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薪火与永恒
融贯阁建成那天,青霄宗来了许多“老朋友”——丹鼎宗的苏师兄、烈火宗的长老、京城商队的管事,甚至还有当年被赶走的玄天宗弟子,如今已是玄天宗的新宗主,带着一筐灵草来致歉。
“以前是我们眼界窄,总想着靠抢和争,忘了活下去的根本。”新宗主对着林晚深深一揖,“现在玄天宗也开了铁匠铺,教弟子炼铁生财,再也不做欺压人的事了。”
林晚笑着接过灵草:“过去的事不用提了——只要大家都走在正路上,就是最好的。”
这天的青霄宗格外热闹。融贯阁里,各地寄来的技艺心得挂满了墙壁:有凡人画的“曲辕犁”图纸,有修士写的“灵纹与铁器融合新法”,还有域外宗门寄来的“荒漠取水机关图”。阿青带着孩子们在阁里参观,指着一张图纸说:“这是婉丫头姐在域外教他们做的‘风动聚灵装置’,靠风沙就能吸收灵气,可厉害啦!”
林晚没参与外面的热闹,而是独自走到了后山的老槐树下——这里是她刚穿越来时,和李玄、张守义、阿石一起煮第一顿米饭的地方。如今,老槐树下盖了个小石桌,桌上摆着一本泛黄的《凡界技艺录》,还有一个磨损的打火机——那是她穿越过来时唯一的“凡界物件”。
“在想什么?”李玄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灵茶。
“在想,咱们好像把‘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林晚看着打火机,轻声笑道,“刚来时,我以为自己活不过三天,没想到现在,能看着这么多人好好活下去。”
李玄坐在她身边,看着远处的灵能水车和高炉:“不是‘咱们’,是‘你’——是你用凡界的知识,给了我们‘借力’的机会,也给了修仙界一条新的路。”
林晚摇头:“是大家一起。没有张前辈的力气,没有你的灵气掌控,没有阿石的细心,没有学徒们的努力,光靠我一个人,什么也做不成。”
正说着,阿石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新铸的铁牌:“婉丫头,你看!这是我们给学院做的‘院牌’,正面刻着‘融贯’,背面刻着‘薪火’——咱们要把这些技艺,一代代传下去!”
铁牌上的字是李玄刻的,灵纹萦绕,泛着温润的光。林晚接过铁牌,指尖抚过“薪火”二字,忽然觉得,这两个字,就是青霄宗最好的注脚——他们传下去的,从来不止是技艺,更是“靠自己双手活下去”的信念,是“凡人与修士共生”的希望。
这年冬天,林晚收到了一个特别的礼物——是当年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如今已是学院的学徒,用自己炼的第一块灵铁,打了一把小小的“钥匙”,送给林晚:“婉丫头姐,这是‘家的钥匙’,以后不管你去哪,青霄宗都是你的家。”
林晚握着那把温热的铁钥匙,眼眶忽然红了。她忽然明白,自己早已不是“异乡人”,而是被这片土地、这群人,真正接纳的“家人”。
时光飞逝,又过了十年。
青霄宗的技艺学院,早已成了修仙界的“圣地”。凡界的王朝把“融贯之法”纳入国策,修士宗门不再以“修为高低”论尊卑,而是以“能否助人”为荣耀。林晚不再管具体的琐事,而是和李玄一起,带着学徒们四处游历——去凡人村落教他们改进农具,去修士宗门帮他们优化灵铁铸器之法,去域外沙漠帮他们建取水机关。
有人问她:“融贯先生,您现在已是修仙界最受敬重的人,为什么还要四处奔波?”
林晚总是笑着回答:“因为‘薪火’,要亲自递到每个人手里,才不会灭。”
这天,林晚和李玄回到青霄宗时,正赶上学院的“毕业礼”。阿青已是学院的院长,站在台上,对着新一批学徒说:“记住,咱们学的不只是技艺,是‘借力’——借凡界的物之力,借修仙的灵之力,更借彼此的手之力,一起活下去,一起活得更好!”
台下的学徒们齐声应和,声音响彻山谷。林晚站在人群后,看着阿青的身影,看着远处转动的灵能水车,看着高炉里跳动的火苗,忽然觉得,自己的故事,已经圆满了。
夕阳落下,金色的光芒洒在青霄宗的每一个角落。老槐树下,那本《凡界技艺录》和打火机还摆在石桌上,旁边多了一把小小的铁钥匙,和无数张写满心得的图纸。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杠杆”与“铁疙瘩”的故事,一个关于“绝境”与“新生”的故事,一个关于“薪火”与“永恒”的故事。
林晚知道,青霄宗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因为那些刻在铁器上的灵纹,那些写在图纸上的智慧,那些藏在每个人心里的“薪火”,会像老槐树的根一样,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