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未定稿
本书标签: 脑洞  作者脑洞大 

决议

未定稿

共和国历2年的寒冬,似乎比往年来得更凛冽一些。就在白劳德那篇措辞严厉的批语如同一层冰壳,冻结了许多心中的热情与探索精神时,一场足以融化这层坚冰的暖流,正从权力的最高中枢悄然涌动。

---

星罗城,霍雨辰的书房。

窗外是呼啸的北风,窗内的灯光却亮至深夜。宽大的书桌上,摊开着来自各主要农业区的报告、数据和群众来信。来自来秉敬的那份详细阐述了农村分化现状和试办初级社设想的报告,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还有厚厚一摞反映类似问题的内参。

霍雨辰的指尖在一行行数字和案例上划过——赵老蔫被迫卖地、张富贵们放贷买地、互助组涣散解体……这些来自泥土深处的鲜活事实,与白劳德那份基于某种“纯正理论”推导出的批语,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共和国地图前,目光深沉地掠过那广袤的、标注着无数村庄和农田的区域。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地理的版图,更是其上千千万万个农户家庭的命运,以及共和国赖以生存的根基。

“自发势力……阶级分化……不是我们‘害怕’它,而是它已经拿着刀叉,坐在我们农民的餐桌旁了!”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阻止?避免?如果连看到问题、试图解决问题的努力都被批判为‘错误’和‘空想’,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他没有选择在会议上与持反对意见的同志进行无休止的辩论,而是决定用行动,用组织的意志,来廓清迷雾,指明方向。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亲自召集了多次小范围的、务实的工作会议,与真正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干部和专家进行深入探讨。他仔细研究了晋省提出的试办初级社的具体办法,尤其是“土地分红与按劳分配相结合”、“征集公积金积累公共财产”这些核心设计。

“这个办法好,”他在一次内部讨论中指出,“它既承认了农民的土地私有权,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又通过统一经营和按劳分配,初步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还能逐步积累起属于集体的财产。这不是什么‘空想’,这是从农村实际出发的、切实可行的过渡形式!”

基于这些深入的调研和思考,霍雨辰亲自执笔或主导起草了《ABC社resolution on rural production and mutual cooperation(草案)》。这份文件,系统阐述了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总结了互助组和试办初级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并对初级社的性质、分配原则、经营管理等关键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

共和国历2年12月,当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来临,这份承载着不同决策思路、关乎亿万农民前途的文件,以决议草案的形式,被印发至全ABC社。

与之前白劳德那份只在小范围传阅的批评性批语不同,这份决议草案的发放范围极其广泛,直接下达至县和区一级。这意味着,它不再是高层书斋里的理论争论,而是即将转化为全国范围内广大基层ABC社组织的行动纲领。

在印发通知上,霍雨辰亲自加上了措辞明确、不容置疑的指示:

“请即照此草案在ABC社内外进行解释,并组织实行。这是在一切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的地区都要解释和实行的,请你们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当作一件大事去做!”——这七个字,重若千钧。

当这份带着霍雨辰鲜明支持和坚定意志的决议草案,穿越寒冷的北风,送达晋省,送达来秉敬的案头时,这位之前承受了巨大压力的来秉敬,激动得几乎难以自持。他摩挲着文件上清晰的铅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身边的同志们说:“看到了吗?支持我们!农村的正确道路,明确了!”

同样,当文件下发到像李铁柱这样的基层手中时,他们心中的迷茫和压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振奋和明确的方向感。

霍雨辰的果断决策和亲自推动,以决议的权威形式,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组织的正确探索,扭转了因白劳德批语而造成的混乱和停滞局面,将共和国的农业合作化事业,重新引向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轨道。一场更大规模、更具深度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序幕,由此正式拉开。

上一章 批复 未定稿最新章节 下一章 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