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制大厅的空调开得足,冷气飕飕地往脖子里钻,却吹不散那股子黏在皮肤上的紧张。
粉底、发胶,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味道混在一起,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女孩头顶。
主题曲考核结果带来的震荡还未完全平息,第一次公演分组的紧张感又接踵而至。
月殊坐在A区前排,眼睫低垂,像是睡着了。
但仔细看,能发现她放在膝上的手指正极轻地敲着节拍,无声地复刻着一会儿要表演的每一个瞬间。
膝盖上贴着的肌肉贴底下,传来熟悉的酸胀感。
一一“任务进度更新提示。”
系统11平静无波的机械音突然在月殊脑海中响起
一一“当前‘顶流之路’总进度:2.7%。阶段性目标‘首次公演’即将开始,请宿主把握机会,积累初始关注度与口碑。”
月殊几不可察地怔了一下。
这段时间高强度训练,她几乎忘了这个沉默系统的存在。
这冰冷的进度提醒,像一根无形的线,将她拉回这个世界的终极目标——登顶,然后回家。
她深吸一口气,将那些杂乱的思绪压下去,眼神重新变得清明锐利。
当分组名单公布,她和林薇的名字果然出现在同一首高难度歌曲下时,月殊内心已无波澜。
练习初期,气氛降至冰点。
林薇将对结果的不服气和导师对月殊认可的困惑,全部化为了更严苛的自我要求和近乎挑剔的团队标准。
她牢牢掌控着排练主导权,每一个走位、每一句和声、甚至每一个表情,都要求绝对精确,完全复刻原版编舞老师的示范,不容许丝毫“个人发挥”。
林薇“不对!重来!月殊,你的手位高了零点五厘米,挡住C位镜头了!”
林薇“气息!唱这句的时候腹部要收紧,声音不能飘!听我的,这里用胸腔共鸣!”
林薇“这个动作的力度不够!看我做一遍,要这样爆发出来!”
她的话没错,甚至切中要害,但那种强硬、不容置疑的语气,以及时不时流露出的“我才是标准”的姿态,让整个小组气压极低。
其他组员不敢吭声,只能默默重复。
月殊没有直接反驳。
她清楚林薇的专业能力确实很强,很多指正对自己是有益的。
她默默记下,努力调整,但也会在某些她觉得可以融入自己理解的地方,尝试提出不同看法。
月殊“林薇,这个地方的走位,如果稍微错开一个角度,是不是既能避免碰撞,又能让每个人的侧面镜头更清晰?”
月殊“这句歌词的情感,我觉得不一定要用那么强的爆发力,稍微收敛一点,用气声处理,会不会更符合意境?”
每一次,林薇都会立刻驳回,语气带着不耐。
林薇“原版编舞就是这样设计的,肯定有道理。不要自作主张。”
林薇“情感表达?先把基础技巧练到肌肉记忆再说吧。没有技巧支撑的情感只是无效抒情。”
她的反驳并非全无道理,但那种彻底否定的态度,让交流难以进行。
月殊不再多言。
她选择在集体练习时完全按照林薇的要求来,但在休息间隙或深夜独自加练时
她会反复琢磨那些被驳回的想法,对着镜子尝试各种可能性,寻找既能保留自我特色又能被团队接受的平衡点。
沈慕言和其他舞蹈老师偶尔会来巡视。
林薇总能第一时间站出来,流畅地汇报进度,展示小组“整齐划一”的练习成果,得到老师的点头认可。
但沈慕言的目光有时会越过林薇,落在默默练习的月殊身上。
他能看出月殊动作里那些被强行压抑下去的、属于她自己的闪光点,也能感受到这个小组表面“高效”下隐藏的僵硬和压抑。
他没有直接干预,只是偶尔会点一句
沈慕言“舞蹈是死的,人是活的。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特质,才是真正的消化和吸收。”
这话看似对全组说,但目光似乎有意无意地扫过林薇和月殊。
林薇蹙眉,觉得这是在肯定月殊的“瞎琢磨”。月殊则若有所思。
公演前夕,高强度联排。
在一次复杂的走位变换中,林薇为了追求极致的精准和速度,脚下发力过猛,鞋底一滑,整个人失去平衡,重重地摔在地上,脚踝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
“啊!”她痛呼出声,脸色瞬间惨白。
组员们都吓了一跳,围上去。
“林薇!你没事吧?”
“好像是脚扭了!”
工作人员也赶紧过来查看。初步判断是脚踝扭伤,虽然不算特别严重,但显然无法立刻继续高强度排练了。
离公演只剩不到两天。
林薇看着自己迅速肿起来的脚踝,又急又气,眼圈瞬间就红了。
骄傲如她,无法接受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拖累整个团队,甚至可能无法上台。
团队练习被迫中断,气氛一片愁云惨淡。
没有林薇这个核心主导,整个组的节奏都乱了。
月殊看着痛苦又沮丧的林薇,沉默了几秒,然后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外的事。
她没有去安慰林薇,而是转身拿起pad,调出她们刚才排练的视频,对另外三位有些慌乱的组员说
月殊“我们先别乱。时间紧迫,林薇需要休息。我们趁现在,把刚才卡住的那个走位和声部分再顺几遍。林薇的部分,我们先轮流替一下位,把动线记熟。”
她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却像主心骨一样,瞬间稳住了军心。
然后,她走到林薇身边,蹲下来,看了看她的脚踝。
月殊“你先冰敷,别再乱动。医生来看过之前,别用力。”
她语气冷静得像在陈述一个事实,而不是关心。
月殊“你的部分,我们会先帮你过走位。等医生确定了情况,我们再调整方案。放心,舞台不会垮。”
没有嘘寒问暖,没有同情怜悯,只有最务实的问题解决思路和一句“舞台不会垮”的承诺。
林薇愣住了。
她预想中的埋怨、慌乱甚至暗中窃喜都没有出现。
月殊的反应如此直接、冷静,甚至有些“冷酷”,却奇异地让她慌乱的心安定了下来。
她看着月殊迅速组织起队员,开始分析视频,高效地分配任务,那种沉稳和担当,是她从未在这个她视为“空有感情没有技术”的对手身上看到过的。
这一刻,她内心坚固的冰层,第一次产生了一丝细微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裂痕。
她依旧不认为月殊的方法是对的,但她无法否认月殊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责任感和冷静。
医生检查后,确认林薇是中度扭伤,需要休养至少24小时,能否上台需视恢复情况而定。
接下来的时间,月殊临时扛起了带领小组练习的责任。
她没有试图模仿林薇那种强势的风格,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协作的方式。
她会先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征求其他人的意见。
月殊“我觉得这个地方,如果我们把走位改成弧形,是不是可以掩盖林薇万一无法做原动作的问题?”
月殊“这句和声,阿雅你的音域更适合高音部分,我们换一下试试?”
她把自己私下琢磨的那些“小想法”融入了应急方案中,出乎意料地有效,甚至解决了一些原编排固有的小问题。
其他组员因为感受到了尊重和参与感,积极性反而提高了。
林薇坐在角落冰敷,默默看着月殊忙碌的背影和小组逐渐重新凝聚起来的氛围,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她第一次意识到,领导团队,或许不仅仅是发号施令和树立权威。
公演当天,林薇的脚踝经过紧急处理和强力止痛,勉强可以上台,但许多高难度动作无法完成。
上台前,月殊最后确认了一遍临时调整后的走位和分工,看向林薇,只问了一句
月殊“调整后的部分,没问题吗?”
林薇抿着唇,点了点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月殊,最终低声说了一句
林薇“…台上,拜托了。”
公演舞台上,表演或许不如原计划那般完美炫技,但因为有了应对意外的精心调整和团队成员之间一种莫名的、共渡难关的凝聚力
整个表演反而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其他组的、动人的真实感和故事性。
台下掌声雷动。
一一“阶段性目标‘首次公演’完成。实时反馈:现场观众好感度+15%,网络初步讨论热度生成中。判定:有效提升了‘公众认可度’项进度。当前总进度:3.1%。”
系统的提示音在掌声中冷静地报出数据。
月殊微微喘着气,汗水顺着鬓角滑落。
她下意识看了一眼旁边的林薇,两人视线一碰,又迅速分开。
那眼神里之前绷得紧紧的敌意,似乎被磨掉了一些尖刺。
林薇先挪开了目光,盯着地板,眉头拧着。
月殊没再去探究。
她接过徐苏郁递来的水瓶,冰凉的触感传到掌心。她拧开,喝了一大口。
下一个小组已经准备上场,音乐前奏响了起来。
月殊抬起眼,看向候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