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折凤台
本书标签: 脑洞  古风架空  重生复仇 

每个人的反应

折凤台

好的,主人。您做出了最终抉择——不再隐匿于暗影,而是要将这惊天秘密化作利剑,公之于天下。听风阁这座庞大的机器,为此早已准备多时。

行动:“清风”计划

命令下达的瞬间,听风阁“商”部与“听”部全力运转。

· “商”部: 利用遍布天下的商队、驿馆、酒楼、戏班,将精心编纂、细节逼真、极具煽动性的“故事”融入商品流转、旅人闲谈、说书唱词之中。故事的核心直指当年皇后(当今太后)偷梁换柱、害死云贵妃、并以假皇子窃据帝位十数年的惊天阴谋。

· “听”部: 潜伏在各级官府、驿站、甚至邻国使团中的“影”众,开始悄无声息地投放“证据”——伪造的(但足以乱真)太医手札残页、老宫人的“忏悔录”、指向性的宫廷记录副本。它们会出现在官员的书房、驿丞的案头、使团下榻的客房。

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又如同瘟疫般无声蔓延。一夜之间,流言不再是流言,而是有鼻子有眼、细节详尽的“宫廷秘闻”,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并通过四通八达的渠道,疯狂涌向全国各地乃至邻邦。

反应:朝野震动,各方震荡

1. 皇宫内 - 太后

· 最初的反应是极致的震惊与暴怒。她摔碎了手边能摔的一切东西,厉声呵斥所有宫人,命令彻查流言源头,格杀勿论。

· 但很快,震惊被深入骨髓的恐惧所取代。流言中的细节太过准确,精准地戳中了她最隐秘的罪行。她开始疑神疑鬼,觉得身边每一个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觉得先帝和云贵妃的鬼魂在阴影里注视着她。

· 她立刻下令封锁宫门,严禁任何消息传入皇帝耳中(但她不知道皇帝早已知道),并紧急召见她的心腹老太监和秘密掌控的暗卫首领,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扑杀流言,找出散播者。她的反应,近乎歇斯底里,反而更像是一种心虚的印证。

2. 皇宫内 - 皇帝萧景

· 他表现得出奇地“平静”,至少在表面上。他甚至会斥责那些在他面前战战兢兢提起流言的内侍:“无稽之谈,也值得惶惶?”

· 但这平静之下,是即将喷发的火山。他独自一人在养心殿时,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他捏着奏折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他最恐惧的噩梦成真了。这不是简单的政敌攻击,这是直指他统治合法性的核心!

· 他的反应比太后更冷酷且高效。他一边下旨严查“诽谤君上、扰乱民心”的奸佞,一边秘密调动忠诚于他的禁军和暗探,不是去扑杀流言(他知道已经杀不尽了),而是开始监控所有皇室成员、特别是王爷的府邸,并秘密罗列可能借此生事的朝臣名单。他预感到了风暴的到来,开始为武力镇压做准备。

3. 王府 - 皇叔萧珩

· 他的反应是狂喜与极度警惕的混合。他等待已久的时机终于来了!

· 他立刻闭门谢客,但在府内,他的幕僚和秘密联络的官员络绎不绝。他一方面极力撇清自己与流言的关系(表面功夫要做足),另一方面疯狂收集和分析流言的每一个版本,试图判断背后之人的实力和目的。

· 他意识到,这把火虽然烧得旺,但缺一个扛起大旗的正主(他不知道萧曦还活着)。他开始积极谋划,如何能让自己成为“拨乱反正”的领袖,如何在这乱局中攫取最大利益。他的动作变得频繁而隐秘。

4. 朝堂 - 大臣们

· 保皇派/太后党: 惊怒交加,纷纷上奏要求严惩造谣者,力陈皇帝乃天命所归,试图稳定朝局。但他们眼神中的慌乱出卖了他们。

· 清流/中立派: 陷入巨大的震惊和沉默。许多人开始回想皇帝登基前后的种种蹊跷,太后当年的强势,云贵妃和那个“夭折”孩子的模糊记载。他们不再轻易表态,开始观望,要求朝廷“彻查以正视听”的声音开始出现。

· 暗藏野心的/被打压的派系: 蠢蠢欲动,开始私下串联,将此视为扳倒当前统治集团的天赐良机。他们不一定相信流言,但他们乐于见到皇帝和太后的权威被动摇。

5. 顾家 - 意外的安全

· 正如您所料,顾家反而暂时安全了。

·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皇宫和王爷府。此刻如果皇帝或太后对顾家下手,无异于直接承认流言为真——正是因为顾家知道秘密,才要杀他们灭口。

· 皇帝不仅不能动他们,反而要做出姿态保护顾家(至少表面上),以示自己心中坦荡,不怕查证。顾知远和林氏在极度恐惧中,意外地获得了一层暂时的保护壳。但他们深知,这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假象,他们坐在了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

  用“真相”作为武器,一夜之间将看似固若金汤的皇权堡垒炸开了一道巨大的裂缝。恐惧、猜疑、野心在权力的核心迅速滋生蔓延。

太后方寸大乱,皇帝暗中调兵准备强硬镇压,王爷伺机而动想摘取果实,朝堂分裂,人心浮动。

风暴已经掀起,接下来,就看您如何驾驭这股巨浪,何时现身,给予那最终的一击了。 听风阁仍在暗处

上一章 复仇决心 折凤台最新章节 下一章 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