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三日,风谣几乎将所有心神都浸入了那卷冰系法诀之中。
玉简内的内容远比她想象更为深奥。那并非简单的灵力外放凝结成冰,而是涉及了更为精妙的灵力运转路线、手印变幻以及与天地间寒意的共鸣牵引。每一道符文,每一个运功周天,都需耗费极大心力去理解和记忆。
她不再终日枯坐洞前,而是常常对着玉简比划,指尖生涩地掐着诀,体内灵力沿着陌生的经脉路径小心翼翼运转,时常因偏差而引得经脉抽痛,或是掐诀失误导致凝聚的寒气骤然消散。
雪狸窝附近,时常能见到她对着空气或冰壁练习的身影,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反复演练同一个手印,口中念念有词,皆是玉简上的晦涩口诀。
云止虽从未现身指点,但风谣能感觉到,偶尔会有一缕极淡的神识扫过,在她运功出现明显谬误时,洞内会传来一声冰冷的轻咳。她便立刻明白过来,赶紧调整。
这日,是三日之期的最后一日。
风谣站在洞府前那片光滑的冰面上,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压下心中的紧张。她面前数丈外,立着一根她昨日从远处搬来的、半人高的黝黑岩石。
她闭上眼,回忆玉简要义,体内灵力开始按照特定路线加速运转。周遭温度悄然下降,细小的冰晶开始在她周身空气中凝结、飞舞。
她双手抬起,十指如穿花蝴蝶般飞快变幻,结出一个又一个复杂而古朴的手印。指尖流淌过淡蓝色的灵光,与周围寒气相互呼应。
“凝!”
随着一声低喝,她双手猛地向前一推!
只见她身前寒气急速汇聚,瞬间凝结成三枚长约尺许、锋锐无匹、通体剔透的棱形冰刺!冰刺边缘流转着凌厉的寒光,带着刺骨的锐意,猛地朝那块岩石疾射而去!
嗤!嗤!嗤!
三声略显沉闷的响声几乎同时响起。
冰刺精准地命中了岩石。然而——
岩石并未如预想中那般被击碎或洞穿。三枚冰刺仅有小半截没入了石体,大部分还露在外面,且冰刺尾部形状并不规整,显然灵力输出后劲不足。很快,那三枚冰刺便因结构不稳而“咔嚓”碎裂,只在岩石表面留下三个浅坑和一些冰屑。
威力远不如玉简中所描述的那般强劲。
风谣看着那结果,方才因成功凝出冰刺而生出的些许喜悦瞬间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沮丧。她果然还是太笨拙了。
“灵力运转,迟滞于手少阳经。结印速度,慢。”云止冰冷的声音如期而至,精准地点出问题,“与天地寒息共鸣不足,徒耗自身灵力,威力十不存一。”
每一个字都像冰锥,扎在风谣心上。她低下头:“弟子愚钝。”
“愚钝尚有药可医,懈怠无可救。”洞内的声音毫无波澜,“此法诀名‘寒锋诀’,非是让你堆砌冰坨。其意在‘锋’,在凝练,在迅疾,在一击破敌。你凝出的,是何物?”
风谣脸颊发烫,无言以对。
“继续。”云止丢下两个字,便再无声音。
风谣抿紧嘴唇,压下心头的失落,再次凝神,回忆刚才的每一个细节,寻找云止所说的迟滞之处和共鸣不足的原因。
一次,两次,三次……
她不断重复着施展寒锋诀的过程。灵力一次次耗尽,又一次次勉强恢复。双手因反复结印而变得酸痛,经脉也因灵力的不断冲击而隐隐作痛。
但她没有停下。
她开始尝试调整灵力输出的节奏,不再一味求快,而是更注重流畅度。她放慢结印速度,力求每一个手印都精准到位,感受指尖与寒气沟通的那种微妙感应。
日落月升,昆仑的夜晚更加寒冷。
风谣依旧在冰面上反复练习着,呼出的白气瞬间成霜。她的动作渐渐褪去最初的生涩,变得流畅了几分。凝聚出的冰刺,虽然威力提升依旧有限,但形态越发规整,速度也快了一丝。
当她不知第几次耗尽灵力,瘫坐在冰面上喘息时,洞内忽然又传出一句:
“意至而灵至,非灵至而意随。你的念头,需走在灵力之前。”
风谣怔住,反复咀嚼着这句话。
意至而灵至……念头走在灵力之前……
她似有所悟。再次施展时,她不再急于运转灵力,而是先于脑海中清晰无比地勾勒出冰刺成型的每一个瞬间,想象那股锐不可当的“锋”意,随后,才引导灵力随之而动!
这一次,三枚冰刺凝聚的速度明显快了一线,破空之声更显尖锐,猛地钉入岩石!
虽然仍未完全击穿,但入石深度明显增加了寸许!且冰刺结构稳固,并未立刻碎裂!
有效!
风谣眼睛一亮,顾不上疲惫,再次投入练习之中。
深夜,当风谣终于力竭,准备返回雪狸窝时,她对着洞口行礼,声音带着疲惫,却也有了一丝不同的意味:“弟子今日功课已毕。”
洞内沉默片刻,淡淡道:“明日辰时,凝冰十枚,需同时激发,皆需入石三分。”
功课再次加重。
风谣却只是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应道:“是。”
她转身离开,脚步沉重,背脊却挺得笔直。
洞府内,云止面前,那局残棋之上,代表白子的冰晶微光,似乎比往日更亮了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