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历2年的夏天,在社中央持续而坚定的支持下,群众监督的热情如燎原之火,越烧越旺。先前那些或明或暗的顾虑,在高层旗帜鲜明的态度和各级领导层层检讨的实际行动中,逐渐冰消瓦解。人们开始相信,这一次,共和国是动真格的了,他们的声音不仅能被听见,更能带来改变。
于是,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镇,无数双手拿起了笔。他们写信批评社和政府机关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和偏向,他们揭露身边存在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他们也积极地提供各种改进工作的建议。这些信件,如同千万条溪流,从四面八方汇向各级领导机关,形成了共和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意潮汐。
数据的背后是民心所向。 在经济重镇申海市,共和国历2年1月至8月这短短八个月间,市、区两级领导机关收到的群众来信数量达到了惊人的30.4万多件。而在西南枢纽渝江城,同年上半年收到的群众来信也超过了35万件。这些数字不仅仅是一个统计结果,更是共和国公民被唤醒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感的直接体现。
群众的雪亮眼睛,成为了最有效的“探测仪”。 在如此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参与和支持下,大量隐藏在角落里的“三害”(贪污、浪费、官僚主义)问题无处遁形。许多过去被层层包裹、难以触及的大案要案,也被一一揭露出来,暴露在阳光之下。从克扣救灾粮款到倒卖国家战略物资,从任人唯亲的裙带关系到漠视民瘼的严重官僚主义,一桩桩、一件件,都被摆上了台面。
面对群众揭发出来的问题,ABC社展现了绝不姑息、敢动真格的决心。在查证属实、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纪律的铁拳和法律的准绳同时发挥作用。
据统计,在全国参加“三反”运动的县以上社政机关中,因严重贪污罪行而被判处刑罚的,共计10060人。这个数字清晰地表明了法律对于腐败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无论其职位高低,只要触犯法纪,就必须付出代价。
而更为庞大的清理数字,则揭示了这场运动对于净化组织队伍的巨大作用。从共和国历1年3月运动开始酝酿算起,至共和国历3年6月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共有32.8万余人因各类问题被清理出ABC社。这场彻底的“除尘”与“排毒”,虽然伴随着阵痛,却极大地纯洁了组织,提升了ABC社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
这场由社中央发动、各级干部带头、亿万群众广泛参与的“三反五反”运动,不仅清除了大批腐化分子和落后分子,挽回了巨额的国家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它初步构建起一种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极大地震慑了潜在的违法乱纪行为,促使共和国的各级工作人员更加勤勉、廉洁。一种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开始形成,为共和国接下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