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未定稿
本书标签: 脑洞  作者脑洞大 

事件

未定稿

共和国历2年的春天,在“三反五反”运动的雷霆之势下,一股更加深沉、更加制度化的力量开始涌动——那便是被彻底动员和赋权的群众监督。中央深知,没有畅通的渠道和可靠的反馈,群众的热情终将消退,运动也可能流于形式。因此,一套旨在保障言路畅通、确保民意上达的机制被迅速建立并强化。

四月的星罗城,《真理报》编辑部灯火通明。 总编辑案头放着社中央最新下达的指示文件,上面明确写道:“报纸对于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经济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应负批评的责任。” 更关键的是后面一句:“只要报纸刊物确认这种批评基本上是正确的,即令并未征求或并未征得被批评者的同意,仍然应当负责加以发表。”

这道指示,如同解开了最后的枷锁。《真理报》率先响应,每日辟出整整两到三个版面,专门刊登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来信。这些信件,有的字迹工整,有的歪歪扭扭,有的甚至按着血红的手印,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共和国肌体最真实的“体检报告”。

“北境行省冰原郡郡守,挪用教育拨款修缮自家祖宅,学子们仍在漏风的教室里上课!”

“辰雨工坊第三分厂采购主任,与不法商人勾结,以次等矿石冒充优质原料,致使一批军用魂导器核心部件提前报废!”

“红星农场场长,bureaucrat主义严重,不顾农时,强行推广不适宜本地的新麦种,导致千亩良田近乎绝收!”

这些尖锐的、指名道姓的批评,被白纸黑字地印在共和国最权威的报纸上,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与此同时,共和国监察部门设立的专用通讯信箱,也几乎被雪片般的来信塞满。根据各地统计,这些来信中,控告或批评干部的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中央对此的态度明确而坚决: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严惩打击报复者。

对待群众的批评,社的要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报纸编辑部和监察部门将收到的批评信件分类整理,及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和个人,并提出了硬性的回应要求:

· 如批评完全属实,被批评者必须立即在同一刊物上声明接受批评,并公布改正错误的结果。

· 如批评部分失实,被批评者需立即在同一报纸刊物上作出实事求是的更正,但同时必须接受批评中的正确部分。

· 如被批评者拒绝表示态度,或对批评者加以打击,则由社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予以严肃处理。任何打击报复行为,一旦触及行政纪律或法律,国家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将立即介入。

这套流程确保了批评不会石沉大海,而是必然带来回应和改变。在各地的干部会议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位干部拿着刊登有批评自己文章的报纸,当众进行自我批评,解释情况,承诺整改。如果台下的群众代表或同事们认为他的检讨不够深刻,未能触及灵魂,那么他必须回去重新准备,直到获得通过为止。

社中央进一步强调:“我们不能要求群众百分之百的正确,这种要求事实上是拒群众于千里之外。” 这一原则,极大地保护了群众的监督积极性,也使得一些更为隐蔽、复杂的问题得以暴露。

震动全国的“三洲县事件”便是最好的例证,也成了一个反面教材。

三洲县卫生局副局长因涉嫌贪污和失职,被群众检举揭发。然而,该县市委领导未能正确对待群众监督,不仅没有深入调查核实,反而偏听偏信,动用权力进行压制。他们命令县公安局逮捕了这位被举报的副局长,并在审讯过程中使用了肉刑和疲劳审讯,企图以此平息“事端”,掩盖可能存在的更深层次问题。

这起严重侵犯民主权利、公然对抗运动精神的案件,很快被捅到了中央。霍雨辰闻讯震怒。中央调查组迅速进驻三洲县,经查实后,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措施——直接改组三洲县市委! 相关责任领导不仅被撤职查办,更因滥用职权、侵犯人身权利等罪名被移交司法机关。

“三洲县事件”的处理结果通过《真理报》和广播传遍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任何试图堵塞言路、压制民主、对抗群众监督的行为,无论涉及到谁,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处。

此案之后,人民来信数量激增。许多过去因害怕打击报复而不敢发声的群众,纷纷拿起笔,将自己目睹或经历的bureaucrat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压制民主等丑恶现象揭露出来。群众监督的洪流,冲垮了更多试图隐藏的堤坝,推动着各地的“三反”斗争向着更深、更实的方向发展。共和国正在这场运动的烈火中,锻造着一种全新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权力运行与监督模式。

上一章 打老虎 未定稿最新章节 下一章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