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城市的日常生活仿佛被赋予了新的色彩。林夕的工作室墙上贴满了《星途》的草图和新书的章节片段,两个创意灵魂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合作。
合作之初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周一下午,他们的第一次正式创作会议就陷入了僵局。
“女主角这里的选择不符合她的性格发展。”林夕坚持道,用红色记号笔在打印稿上圈出一段,“她不会这么轻易放弃自己的事业,即使为了爱情。”
陈默皱眉看着被标记的段落,“但这是基于我真实的经历,当年我确实为了出版社的要求修改了...”
“这不是自传,是小说。”林夕温和但坚定地打断,“读者需要看到一个逐渐找到勇气的过程,而不是突然的转变。”
陈默沉默片刻,最终点头,“你说得对。我让个人经历局限了角色的可能性。”他笑着摇头,“这就是为什么我需要你的视角。”
这种对话成为他们创作过程的常态。林夕从视觉叙事的角度切入,陈默则深耕情感深度和文字韵律。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周三晚上,林夕带来了一个突破性的想法:“如果我们不只是合作文字部分?书中女主角是设计师,为什么不在书中加入真实的设计元素?”
她展示了一套草图:可交互的封面设计、章节页的星轨图案、甚至还有二维码链接到星空主题的增强现实体验。
陈默被这个想法震撼,“这完全打破了传统出版的界限!但出版社会同意吗?”
“赵姐已经同意了。”林夕得意地笑道,“我昨天和她通过电话,她非常兴奋,认为这会成为出版界的创新之作。”
合作不仅限于创作内容,还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时间表:上午各自独立工作,下午共同创作三小时,晚上则完全放松,享受二人时光。这种结构既保持了创作效率,又避免了24小时相处可能产生的摩擦。
周五,出版社安排了第一次项目进度会议。赵姐看到他们的合作成果后惊叹不已:“这已经超出了普通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多媒体艺术品!”
会议决定,新书定名为《双星系统》,既指天文现象,也隐喻创作与爱情的双重关系。发布会计划在三个月后举行,届时将结合林夕的沉浸式设计举办一场星空主题的发布会。
会后,陈默带着林夕来到一家隐蔽的书咖。“庆祝一下?”他提议,眼神中有着难得的轻松。
书咖老板似乎是老熟人,直接引领他们到一个安静的角落。“老规矩?手冲曼特宁加海盐?”
林夕惊讶地挑眉,“你常来这里?”
“写作遇到瓶颈时就来这里。”陈默承认,“现在有了你,或许不需要独自来这里寻找灵感了。”
咖啡上来时,陈默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笔记本,“给你的。看看喜不喜欢。”
笔记本封面是手工制作的星空纸——正是他们在造纸工坊共同制作的那批。内页纸张厚实,适合绘画和书写。
“第一页有我写给你的话。”陈默提示道。
林夕翻开笔记本,第一页上是陈默熟悉的字迹:
“给林夕,我的星光指引: 感谢你照亮我的宇宙 愿我们的创作如双星环绕 永恒相伴,彼此成就 ——你的默”
林夕感动地抚摸那些文字,“我会用它来记录我们的创作过程。”
接下来的几周,他们的合作越发默契。林夕的工作室成了创意基地,墙上贴满了时间线和概念图。陈默逐渐学会了用视觉思维思考,而林夕也在他的指导下尝试写作。
一个雨夜,他们窝在沙发上审阅最新章节时,林夕突然问道:“你害怕吗?将如此个人的故事公之于众?”
陈默思考片刻,“曾经害怕。但现在有了你,我觉得分享真实比隐藏自我更加勇敢。”他握住她的手,“每个人的故事都有力量,我们的或许能鼓励他人勇敢去爱,去创造。”
林夕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她从茶几下抽出一份文件,“我起草了这个。”
文件标题是“星光计划”——一个旨在鼓励创意合作的非营利项目提案。他们可以用《双星系统》的部分收益资助艺术家的合作项目。
陈默阅读提案时,眼中闪着骄傲的光芒,“你什么时候准备的?”
“几个不眠之夜的结果。”林夕微笑,“灵感来自我们的经历。如果合作能让我们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为什么不让更多人体验呢?”
陈默立即拿出手机,“我现在就打电话给赵姐,出版社完全可以作为主办方之一。”
计划得到了出版社的热情支持。更令人惊喜的是,几家艺术基金会也表示愿意参与合作。《双星系统》不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创意项目。
随着项目推进,林夕和陈默的关系也更加深厚。他们学会了在创作分歧中尊重彼此的观点,在疲惫时相互支持,在突破时共同庆祝。
一个特别的夜晚,他们在阳台上搭建了临时“星空影院”,用投影仪在天花板上播放NASA的星系纪录片。依偎在毯子下,林夕轻声说:“从未想过创作能如此令人满足。”
陈默亲吻她的额头,“因为你不仅是创作者,更是启发者。知道吗?你最近的笑容比我们刚相识时更加灿烂。”
“因为找到了平衡。”林夕解释,“爱情与事业,独立与合作。就像双星系统,各自旋转却又相互环绕。”
纪录片结束时,陈默突然说:“下个月是我父母的忌日。我想带你回老家看看,也去给他们扫墓。你愿意吗?”
林夕握紧他的手,“当然。我很想见见养育了你的那片土地。”
这个邀请意味着更深层次的承诺,两人心照不宣。在星光下,他们静静相拥,感受着彼此心跳的节奏。
深夜,当林夕在工作室完善设计时,陈默端着热牛奶进来。“还在忙?”
“最后一点细节。”林夕展示屏幕上的设计:一个精巧的双星logo,将他们的名字首字母巧妙融合在星轨中,“我们的标志。”
陈默从口袋中取出一个小盒子,“恰好,我也有个标志要给你。”
盒子里是一对定制袖扣,造型正是林夕刚设计的双星标志。“下周末出版社年度晚宴,愿意作为我的正式伴侣出席吗?同时也是《双星系统》的首次非正式亮相。”
林夕假装思考,“让我看看日程...嗯,那周正好有空。”
笑声中,陈默为她戴上其中一枚袖扣作为胸针,“那么说定了。现在,我的合作伙伴,该休息了。星星也要睡觉的。”
关闭电脑前,林夕最后看了一眼设计图。两个交织的恒星,各自发光又彼此照亮,正如他们的关系——独立而相连,创造着比独自闪耀时更加璀璨的光芒。
窗外,真正的星空静静注视着人间这对创造者,仿佛早已预见到这场相遇。城市的灯火渐次熄灭,但创意之火和爱情之光仍在两扇相对的窗户后燃烧,照亮着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