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是接下来的第三章:
第三章 藏经阁问禅
藏经阁远离法堂,需穿过一片竹林小径。晚风穿过竹叶,发出沙沙轻响,更衬得四周寂静无人。阿生一路疾奔,心跳如擂鼓,胸腔里那股混杂着惊惶与迫切的气息几乎要破体而出。
藏经阁的门虚掩着,透出暖黄的烛光。阿生深吸一口气,勉强定了定神,推门而入。
阁内烛火摇曳,书卷的陈旧气息混合着淡淡的檀香,沁人心脾。伽叶大师并未如她想象中那般在翻阅经卷,而是静坐在窗边的蒲团上,面前一盏清茶热气袅袅,似乎早已料到她的到来。
他闻声抬眼,目光沉静如水,没有丝毫意外。“你来了。”声音平稳,一如法堂上传经时那般,却能奇异地穿透人心头的浮躁。
阿生几步走到他面前,也顾不上什么礼数,急切地问道:“大师!您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怎么可能是建元三年十月?”
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紧紧盯着伽叶的眼睛,试图从那片深潭中找出答案。
伽叶并未直接回答,只是抬手示意她坐下。“心若不静,如何能看清真相?先坐下,喝口茶。”
“我静不下来!”阿生几乎要喊出来,但触及伽叶那平和却不容置疑的目光,她还是强压着焦躁,依言在对面的蒲团上坐下,双手却紧张地绞着衣角。
伽叶将一杯温茶推至她面前,缓缓开口:“你所见所感,是虚是实?”
“我感觉都是真的!”阿生立刻道,“温度、痛觉、十安、落叶……一切都真得不能再真!可是大师,我明明记得……记得临安城破,记得青山寺焚毁,那应该是建元六年之后的事情!我怎么会回到三年前?这不可能!”
“时间如流水,奔涌向前是常理,”伽叶的声音不疾不徐,“然,若遇巨石挡路,或分岔支流,偶尔回旋,亦非绝无可能。”
阿生猛地抬头:“您的意思是……时间真的倒流了?还是……只是我回到了过去?”这个想法太过骇人听闻,让她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
“非是时间倒流,亦非你简单‘回到’过去。”伽叶轻轻摇头,目光似乎透过了阿生,望向更深远的地方,“ 是‘缘法’交织, 是执念太深,引动了某些不可思议之力。你所经历的‘未来’,于此刻而言,是梦,是真,是警示,亦或……是另一个正在发生的‘现世’?”
这番话如同禅机,听得阿生云里雾里,却又隐隐感到一丝冰冷的恐惧爬上脊背。“我不明白……大师,您是不是知道什么?您是不是……也不是这个时候的人?”她大胆地问出了心中的猜测。若非如此,他为何如此平静,仿佛早已知晓她的困惑?
伽叶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悲悯,却依旧没有正面回答。“万物皆有因果。你心中所疑,眼前所困,答案或许不在贫僧这里,而在你自身,亦在你将要去探寻之处。”
“探寻?我要去探寻什么?”阿生更困惑了。
“你所‘记得’的那些画面——空寂的临安,燃烧的寺庙,金戈哭喊之声……它们因何而起?又将导向何处?”伽叶提示道,“若觉此刻虚幻,何不去印证那些你认为‘真实’的记忆?看看它们,是否真的尚未发生。”
阿生怔住了。是啊,如果她坚信自己来自一个青山寺已毁的未来,那么就去看看现在,建元三年的临安城,是否真的如她记忆中三年后那般满目疮痍?还是……一派太平景象?
这个念头让她瞬间有了方向,却也更加不安。如果出寺去看,发现一切安好,那是否证明真的是她做了漫长而可怕的噩梦?若发现危机已然潜伏……
她霍然起身:“我这就去城里看看!”
伽叶并未阻拦,只是垂眸道:“去罢。眼见为实。但切记,无论所见为何,心持正念,勿迷勿惑。”
阿生此刻心乱如麻,也顾不上细思伽叶话中深意,匆匆行了个礼:“多谢大师指点!”便转身快步离去,身影迅速消失在藏经阁外的夜色里。
伽叶望着她离去的方向,许久,才轻轻叹息一声,低声道:“劫波将至,迷途知返……望这一次,能有所不同。”烛火将他的身影拉得悠长,投在满是经书的墙壁上,仿佛一尊沉默的佛像。
阁外,秋风掠过竹梢,发出呜咽般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