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如来辨明真与假 悟空方知有二兄
灵山之上,祥云缭绕,宝刹巍峨。大雄宝殿内,如来佛祖端坐莲台,慧眼微阖,周身金光流转,似能照破三界迷障。殿中诸佛、菩萨、罗汉分列两侧,垂首侍立,万籁俱寂,只闻香火气若有若无地飘散。
忽闻殿外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喧哗,伴随着金箍棒破空之声与怒喝,两道身影已如流光般撞入殿中。众人定睛一看,竟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二人皆身着锁子黄金甲,头戴凤翅紫金冠,足踏藕丝步云履,手中各握一根金光闪闪的金箍棒。便是那火眼金睛的神采、桀骜不驯的神态,也分毫不差,连鬓边的猴毛都一般长短。
“如来!你快辨辨,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左边的悟空抡起金箍棒,指着对面怒喝,棒端金光炸起,险些扫到旁边的迦叶尊者。
“休要在此撒野!俺才是真的齐天大圣!”右边的悟空也不甘示弱,金箍棒往地上一顿,整个大雄宝殿竟微微震颤,“这泼猴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变化之术,冒充俺老孙,坏俺名声,今日定要让他原形毕露!”
如来佛祖缓缓睁开慧眼,两道金光自眼中射出,落在二人身上。那金光看似柔和,却似有穿透万物之力,将两个悟空从头至脚照了个通透。
“阿弥陀佛。”如来轻宣佛号,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你二人既来我灵山,当知此地非喧哗之所。且说说,为何争执?”
左边的悟空抢先道:“佛祖明鉴!俺乃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护送唐僧西天取经,路过狮驼岭时,这泼猴突然冒出来,不仅打伤师父师弟,还抢走行李,处处冒充俺老孙。俺与他斗了三日三夜,上天入地,诸神皆不能辨,只得来求佛祖做主!”
“一派胡言!”右边的悟空怒目圆睁,“佛祖莫听他狡辩!俺才是护持唐僧取经的悟空,这妖怪不知是何方精怪,变化成俺的模样,搅得天地不宁。方才在天庭,李天王的照妖镜都照不出破绽,唯有佛祖您能辨明真伪!”
众佛闻言,皆面露沉吟。这两个悟空的确一模一样,气息、神通、乃至身上的因果牵绊,都毫无二致,若非亲见二人争执,实难相信世间竟有如此相似之人。
观音菩萨走上前,合掌道:“佛祖,弟子曾与那悟空同行,也觉此二人难以分辨。那真悟空性情虽桀骜,却护唐僧心切,颇有向善之心,不知能否从此处着手?”
左边的悟空立刻道:“菩萨说的是!俺虽偶有顽劣,却从未想过伤害师父,这假的定是妖怪所变,意图害我师父性命!”
右边的悟空也道:“菩萨明察!俺对师父忠心耿耿,若有半句虚言,甘受五雷轰顶!倒是这妖怪,模仿俺的言行举止,却模仿不来俺对师父的一片赤诚!”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休,连语气神态都如出一辙,直听得众人心头犯疑。
如来佛祖却微微一笑,对众佛道:“汝等可知,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此物名唤‘六耳猕猴’。”
话音刚落,右边的悟空脸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却仍强作镇定:“佛祖休要信口雌黄!俺乃石猴所化,怎会是什么六耳猕猴?”
左边的悟空则怒道:“好个妖怪!原来你是六耳猕猴变的,快现出原形!”说着便要举棒打去。
如来抬手制止,继续道:“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那石猴同属天地生成的灵猴,只是出身不同,神通却不相上下,故而能模仿其形,仿其神,连金箍棒都能仿造相似的法宝。”
那右边的悟空见如来道破其真身,知道再瞒不住,怪啸一声:“既然被你识破,俺便不装了!”说罢,身形一晃,竟真的变作一只通身雪白、耳长过肩的猕猴,手中的金箍棒也化作一根普通的铁棍。
“原来是你这孽畜!”真悟空见状,怒不可遏,抡起金箍棒便朝六耳猕猴打去,“俺老孙与你无冤无仇,为何要来害俺?”
六耳猕猴虽被识破,却也不惧,手持铁棍迎了上来,口中喝道:“那唐僧肉眼凡胎,不识真假,偏听偏信,屡次冤枉于你,你留在此处受气,倒不如让俺替你护送他西天取经,成那正果!俺与你本是同源灵猴,凭什么你能名满天下,俺却只能隐于山林?”
二猴在大雄宝殿内再次斗在一处,金箍棒与铁棍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金光与妖气交织,搅得殿内香烛摇晃,宝光散乱。
“放肆!”如来佛祖沉声喝道,声音中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威严。只见他手掌轻轻一翻,掌心射出一道金光,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瞬间将二猴隔开。
六耳猕猴被金光一罩,顿时动弹不得,身不由己地跌落在地,现出原形,只是一只瑟瑟发抖的白猴。
真悟空见他被制住,收了金箍棒,走到如来面前,躬身道:“多谢佛祖辨明真伪,除去此害。”
如来佛祖看着他,眼中带着一丝悲悯:“悟空,你可知这六耳猕猴为何与你如此相似?”
悟空挠了挠头,疑惑道:“佛祖不是说他是六耳猕猴,俺是石猴吗?”
“然也,却又不止于此。”如来道,“天地初开,灵秀之气孕育四大灵猴,分别为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你便是那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而这六耳猕猴,便是你的同类,算起来,乃是你的二兄。”
“什么?”悟空大惊,瞪大了火眼金睛,看向那被金光困住的六耳猕猴,“他……他是俺的二兄?”
“正是。”如来道,“四大灵猴同出一源,只是机缘不同,修行之路各异。这六耳猕猴虽心生妄念,欲夺你之功,但念在你二人同源之谊,你且自行处置吧。”
悟空走到六耳猕猴面前,看着这只与自己有着莫名联系的灵猴,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自己一路西行的艰辛,想起唐僧的误解,也想起这六耳猕猴虽行差踏错,却也是因不甘于隐没所致。
“二兄,”悟空终究还是唤了一声,声音有些复杂,“你我本是同类,本该相互扶持,你为何要行此险招?”
六耳猕猴垂首道:“俺……俺见你名满天下,受佛祖器重,能护送唐僧求取真经,心中羡慕,一时糊涂,才犯下大错。如今被佛祖点破,俺无话可说,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悟空看着他,又看了看如来,沉吟片刻,道:“佛祖,这厮虽有错,却也是一时糊涂,且念在他是俺二兄的份上,俺愿饶他一次,望他能洗心革面,重新修行。”
如来微微一笑:“善哉,善哉。悟空,你有此心,可见道心日进。也罢,便将他压于五行山下,思过百年,百年后若能悔悟,便放他出来,自行修行去吧。”
六耳猕猴闻言,眼中露出感激之色,对着悟空和如来拜了拜:“多谢佛祖,多谢贤弟。俺百年后定当改过自新,不负二位所望。”
如来挥手示意,金光裹挟着六耳猕猴,缓缓消失在殿外。
大雄宝殿内重归平静,众佛皆赞悟空仁心。悟空向如来拜谢,又与观音菩萨等道别,便转身驾起筋斗云,往唐僧所在之处飞去。
云端之上,悟空回头望了一眼灵山方向,心中感慨万千。他从未想过,自己竟还有这样一位二兄。今日之事,让他明白了天地之大,无奇不有,也让他对“同类”二字有了更深的感悟。
“师父,俺老孙回来啦!”悟空一声长啸,加快了速度,金箍棒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映照着他更加坚定的眼神。前路或许依旧坎坷,但他知道,自己的道心,已在今日又坚固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