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比丘国救婴孩命 三姊生机续童魂
悟空按下云头,落在比丘国都城外的老槐树上,定睛望去,只见城中家家户户门首都挂着个鹅笼,笼中竟都是咿呀啼哭的婴孩。他眉头一蹙,纵身下树,摇身变作个游方郎中,背着药箱便往城里走。
“老丈请了,”悟空拦住个挑着担子的老汉,作揖道,“贫道看贵地家家户户挂着这鹅笼,笼中尽是婴孩,不知是何讲究?”
老汉叹口气,放下担子抹了把汗:“先生是外乡来的吧?唉,这可不是什么讲究,是祸事啊!自打那国丈来了,陛下就得了怪病,国丈说要取一千一百一十一个男童的心肝做药引,才能治好陛下的病。这城里的百姓但凡有男娃的,都被官府逼着把孩子装在笼里挂着,就等那国丈来取呢!”
悟空听得心头火起,正待发作,却见八戒牵着马,沙僧挑着担,唐僧坐在马上悠悠赶来。“师父!”悟空迎上去,把方才听闻的事说了一遍。
唐僧闻言大惊,勒住缰绳道:“阿弥陀佛,怎有这等伤天害理之事!悟空,你可探明那国丈是何来历?”
“师父放心,俺老孙这就去打探。”悟空说罢,纵身跳上屋顶,几个起落便到了皇宫上空。他敛了气息,往下一看,只见御花园中,一个头戴紫金冠、身着杏黄袍的老道正与比丘国王说话,那老道身边还站着个美貌女子,眉眼间却带着几分妖异。
“陛下宽心,”老道捻着胡须笑道,“待过些时日,贫道将那一千一百一十一个男童的心肝炼制成丹,陛下服下,保管百病全消,还能增寿一千年。”
国王病恹恹地靠在龙椅上,咳嗽着说:“全凭国丈做主,只是……只是百姓们怨气颇重,恐生事端啊。”
“陛下多虑了,”老道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不过是些愚民,待陛下病愈,谁敢不服?”
悟空在房梁上听得真切,暗骂一声“妖怪”,正想下去打杀,又怕惊了国王,伤了婴孩。他眼珠一转,悄悄溜出皇宫,回到唐僧身边。
“师父,那国丈定是个妖怪,还有个女妖相伴。俺想先去救那些婴孩,再回来收拾他们。”悟空道。
八戒凑上前:“猴哥,那鹅笼挂得老高,怎么救啊?”
“呆子,你且跟我来。”悟空带着八戒、沙僧来到城边,拔下一把毫毛,嚼碎了喷出去,顿时变出无数个小猴子,个个顺着墙爬上去,解开鹅笼的绳子,把婴孩一个个抱下来。
百姓们见了,又惊又喜,纷纷跪地磕头。悟空道:“乡亲们,快把孩子抱回家藏好,莫要声张。”
正忙着,忽然一阵狂风刮过,那国丈带着女妖出现在半空,厉声喝道:“哪里来的野猴,敢坏贫道好事!”
悟空掣出金箍棒,指着国丈骂道:“妖怪!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残害婴孩,俺老孙今日定不饶你!”
国丈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把拂尘,轻轻一甩,无数银丝直向悟空袭来。悟空舞动金箍棒,将银丝打得粉碎。八戒举着九齿钉耙冲上去:“妖怪,吃俺老猪一耙!”女妖柳腰一扭,祭出一条绸带,缠住了八戒的耙子。沙僧见状,也提着降妖宝杖加入战团。
四人在半空斗得难解难分,唐僧在一旁急得直念阿弥陀佛。斗了约有五十回合,国丈渐渐不支,拉着女妖虚晃一招,化作两道金光往城南逃去。
“哪里跑!”悟空大喝一声,纵身追了上去。追到一处荒僻的山坡,国丈和女妖停了下来,现了原形——原来是一只白鹿和一只白面狐狸。
“孽畜!竟敢在此作祟!”悟空举起金箍棒便要打。忽听空中有人喊道:“大圣手下留情!”
悟空抬头一看,只见南极寿星骑着仙鹤飞来,笑道:“大圣,这白鹿是贫道的坐骑,不知何时偷跑下凡,惊扰了大圣,还望恕罪。”
悟空收了金箍棒:“寿星老儿,你这坐骑残害生灵,罪该万死,怎么能轻饶?”
寿星道:“大圣息怒,贫道定会严加管教,再罚它面壁千年。那白面狐狸乃是它私自收的妖徒,任凭大圣处置。”
悟空哼了一声,一棒打死了白面狐狸。寿星谢过悟空,带着白鹿回了天庭。
悟空回到城中,百姓们都来道谢。唐僧道:“悟空,虽救了婴孩,可他们被那妖怪用妖法迷了魂魄,怕是难以活命啊。”
正说着,忽听空中传来环佩叮当之声,三位仙子踏着祥云而来,正是云霄、琼霄、碧霄三位娘娘。“大圣,听闻此处婴孩遭难,我等特来相助。”云霄娘娘道。
悟空喜道:“多谢三位娘娘!不知可有法子救这些孩子?”
琼霄娘娘取出一面宝镜,道:“此乃聚魂镜,可聚拢婴孩散逸的魂魄。”碧霄娘娘则拿出一个玉瓶,倒出几粒绿莹莹的丹药:“这是生机丹,能续接童魂,补全生机。”
三位娘娘联手施法,聚魂镜发出柔和的光芒,将城中婴孩散逸的魂魄一一聚拢,生机丹化作点点绿光,融入孩子们体内。不多时,那些原本气息奄奄的婴孩渐渐有了哭声,脸色也红润起来。
百姓们见孩子得救,都对着三位娘娘和唐僧师徒磕头不止。国王得知真相后,又羞又愧,连忙派人送来金银财宝谢罪,唐僧婉言谢绝。
次日,唐僧师徒辞别了比丘国的百姓,继续往西而去。八戒摸着肚子道:“师父,这比丘国可真险啊,还好有猴哥和三位娘娘,不然那些孩子可就惨了。”
唐僧叹道:“世间多有磨难,我等取经之路,亦是渡人渡己之路啊。”悟空在前开路,金箍棒在阳光下闪着金光,仿佛在诉说着这段救婴孩、除妖怪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