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逐梦天际:都市逆袭风云
本书标签: 都市 

第51章:桐油里的月光

逐梦天际:都市逆袭风云

小满刚过,老巷的空气里就飘着桐油的清苦味。周老先生把熬好的桐油倒进陶罐时,夕阳正把工作室的窗棂染成蜜色,陶罐表面浮着层细碎的金箔似的光。

“这油得晾三天,等火气散了才能用。”老人用竹筷蘸了点桐油,滴在水碗里,油珠像颗琥珀稳稳浮着,“看,这样的油才养木头。”

小林蹲在旁边,手里攥着块刚打磨好的枣木板,是前几天修复老算盘剩下的边角料。“周叔,这油刷上去,木头真能防蛀?”

“不光防蛀,还能让木纹透亮。”周老先生指着墙角的樟木箱,“你看这箱子,刷了三十多年桐油,现在还跟新的似的。”箱面上的木纹在光线下层层叠叠,像被月光浸透过。

小杨抱着一堆竹篾冲进来,竹片上还带着新鲜的竹青:“周叔,您看我新砍的竹子,这颜色多正!”他把竹篾摊在桌上,翠绿的竹片在暮色里泛着莹润的光。

“急什么,”老人拿起根竹篾,用指甲轻轻一掐,留下道浅痕,“得先阴干七天,让竹性定下来。不然现在编了竹篮,过几天准变形。”他从工具架上取下捆旧竹篾,“你闻闻这个,”竹篾带着股淡淡的奶香,“这是去年的料,阴干透了,编出来的东西才经得住用。”

小雅抱着笔记本跑进来,上面画着社区老人们拿来的旧物草图:“张爷爷的藤椅断了三根藤条,李奶奶的樟木箱合页松了,还有王大爷的……”她翻到某一页,忽然停住,“周叔,王大爷那把二胡您能修吗?琴筒裂了道缝,他说拉不成调了。”

周老先生接过草图,眉头微微皱起:“二胡的琴筒是老杉木做的,裂了缝容易跑音。得用鱼鳔胶粘合,再用生漆补缝,最后还得用细砂纸一遍遍蹭,让补过的地方跟原来的木纹浑然一体。”

“生漆?那玩意儿不是过敏吗?”小杨咋舌,“我上次碰了点,胳膊痒了好几天。”

“所以才要小心。”老人从柜顶取下个小陶罐,里面是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这是去年采的漆树汁,过滤了七遍才敢用。补琴筒时得戴手套,通风要好,急不得。”他用竹片蘸了点生漆,在废木头上划了道,“你看,这漆干了之后比牛角还硬,能护住木头不开裂。”

小林看着那罐生漆,忽然想起周老先生总说“手艺是慢活,急不得”。从熬桐油到等竹篾阴干,从修复算盘到补琴筒裂缝,每一步都藏着“等”的功夫。他低头看手里的枣木板,木纹里像藏着无数个耐心的日夜。

夜里,工作室的灯亮到很晚。周老先生戴着口罩和手套,正在修复那把老二胡。琴筒的裂缝被鱼鳔胶粘合后,他用生漆仔细填补缝隙,动作慢得像在绣花。小林和小杨在旁边帮忙递工具,小雅则在笔记本上记录生漆的使用步骤,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

月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琴筒上,补过的地方泛着幽微的光,像被月色吻过的伤口。周老先生直起腰时,腰关节发出轻微的“咔哒”声,他却浑然不觉,只是用指腹轻轻摩挲琴筒:“等漆干透,还得用细砂纸蹭几十遍,最后上蜡,让补过的地方和原来的木头融为一体。”

“周叔,您这眼睛都快贴上去了。”小杨递过杯热茶,“歇会儿吧,反正漆干也得等明天。”

“等不及啊,”老人笑了笑,眼里映着琴筒的光,“王大爷说这二胡是他父亲留下的,当年走街串巷拉曲子,养活了一家人。这琴要是修不好,他夜里都睡不安稳。”

小林看着老人鬓角的白发和专注的眼神,突然觉得,这些“等”的时光,其实一点都不慢。桐油要晾,竹篾要阴干,生漆要干透,每一步都是在和时光对话,让老物件在耐心的呵护里,重新活过来。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工作室时,周老先生正在用细砂纸打磨琴筒。补过的裂缝已经看不出来,只有在特定的光线下,才能看见极细微的色差。小林拿着块麂皮,小心翼翼地给琴筒上蜡,蜡层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给老木头披上了层月光织成的纱。

王大爷来取二胡时,手都在抖。他接过琴,轻轻拉动弓毛,《二泉映月》的旋律流淌出来,比以前更温润,更缠绵。老人闭着眼睛,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淌:“是这味儿,就是这味儿……我爹在天上听见,该笑了。”

周老先生看着王大爷,又看看旁边堆着的竹篾、陶罐里的桐油,还有工具箱里新收的旧锯子,忽然说:“你们看,这手艺啊,就像这桐油,得慢慢熬,慢慢晾,最后才能养出好东西。”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暖融融的。小林拿起那块枣木板,准备给它刷上第一遍桐油,他知道,这油里不仅有清苦的香,还有月光的温柔,和时光的耐心。

上一章 第50章:榫卯里的春天 逐梦天际:都市逆袭风云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52章:墨斗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