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水的支流在此处拐了个大弯,形成一片相对平缓的水域。朱伺将临时水寨就设在这河湾处,背靠一片茂密的竹林,既隐蔽,又可借地势抵挡风浪。
日子仿佛被浸泡在了水里。天光未亮,冰冷的河水就成了训练的场地。朱伺的训练法子简单粗暴,却极有效。他让士卒们腰间拴根麻绳,另一头系在船上,然后直接把人踹进河里。
“扑通!”“扑通!”
落水声此起彼伏。初春的河水依旧冰冷刺骨,呛入口鼻,引得一阵剧烈咳嗽和挣扎。刘明只觉得肺里的空气瞬间被挤空,冰冷的河水像无数根针扎进皮肤。他拼命划动手脚,凭着前世那点可怜的游泳记忆和这段时间的苦练,才勉强浮出水面,扒住船帮,大口喘息。
“都给我动起来!手脚并用!想象后面有胡骑的刀在追你们!”朱伺站在船头,声如洪钟,手里拎着根竹篙,哪个士兵扑腾得慢了,竹篙便不轻不重地戳过去,“沉下去的就拉上来,歇口气,再下去!今天不在这河里泡够两个时辰,谁也别想上岸吃饭!”
除了泅水,便是操舟。小小的蒙冲艇、走舸,在朱伺的指挥下,要求士卒们能在颠簸的船板上站稳、发力、变换队形。刘光单手控桨极为吃力,但他性子倔,往往练到胳膊肿胀抬不起来才罢休。刘明则发现,水战中对下盘稳定和瞬间发力的要求,与他曾练习的双戟技巧竟有几分暗合,只是环境从坚实大地换成了动荡波涛,难度何止倍增。
训练艰苦而枯燥,汗水、河水和偶尔的血水混合在一起。伙食虽能果腹,但终究清减了许多。就在士气有些低迷之时,一匹快马从西面带来了消息。
是皇甫方回将军的捷报!
信使在军营中当众宣读:皇甫将军妙计频出,先是以疑兵之计震慑盘踞庐陵山区的杜弢部将王真,又断其粮道,辅以攻心之术,终使贼党内部分裂,王真率残部狼狈逃窜,皇甫将军乘势掩杀,斩获颇丰,一举平定庐陵匪患!麾下将士,论功行赏,钱帛酒肉,皆有封赐!
消息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听听!斩获颇丰!钱帛酒肉!这才叫打仗!哪像咱们,整天泡在这鬼水里,骨头缝都泡酥了!”一个叫田石的汉子啐了一口唾沫,语气酸溜溜的。
“就是!同样是卖命,凭什么他们吃肉,我们连口热乎的都难见?这水里泡着,能泡出军功来?”旁边立刻有人附和,语气里也充满了酸意和不平。
“王真那厮我知道,就是个占山为王的草寇,哪比得上杜弢手底下的那些亡命水鬼?打下来也没什么稀奇。”也有人试图贬低皇甫方回的功劳,但底气明显不足。
刘明听着周围的议论,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他倒不是贪图赏赐,而是那种被排除在主要战场之外、仿佛在做无用功的感觉,确实让人沮丧。
这时,朱伺带着几个亲兵走了过来。他显然听到了士卒们的议论,黝黑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目光扫过众人,原本嘈杂的军营顿时安静下来。
朱伺缓缓开口:“怎么?眼红了?觉得皇甫兄弟的人立功立得轻巧,赏赐拿得痛快?”
田石梗着脖子,还想争辩:“朱校尉,俺们不是那意思,就是觉得……”
“觉得什么?”朱伺打断他,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股压力,“觉得我朱伺带着你们在这儿泡水,是耽误你们前程了?”
没人敢接话。
朱伺哼了一声,走到人群前方,捡起地上一块石头,在手里掂了掂:“皇甫方回,是条好汉,有谋略,懂兵法。他打赢王真,是他本事,我朱伺佩服。”
他这话出乎不少人意料,连刘明都愣了一下。
“但是,”朱伺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盯住田石,“你觉得他那功劳,是天上掉下来的?真把你扔到皇甫将军麾下,让你去爬王真据守的那个山头,你能保证自己不是第一个被滚木礌石砸成肉泥的?”
田石张了张嘴,没说出话。山寨攻坚的惨烈,即使没亲历过,也能想象一二。
朱伺把石头扔回河里,发出“噗通”一声轻响:“陆战有陆战的打法,水战有水战的规矩。在这赣水、鄱阳湖,杜弢的水师船快人熟,来去如风。你们现在不少人,光是站在船上站稳身形都费劲,遇到敌人,船一晃,刀都拿不稳,别说杀敌,自己能不栽进水里喂鱼就是老天爷开眼!”
他指着眼前浩渺的赣水:“觉得泡在水里没用?我告诉你们,这水性,这操舟的本事,就是你们在这片水上活命的根本!练泅水,练操舟,练水下换气,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万一船被撞翻了,被凿沉了,你们还有机会挣扎着游回来!而不是像块石头一样,直接沉底,连个泡都冒不出来!”
他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带着一种残酷的真实:“别人立功受赏,那是别人用命拼出来的,也是别人该得的!你们要想也有那天,就先把眼前这关过了!连船都站不稳,水都惧三分,就想着立功受赏?那是做梦!”
“先求稳,后求功!这才是硬道理!”朱伺斩钉截铁地说道,“把你们那点浮躁心思都给我收起来!皇甫将军打他的山头,我们练我们的水性。仗,有得是你们打!但前提是,你们得先有命活到那一天,得有本事在水上站稳脚跟!”
他不再多言,转身走向自己的小船,留下身后一片沉默的军士。朱伺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众人心头的躁火,却也带来了更沉重的压力。是啊,水战不同于陆战,失败往往意味着尸沉水底,连拼死一搏的机会都没有。
田石耷拉着脑袋,不吭声了。其他抱怨的人也默默低下头,看着自己因长期泡水而发白起皱的手脚,若有所思。
刘明深吸了一口带着水腥味的空气,心中对朱伺的评价又高了一层。这位看似粗豪的上官,并非一味弹压,而是讲清了利害,点明了方向。他不仅是在训练他们的水性,更是在打磨他们的心性,剔除浮躁,锻造一支真正能适应江南水战环境的铁军。
接下来的训练,气氛明显不同了。虽然依旧艰苦,依旧有人呛水,有人受伤,但那种怨天尤人的抱怨声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默的坚持。田石甚至开始主动加练泅水,一次次潜入水底,练习闭气和潜游。
刘明也更加投入。他知道,朱伺说得对。在这个水网密布的区域,不通水性,就如同缺了一条腿。他强迫自己克服对深水的恐惧,仔细观察李叔和小柳这些适应较快的人的动作,琢磨如何利用腰腹核心力量在船上保持平衡,如何巧妙划桨才能省力高效。
一日,朱伺在进行模拟接舷战时,故意让船只剧烈摇晃。刘明脚下一个不稳,眼看就要摔倒,他下意识地模仿之前看到朱伺的动作,腰腹发力,重心下沉,竟险险地稳住了身形,虽然狼狈,却未落水。
一旁的朱伺瞥见,难得地没有斥责,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嗯,有点意思了。记住这感觉,脚下要像生了根,但身子要像柳条,随着水势动。”
这句简短的肯定,让刘明心头一热,训练的热情更高了。
夜晚,营地不再只有疲惫的鼾声。有时会响起低低的讨论声,关于如何更好地配合操舟,关于遇到不同水情该如何应对。李叔将他狩猎时观察水流、风向的经验分享出来。连小柳也会比划着说,如何利用芦苇丛隐藏船只。
这支由北地流民组成的队伍,正在赣水的浸泡和朱伺的铁锤下,悄然发生着蜕变。他们不再仅仅是羡慕别人功劳的旁观者,而是开始专注于将自己打磨成一把能在这片新战场上劈波斩浪的利刃。
朱伺,正一锤一锤,将他们锻造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