮囤、建临时住房),既能巩固自身声望,也能为后续发展积累人脉;其二,抓住危机中的机遇(如灾后物资需求、外地商队合作),将工坊的优势转化为实际收益;其三,重视合作与规则——联合官府与商户成立组织(如商会),制定明确的章程,才能让事业走得更远。此外,要懂得将知识转化为独特优势(如防蛀丝绸),这是在古代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