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的修缮工作正式展开,林溪与陈默的接触日益频繁。
在共同探索历史细节的过程中,两人默契渐生。
一次意外的独处,让沉淀的情感悄然浮动,
而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却让林溪陷入了两难境地。
晨曦透过图书馆古老的窗棂,洒在长条形的红木桌上。林溪早早来到特意为文昌阁项目开辟的临时工作间,将连夜整理好的文献资料一一铺开。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在光柱中悠然起舞。
门被轻声叩响,陈默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今日穿着一件浅灰色的针织衫,少了些许工作中的锐利,多了几分温和。
“早,林溪。”他微笑着打招呼,目光落在铺满桌面的图纸和文献上,“你已经开始了?”
“想在你来之前再核对一些细节。”林溪抬头,递给他一份清单,“这是我根据1925年周墨轩日记和1952年修缮图纸比对后,列出的几个主要疑点。”
陈默接过清单,仔细浏览。两人并肩站在桌前,肩膀几乎相触。林溪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洗衣液清香,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咖啡气息。
“西侧飞檐的起翘角度、阁楼斗拱的榫卯结构、底层地面的铺设工艺……”陈默轻声读着,眼中流露出赞赏,“你列出的这些,正是我昨天思考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地面铺设,1952年的记录语焉不详。”
“我注意到这一点了。”林溪从一堆文献中抽出一本发黄的记录册,“这是1960年的一次小型维修记录,里面提到在更换西侧地面时,发现底层有‘异于常法’的铺设方式。可惜没有详细记载。”
陈默若有所思:“实物是最好的历史书。或许我们需要一次彻底的实地勘察。”
上午十时,阳光正好。文昌阁静静矗立在图书馆西侧的小院里,飞檐翘角在蓝天映衬下勾勒出优雅的剪影。由于年久失修,阁楼周围已搭起防护架。
林溪跟着陈默穿过防护通道,第一次真正步入这座她只在文献中了解的古建筑内部。
阁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木材陈旧的清香和淡淡的尘土味。陈默打开便携工作灯,冷白的光束划破昏暗,照亮了空中漂浮的亿万微尘。
“看这里。”陈默蹲下身,光束聚焦在底层地面的接缝处,“这些地板的磨损程度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林溪在他身旁蹲下,仔细观察着那些深浅不一的磨损痕迹:“像是……经常被移动?”她下意识地伸手触摸那些痕迹,指尖恰好触到陈默正在探查的手背。
一瞬间的接触,两人都微微一怔。林溪迅速缩回手,感觉耳根发热:“抱歉。”
“没关系。”陈默的声音似乎比平时低沉了些,他轻咳一声,将注意力转回地面,“你的观察很敏锐。这些地板可能暗藏玄机。”
他取出手电和卷尺,开始仔细测量每一块地板的尺寸和间隙。林溪则举着灯,随着他的需要调整光照角度。两人默契配合,无需多言。
“这一块。”陈默突然停下,敲击着墙角一块看似普通的地板,“声音空泛,下面是空的。”
他尝试用工具撬动地板边缘,但地板纹丝不动。“似乎有特殊的开启机制。”
林溪凑近仔细观察地板接缝处的纹路:“这些纹路……不像装饰,倒像某种标识。”她突然想起什么,从随身包里掏出一本笔记,“周墨轩的日记里提到过,文昌阁设计中有‘隐于常形,藏于纹路’的巧思。”
陈默接过笔记,看着林溪娟秀的字迹抄录的日记内容,眼中闪过惊叹:“你连这个都注意到了?”
“古籍修复教会我,细节里藏着魔鬼。”林溪轻声说,“也许我们需要同时按压几个特定点。”
经过几次尝试,当陈默同时按压地板四角的特定纹路时,伴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嗒声,地板悄然弹起一条缝隙。
两人对视一眼,陈默小心地掀开地板。下方是一个不大的暗格,里面放着一个用油布包裹的物件。
“这真是……不可思议。”陈默轻声说,取出包裹的手竟有些微微颤抖。
油布包裹里是一本手工装订的册子,封面上用工整的毛笔字写着《文昌阁修造记略》,落款是“光绪二十三年”。
“是文昌阁最初建阁时的记录!”林溪激动地低呼,“比我们现有的任何文献都要早。”
陈默小心地翻动着发脆的纸页,里面详细记录了建阁的整个过程,包括许多设计巧思和工艺秘诀。“这解决了我们好多疑问。林溪,你找到了关键钥匙。”
“是我们一起找到的。”林溪纠正道,眼中闪着光。
就在这时,陈默的手机响起。他接听后面露难色:“好,我知道了。尽快过来。”
结束通话,他转向林溪:“是我团队的成员,说是有急事需要我回公司处理。你能先把这些资料带回工作室吗?我处理完就回来。”
林溪点头:“当然,你放心去。”
独自回到工作室,林溪开始仔细研究新发现的《文昌阁修造记略》。她完全沉浸在光绪年间的文字和图纸中,连午餐时间都忘了。
下午三时左右,天空忽然暗了下来。远处传来隆隆雷声,不久大雨倾盆而下,敲打着图书馆的窗户。林溪从故纸堆中抬起头,才发现窗外已是雨幕重重。
她突然想起陈默早上出门时似乎没带雨具,不禁有些担心。正想着,工作室的门被推开,陈默带着一身湿气走了进来。
“雨太大了,从停车场跑过来这一小段路就淋透了。”他拂去头发上的水珠,外套肩部深色的水渍正在蔓延。
林溪连忙起身:“我去看看有没有毛巾。”她在储物柜里找到一条干净的毛巾递给陈默,“没有备用衣服吗?”
“没想到会下这么大雨。”陈默接过毛巾擦着头发,无奈地笑了笑。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紧接着雷声轰鸣,工作室的灯光随之闪烁了几下,突然熄灭。
“停电了?”林溪下意识地低呼。
黑暗中,只有窗外微弱的天光透进来,勾勒出房间的轮廓。雨声仿佛被放大,充斥着整个空间。
“可能是雷电导致跳闸了。”陈默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图书馆的应急灯应该很快就会亮起。”
然而几分钟过去,应急灯并未亮起。两人站在黑暗中,一时无言。
“我手机还有电,可以当手电。”林溪从包里拿出手机,点亮屏幕。微弱的光线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
陈默也拿出自己的手机:“看来我们要在黑暗中工作一会儿了。”
两人借着手机的光亮,勉强能够看清彼此和桌上的资料。雨声成了背景音,小小的光源在黑暗中创造出一个温暖的小世界。
“你知道吗?”陈默忽然开口,“高中时,我最喜欢下雨天。”
林溪有些意外:“为什么?”
“因为只有下雨时,体育课才会改在室内,我才能有机会安静地看会儿书。”陈默的声音里带着笑意,“那时候总觉得时间被各种活动填满,反而渴望独处的时刻。”
林溪轻声说:“我那时候最喜欢下雨天,是因为可以在走廊上看着雨水从屋檐落下,形成一道道水帘……而且,”她顿了顿,“下雨时,你通常会在教室里。”
话一出口,林溪就后悔了。黑暗中,她感觉自己的脸颊发烫。
陈默沉默了片刻,然后轻声问:“你经常……注意我在哪里吗?”
林溪庆幸黑暗隐藏了她的窘迫:“不只是你。我会观察很多人,很多事。写作者的习惯。”
“那些文章,”陈默的声音很柔和,“《雨中的青石板》《老城门的黄昏》……为什么总能注意到那些被人忽略的细节?”
林溪思考了一会儿:“我觉得,每一个被忽视的细节都有自己的故事。老建筑上的磨损,古籍中的批注,甚至是一个人习惯性的小动作……都是时光留下的印记,等待着被理解。”
“就像文昌阁的地板?”陈默问。
“就像文昌阁的地板。”林溪微笑。
就在这时,灯光突然亮起,应急电力系统终于启动。两人下意识地眯起眼,适应突然的光亮。
陈默的外套仍然湿漉漉地挂在椅背上,他看了看时间:“已经这么晚了。这场雨打乱了所有计划。”
林溪注意到他嘴唇有些发白,似乎感到冷:“你这样会感冒的。要不……我先帮你把外套吹干?工作室有吹风机。”
陈默略显犹豫:“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林溪已经起身取来吹风机,“你继续看资料,我帮你处理外套。”
陈默感激地脱下外套递给林溪。当她接过外套时,一张照片从内袋滑落。
照片上是年轻许多的陈默和一个笑容灿烂的女孩,背景是某个欧洲城市的广场。两人姿态亲密,看上去十分登对。
林溪捡起照片,手指微微收紧。
陈默见状,解释道:“那是三年前在布拉格,和我前女友。早就该清理出来了。”他的语气平静,却伸手接过了照片,随意夹进一旁的书里。
林溪点点头,默默打开吹风机。暖风呼啸的声音填满了沉默的空间。
外套快要吹干时,林溪的手机响起。是她母亲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林溪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屏幕上出现母亲关切的脸庞:“溪溪,还在加班吗?吃晚饭了吗?”
“妈,我还在工作,一会儿就回去。”林溪尽量让语气轻松。
“和你在一起的是谁啊?”母亲注意到背景里的陈默。
陈默闻声转过身,礼貌地点头致意:“阿姨您好,我是林溪的同事,陈默。”
屏幕那头的母亲眼睛明显亮了起来:“同事啊?也是图书馆的吗?”
林溪无奈地看了陈默一眼,对母亲说:“妈,我们是工作伙伴,正在忙文昌阁的项目。”
“陈默是吧?”母亲却越发感兴趣,“你是本地人吗?父母是做什么的?”
“妈!”林溪尴尬极了,“我们真的在忙……”
陈默却笑了笑,走过来礼貌地回答:“阿姨,我是本地人,父母都是教师,已经退休了。”
“教师好啊,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满意地点头,“那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我是建筑师,负责文昌阁的修缮设计。”
“建筑师好,有前途。”母亲笑逐颜开,“溪溪,请同事吃个饭啊,别老是工作工作的……”
林溪赶紧打断:“妈,我们真的要继续工作了,回家再聊好吗?”
结束通话后,林溪尴尬得不敢看陈默:“对不起,我妈妈她……”
“很关心你,”陈默温和地接话,“这很难得。”
林溪摇头苦笑:“她总是担心我整天与古籍为伴,会错过……”她突然刹住话头。
“错过什么?”陈默轻声问。
林溪没有回答,只是将吹干的外套递给陈默:“应该差不多了。”
陈默接过外套,指尖不经意擦过林溪的手掌。两人目光相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
就在这时,陈默的手机响起。他接听后,表情逐渐凝重。
结束通话,他看向林溪,语气带着歉意:“公司有急事,我必须立刻回去处理。明天我们再继续,可以吗?”
林溪点头:“当然,工作要紧。”
陈默匆匆离开后,林溪独自站在工作室中央,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他的气息。她走到窗前,看着雨幕中陈默的身影快步走向停车场。
手机震动,是一条新消息。林溪点亮屏幕,是母亲发来的:
“溪溪,周末你表妹订婚宴,记得准时到。记得打扮一下,听说你小姨要给你介绍她同事的儿子,条件很不错。”
林溪望着窗外还未停歇的雨,心中泛起一阵莫名的抗拒。她的目光落在桌上那张被陈默随手夹书里的照片上,照片中的女孩笑容明媚自信。
她轻轻抽出照片,翻到背面,发现一行娟秀的字迹:
“给默,愿你我永远如布拉格之春般绚烂。倩”
林溪将照片放回原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她走到工作台前,拿起那本光绪年间的《文昌阁修造记略》,指尖抚过封面上工整的毛笔字。
窗外,雨渐渐小了。夕阳从云层缝隙中洒下缕缕金光,照亮了古老图书馆的窗棂。
林溪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机回复母亲:
“妈,周末我可能要去加班,文昌阁项目时间很紧。订婚宴我会准时到,但见面的事……以后再说吧。”
点击发送后,她将手机放在一旁,重新埋首于故纸堆中。修复室内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窗外渐弱的雨声相伴。
远处,一辆黑色轿车驶出图书馆停车场,陈默握着方向盘,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看向后视镜中逐渐远去的图书馆轮廓。他的思绪似乎还留在那间洒满灯光的工作室里,留在那个安静专注的身影上。
城市的霓虹在湿漉漉的街道上晕染开来,如同他心中那些刚刚萌芽却尚未明晰的情感。
(第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