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灵石育猴破山出 水帘洞藏亲族符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山,唤为花果。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山顶之上,有一块仙石,高约三丈六尺五寸,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围圆二丈四尺,合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这一日,正当春和景明,花果山上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忽闻山顶仙石处一声巨响,如裂帛,似惊雷,只见那仙石迸裂,产出一石卵,圆若蒲团,骨碌碌滚下山崖,直落进山涧清潭。潭水乍起金光,石卵遇水即破,从中蹦出一只石猴。
那猴落地便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三十三天之上的玉皇大帝。只是此时石猴懵懂,只顾着伸拳缩腿,在潭边戏水,金光自散,倒也未曾引来天兵天将。
他生得圆眼朝天,毛脸雷公嘴,身着天然石纹所化短褐,手脚灵活异常。见山间百兽奔忙,禽鸟飞鸣,竟无师自通,学那猿猴攀援,随那麋鹿奔跑,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倒也自在。
不觉过了三五月,一日众猴在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不息,如白练悬空。有老猴提议:“这水不知从何处来,咱们顺着源流上去,寻个源头耍子,岂不快活?”
众猴齐声叫好,簇拥着石猴,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飞瀑,从崖顶泻下,如银河倒悬,声若洪钟。又有老猴道:“谁若有本事钻进去寻个源头,不伤身体,我等便拜他为王。”
连呼三声,无人应答。石猴在旁听得心痒,跳将出来,高叫道:“我去!我去!”
众猴看他身形尚小,皆笑道:“你这石猴,莫不是不知天高地厚?这般瀑布,进去怕是要成肉泥!”
石猴挺了挺胸膛,拍着胸脯道:“我自出生便在石中,怕过什么?待我去来!”说罢,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直跳入瀑布之中。
入内却无水无波,反是一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石猴定了定神,睁眼看时,只见桥那边有座石房,房内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一应俱全,更有一块石碑,上刻“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十个大字。
他喜不自胜,复又跳出瀑布,对众猴道:“大造化!大造化!里面竟是个洞天福地,够我等千百口安身!”
众猴将信将疑,石猴便引着他们一一跳入。进了水帘洞,见那般景象,个个欢天喜地,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片刻不得安宁。
闹了半晌,有老猴上前道:“方才说好,谁寻得这住处,便拜他为王。如今石猴兄弟寻得此洞,我等当拜他为尊!”
众猴齐声称是,纷纷跪下磕头,口呼“大王”。石猴端坐于石床之上,心中虽有些懵懂,却也知这是尊荣,便应道:“既如此,我便做这个王。”自此,石猴遂称“美猴王”,领着群猴,在水帘洞过起了“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日子。
春采百花为食,夏寻涧水为饮,秋摘黄橙绿橘,冬觅黄精紫芝。不觉数载光阴流转,美猴王渐渐长大,神通也日渐显露,能呼风唤雨,善腾云驾雾,只是心性仍如赤子,每日与群猴嬉戏,不知忧愁。
这日,美猴王在洞中与群猴掷骰赌赛,赢了些果子,正吃得酣畅,忽有一老猴叹道:“大王虽快活,终有一忧。”
美猴王停住吃食,眨着圆眼问道:“我等在此洞天福地,无拘无束,有何忧烦?”
老猴道:“大王不知,万物有生有灭,若将来年老血衰,或遇天雷地火,终究难逃轮回之苦。”
美猴王闻言,心头猛地一沉,方才的欢悦一扫而空。他蹲下身,抓着老猴的手臂道:“此话当真?难道就无长生之法可避此劫?”
老猴摇头道:“凡夫俗子,难逃此数。但闻海外有仙山,或有神仙、圣人、真人,修得长生不死之术,大王若有本事,可去寻访。”
美猴王眼中精光一闪,拍板道:“好!我这便去寻长生不老之法!”
群猴闻言,有的担忧,有的不舍。有小猴拉着他的衣角道:“大王,外面的世界大得很,您何时回来?”
美猴王摸了摸小猴的头,笑道:“待我学得本事,定回来与你们共享长生。”遂命群猴采集木料,打造了一只木筏,又备了些果品,独自登筏,借着东南风,飘向茫茫大海。
一路漂洋过海,历经千辛,终至西牛贺洲,寻访到灵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得名“孙悟空”。祖师见他灵性非凡,传了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通。悟空在山中修行十数年,艺成之后,因在师兄弟面前卖弄神通,被祖师逐下山来。
临别时,祖师嘱咐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悟空连忙磕头道:“师父放心,弟子绝不敢提起师父一字。”说罢,翻起筋斗云,转瞬回到花果山。
刚落地,便见群猴围了上来,个个哭道:“大王,您可回来了!这几年,有个混世魔王占了我们的水帘洞,抢了我们的家当,还伤了不少兄弟!”
悟空闻言大怒,掣出从祖师处得来的铁棒(彼时还未得金箍棒),骂道:“何方泼魔,敢占我洞府?”
群猴引路,悟空径直找到混世魔王的巢穴。那魔王见悟空身形瘦小,笑道:“你这猢狲,也敢来寻死?”
悟空骂道:“泼魔!快还我洞府,否则定叫你尝尝我的厉害!”
二人战在一处,混世魔王使一把大刀,悟空则凭手中铁棒与七十二般变化,不多时便将那魔王打死,夺回了水帘洞,又救回被掳的群猴,重掌花果山。
众猴摆宴庆贺,悟空坐在石王座上,看着洞内熟悉的景象,忽觉与当年初来时不同。他目光扫过洞壁,只见西侧石壁之上,似有微光流转,寻常猴子看不见,他却因得了仙法,能辨那灵气轨迹。
“那是什么?”悟空跳下石床,走到石壁前。只见那石壁温润如玉,上面布满细密的纹路,隐隐组成六个模糊的印记,似篆非篆,似图非图。更奇的是,每当他靠近,那印记便微微发热,仿佛与他血脉相连。
“大王,这石壁自我们住进来时便有,从未见有什么不同啊。”一旁的老猴凑过来看了看,疑惑道。
悟空不理,伸手抚上石壁。指尖触及的刹那,那六个印记忽然亮起,射出六道淡淡的金光,在空中凝聚成一行字,转瞬即逝。悟空眼疾,依稀看清是“大姊、二姊、三姊、大兄、二兄、三弟”十二个字。
“亲族?”悟空心中一动,一股莫名的亲切感涌上心头,却又不知这“亲族”为何物。他自幼无父无母,只知自己是石头里蹦出来的,难不成这世上,还有与自己同源的“亲人”?
他再细观石壁,那六个印记已恢复黯淡,仿佛从未亮起过。悟空皱着眉,喃喃道:“大姊、二姊、三姊……大兄、二兄、三弟……你们是谁?在哪里?”
石壁沉默无言,只有洞外的瀑布声依旧轰鸣。悟空站在壁前,久久未动,心中第一次生出一种莫名的牵挂——原来这天地之间,他或许并非孤身一人。
群猴不知大王为何对着石壁出神,只当他是累了,纷纷劝他歇息。悟空摆摆手,道:“你们先去,我再待片刻。”
待群猴散去,水帘洞内静悄悄的,只剩下悟空与那神秘的石壁。他再次运力于眼,试图看透石壁后的玄机,却见那六个印记仿佛与整座花果山的灵脉相连,深不可测。
“罢了,”悟空收起目光,咧嘴一笑,“不管你们是谁,总有相见之日。眼下,先把这花果山打理好再说!”
说罢,他转身出了水帘洞,望着满山欢腾的猴群,振臂高呼:“孩儿们,随我操练起来!将来若有亲族来访,也让他们看看我花果山的威风!”
群猴响应,声震山谷。只是那石壁上的亲族符印,如同一个种子,已在悟空心中埋下,只待日后因缘际会,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