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未定稿
本书标签: 脑洞  作者脑洞大 

巡视南方

未定稿

共和国历八年的阳春三月,当星罗城内的知识界仍沉浸在“早春天气”的暖意中时,霍雨辰却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自身组织内部的刺骨寒意。那些堆积在案头、来自各省市的报告,像一堵无声却厚实的墙,阻碍着他精心构想的“和风细雨”降落滋养大地。他意识到,仅仅依靠文件和上级传达,已无法撼动这弥漫在整个官僚体系中的疑虑、恐惧和抵触。他必须亲自走出去,直面他的干部们,用他个人的威望和不容置疑的逻辑,去拆除这堵墙。

从三月十七日开始,一场精心安排却又气氛微妙的南方巡视开始了。专列驶出星罗城,首站抵达北方重镇海津,随后一路向南,经崤东、姑苏,抵达繁华的申海,最后折向渐之江。这趟旅程,与其说是视察,不如说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政治游说。在所到的每一个省市,他都不厌其烦地召开由当地中高级社员干部参加的座谈会,重复着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阐述过的核心思想。

车厢在铁轨上有节奏地摇晃,霍雨辰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已初现春意的田野,脸上却难掩疲惫。他对随行的秘书苦笑道:“看我这趟出来,倒像是变成了一个游说先生。” 这自嘲背后,是深深的无奈。他不得不放下身段,亲自向他本应如臂使指的组织系统,推销他自己制定的方针。

在座谈会上,他面对着的,常常是一张张恭敬却写满困惑、乃至抵触的面孔。他尝试用更通俗的语言,掰开揉碎地解释为何要区分两类矛盾,为何官僚主义是当前的大敌,为何“双百方针”不是削弱,而是巩固领导。

“有的同志想不通,说革命胜利了,反倒要让人来监督了?” 在申海的一次会议上,他目光扫过台下,语气变得深沉,“我看这个想法很危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批评我们,帮我们洗掉脸上的官僚主义灰尘,这是帮助我们,是爱护我们!这比敌人用枪炮来‘监督’我们要好上一万倍!”

他试图安抚那些担心失去权威的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要打倒谁,是要治病救人。犯了错误,自己主动洗个澡,干干净净,轻装上阵,群众更拥护你。非要等到身上脏得发臭,让群众来给你扒皮抽筋,那时候就难看了!”

然而,尽管他言辞恳切,比喻生动,但台下许多干部的眼神依然复杂。他们或许慑于他的权威而不敢公开反驳,但内心的坚冰并未轻易融化。长期的官僚习气、固有的特权思维,以及对未知政治风险的恐惧,不是几次谈话就能消除的。

与此同时,另一个微妙的现象引起了各方关注。几乎与霍雨辰南巡同期,作为ABC社内第二号人物的胡服,也沿着一条相似的路线在进行视察。但与霍雨辰走到哪里都将“正确处理People内部矛盾”和“双百方针”挂在嘴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胡服在整个行程中,对此始终缄口不言。

在胡服出席的会议上,他更多地强调生产的组织性、计划的完成度、劳动纪律的重要性,以及巩固社会主义所有制等传统议题。他的讲话务实、严谨,符合其一贯的风格,却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那个正在星罗城和霍雨辰所到之处引发激烈讨论的核心口号。

这种刻意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表态。它无声地向各级干部传递着一个信息:对于这场由霍雨辰亲自推动的思想运动,他胡服持保留态度。这无疑给那些内心本就抵触的干部们提供了莫大的精神支持和观望的理由——连胡服同志都不提,看来我们的疑虑是有道理的。

霍雨辰在南方自然也获悉了胡服行程的细节。当他读到简报中胡服讲话的要点,看到那有意无意的回避时,他只是在报告的空白处,用铅笔轻轻划下了一道浅浅的痕迹,未置一词。但他心中明白,南巡的说服工作,不仅仅要面对基层的“糊涂思想”,更要面对来自最高领导层内部那堵更难以逾越的、沉默的高墙。

“游说先生”的旅程还在继续,但前路,似乎比来时更加迷雾重重。他试图用语言融化坚冰,却发现冰层之下,是更为顽固的冻土。

上一章 排异 未定稿最新章节 下一章 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