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初夏的雨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张函瑞裹紧身上的黑色连帽衫,把鸭舌帽压得更低,怀里揣着刚录好的Demo光盘,快步走到录音棚门口的屋檐下。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溅起细密的水花,他看着手机里经纪人发来的消息——半小时后要去唱片公司敲定新专辑主打歌,司机临时堵车,而他为了避开蹲守的粉丝,没敢让助理跟来,此刻连把伞都没有。
就在他低头盘算着要不要冒雨跑向路口时,一把素色棉麻伞递到了他面前。“一起走?我往艺术街区方向,顺路的话送你一段。”男人的声音像雨后浸润的青石板,温和又带着点沉静。张函瑞抬头,撞进一双温柔的眼睛里,对方穿着简单的蓝白衬衫,帆布包里露出半截画筒,衣角还沾着些未干的颜料痕迹,眼神干净得像没被世俗打扰过。
“谢谢,麻烦你了。”张函瑞连忙道谢,把光盘更紧地揣在怀里,小心地躲进伞下。他习惯性地往伞沿缩了缩,却发现男人很自然地把伞往他这边倾斜,尽管自己的左肩很快被雨水洇出深色印记。聊天间张函瑞才知道,他叫张桂源,是附近画室的画家,刚结束一场户外写生。让张函瑞意外的是,对方全程没提过一句“你是不是那个歌手”,只从他偶尔聊起的旋律里,认真地问“这段编曲里的钢琴,是不是想突出温柔的感觉”。
从莫奈的睡莲谈到街头光影的层次。雨幕淅淅沥沥,把外界的喧嚣都滤成了背景音,伞下只剩彼此的声音,和偶尔落在伞面的雨声,这是张函瑞很久没感受过的、不被“名气”裹挟的轻松。
送完样片后,张函瑞特意让司机绕去张桂源的画室还伞。推开门的瞬间,他被墙上的画吸引——那是一组雨天的城市速写,有街角躲雨的小贩,有公交站台相拥的情侣,最后一幅竟是今天录音棚门口的屋檐,雨丝像被揉碎的银线,画面角落,他低头攥着光盘、压着帽檐的模样被细细勾勒,“这是……”张函瑞惊讶地转头,张桂源指尖还沾着一点钛白颜料,有些不好意思地笑:“当时觉得你把东西护得很紧,像在守护很重要的东西,很可爱,就随手画下来了。”
那把棉麻伞成了他们的连接。张桂源举办小型画展,张函瑞会特意换上便装,戴着口罩低调到场,在那幅《雨天》的画前站很久,听张桂源讲创作时的心境;张函瑞开演唱会,会悄悄给张桂源留一张后台通行证,看着他抱着画本坐在侧台,安安静静地把舞台上的灯光、观众的欢呼,还有他唱歌时的模样画进纸里。
散场后,张桂源把自己的外套披在他身上,手里还拿着一幅刚画好的小画:画里是黑暗中亮着的绿色海洋,舞台上的男孩握着话筒,眼里有光。“不管有没有聚光灯,你唱歌的时候,本身就很亮。”他说这话时,眼神和第一次递伞时一样,干净又认真。
那天之后,他们再也没掩饰过对彼此的心意。张桂源的告白很认真,他说,“遇见你的那天,雨都变温柔了。”让张函瑞很心动,虽然已经心动过了。
原来最好的遇见,从不怕身份差异,就像这场雨,看似打乱了行程,却恰好让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伞下找到了彼此,找到了真正的爱,也找到了他人的支持与肯定。
爱,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