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上的字符跃动成思念,围读会的间隙里,心跳比台词更喧嚣。

郭宇欣到达围读会现场时,指尖还残留着咖啡杯的余温。昨夜她反复翻阅《巷尾晚风》的剧本,铅笔在"林晚总望着巷口发呆"的段落旁画了无数个圈,墨迹几乎要穿透纸背。
导演"各位老师,我们十点开始。"
执行导演敲了敲白板,墙上投映着林晚的角色关系图。郭宇欣在编剧身旁落座,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熟悉的面孔——导演、执行制片、其他主演,唯独没有那个她潜意识里期待的身影。这很合理,她想,小说原作者从不参与这种具体制作环节。
围读进行到第三章时,窗外忽然下起雨。雨水顺着玻璃窗蜿蜒成河,郭宇欣念着林晚的台词:
郭宇欣"你说巷尾的风永远记得故事的开端,可我们……"
她突然卡顿,剧本上的字迹在雨声里模糊成那家咖啡厅的午后。她记得刘宇航搅拌咖啡时小拇指会微微翘起,像在给某个看不见的旋律打拍子。
导演"休息二十分钟!"
导演的声音惊醒了她。场务推着餐车进来时,郭宇欣摸出手机。聊天界面还停留在三天前刘宇航发来的照片,木质桌面上摊开着《巷尾晚风》的初版剧本,配文是:"突然发现林晚的咖啡拉花习惯和你一样"。
她的指尖悬在回复框上方,编剧忽然凑过来轻笑:
编剧"刘老师刚给我发消息,说林晚的台词一定要保留'岁月淬炼过的星光'这个比喻。"
编剧晃了晃手机,
编剧"他说这是灵魂台词,当初写这个句子时,脑子里浮现的就是某种...特别的光。"
郭宇欣正打算发呆,突然听到执行制片人打电话。
制片人"刘老师放心,围读很顺利……郭老师确实把林晚演活了……"
她攥着手机的手指微微发颤,原来他始终以这种方式参与着每个重要时刻。
郭宇欣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想起上周在咖啡厅,刘宇航说她的眼睛像"被岁月淬炼过的星光"。当时她以为只是作家随口夸她的一句话,没想到竟被写进了剧本。
雨声渐密时,她借口透气走到走廊尽头。消防通道的门虚掩着,隐约传来执行制片人的通话声:
重回会议室时,编剧叫住了她。
编剧“郭老师,您看看这句话,这是刘作家发给我的”
郭宇欣愣了几秒,赶忙答应。
郭宇欣“好”
刘宇航"林晚回头看巷口的弧度,应当像那年《雷雨》谢幕时,穿月白旗袍的姑娘转身的刹那。"
郭宇欣的台词忽然有了温度。
郭宇欣"晚风穿过七年时光,终于带回咖啡香"
她的声音里漾开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温柔。导演喊停的瞬间,编剧对着她悄悄竖起大拇指,眼里闪着洞察一切的光。
围读结束已是华灯初上。雨停后的城市浮动着潮湿的霓虹,郭宇欣抱着剧本站在街边,经纪人萌萌的车迟迟未到。她望着积水倒映的灯火,忽然想起刘宇航笔记本上那句:"文字有时候不够用"。
出租车停靠的瞬间,她脱口而出的却是那家咖啡厅的地址。车窗摇下时,夜风裹挟着雨后的青草香涌进来,她摸出手机给刘宇航发消息:
郭宇欣"突然想尝尝不够甜的黑咖啡"。
信号灯变换的间隙,她看见咖啡厅暖黄的灯光从街角漫出来。郭宇欣推开门,风铃叮当作响——但木质窗边那个位置空着,只有服务员在擦拭桌面。
老板娘"找刘先生吗?"
熟悉的老板娘从柜台后抬头,
老板娘"他今天没来,倒是留了本书让我转交给你。"
牛皮纸包裹的书本扉页上,钢笔字迹墨迹未干:"有些重逢需要等待,就像巷尾的晚风总会找到归途。"落款处画着小小的咖啡杯图案,杯中的拉花正是那日她为他做的天鹅形状。
郭宇欣捧着书走向那个靠窗位置,指尖划过扉页上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