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斜斜地洒在书桌上,顾知微将最后一张佛罗伦萨的明信片轻轻插进相框。她伸手拿起骨瓷杯,抿了一口还带着焦香的手冲咖啡。窗帘被风吹得微微飘动,窗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一段熟悉的钢琴旋律从音响里流淌出来——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这是她每次备课时必听的曲子,据说当年达芬奇作画时也喜欢这样的古典乐。
鼠标点击了几下,《达芬奇手稿解密》的PPT被打开了。她翻到一张《岩间圣母》的局部图,指尖划过屏幕上那双温柔低垂的眼睛。“今天讲达芬奇,”她轻声对自己说,“从他的画作入手,再带出他的科学思维。”
正准备继续整理资料,笔记本突然发出“叮”的一声提示音。她皱了皱眉,点开直播平台的消息栏。
“顾老师,您好。我是陆衍的工作室,想邀请您为陆先生上私人艺术课程。报酬方面可以详谈。”内容很简洁,但配图却让她愣了一下。
照片上是一幅素描,线条干净利落,构图精准,画的是《岩间圣母》中天使的脸部局部。虽然有些细节不够到位,但整体神韵捕捉得不错。
她盯着那幅画看了好一会儿,又扫了一眼消息发送时间——昨天晚上十一点四十七分。
“这人还挺认真的。”她低声说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键盘边缘。她当然知道陆衍是谁,娱乐圈顶流,几乎每次热搜都有他名字,但她从没关注过这些。
她关掉消息页面,继续整理PPT。可不知怎么的,那幅素描的画面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她摇了摇头,自嘲地笑了笑:“又不是没见过粉丝临摹我的讲解作品。”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
“小顾啊,我刚收到陆衍工作室的私信。”电话那头是苏姐的声音,“你最近不是一直想找机会转型嘛?这可能是个机会,但千万要谨慎。”
“苏姐,我就是个讲艺术史的博主,跟明星扯不上关系吧?”顾知微一边说着,一边把针织衫的领口扯松了些。
“人家可是亲自发的私信,不是助理也不是经纪人。而且你看他发的那张画,是真的下功夫了。”苏姐顿了顿,“我觉得这个人,有点不一样。”
“嗯……我再看看吧。”顾知微挂掉电话,目光落在桌上的笔记本上。她犹豫了一下,点开那个私信界面,截图保存后设成了桌面壁纸。
阳光偏移了一些,照在她的侧脸上。她深吸一口气,打开了新的文档,开始写一份简单的教学大纲。
一个小时后,她已经坐在镜头前,调试好了设备。
摄像头亮起的瞬间,她调整了下坐姿。她穿着一件淡青色的高领毛衣,头发随意扎在脑后,妆容清淡,整个人透着一股知性气质。
“测试画面没问题,音量正常。”她对着麦克风说了两句,确认一切无误。
不一会儿,对话框弹出一条消息:“顾老师,您好。我是陆衍。”
她点开了视频通话请求。
画面接通的刹那,她愣了一下。
出现在镜头里的人穿着一件黑色连帽卫衣,脸庞干净俊朗,眼神清澈却带着一丝紧张。他的背景不是她预想中的豪华装饰,而是一面纯白的墙壁,墙角处随意地放着几个画板和一本摊开的素描本。
“你好。”她点了点头,语气平静。
“顾老师,谢谢您愿意接受这次试讲。”陆衍的声音比电视上听到的更温和一些,“其实我很久以前就在看您的视频,从《蒙娜丽莎》的秘密到《春》的隐喻,每期都认真看过。”
顾知微微微挑眉,心里有些意外。她见过太多“粉丝”,但能说出具体作品的,还真不多。
“所以你真想学艺术?”她问。
“我想真正懂得它。”陆衍的语气很认真,“不只是技法,还有背后的意义。”
这句话让顾知微多看了他一眼。她见过太多人学画画只是为了装点门面,但陆衍的眼神里,有一种她许久未见的真诚。
她顿了顿,打开了PPT,开始讲解达芬奇的早期作品。
“你刚才那幅素描,画的是《岩间圣母》里的天使。”她说,“但你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
陆衍立刻凑近了镜头:“什么细节?”
“天使的眼神。”她指着屏幕,“不是对圣母的虔诚,而是对人类命运的悲悯。达芬奇在画这幅画时,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对宗教的信仰开始动摇,转而投向科学与人性。”
陆衍听得入神,连呼吸都轻了些。
“所以,”她继续说,“如果你只是模仿外形,永远无法理解达芬奇真正的艺术精神。”
他说不出话来,只觉得内心深处有什么东西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顾老师,”他忽然开口,“您相信吗?我临摹《岩间圣母》已经三年了。”
“所以你连明暗交界线都分不清?”她挑眉,手指悬停在关闭按钮上。
“正因分得清,我才知道自己缺的是理解力,而不是技巧。”陆衍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
顾知微怔住了。
她看着这个顶流明星,第一次认真打量起他来。那双眼睛,不像是作秀,更像是一个真正求知若渴的学生。
她轻轻叹了口气,说:“好吧,那就先上一节课试试。”
窗外,梧桐叶缓缓飘落,正好映在陆衍眼角微微上扬的笑涡里。
视频通话结束后,顾知微没有立刻关闭摄像头。
倒影中,她的耳尖微微泛红。她自己都没意识到,刚刚那句话出口时,心跳快了一拍。
她关掉软件,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街道。
手机再次震动了一下,是系统通知。
“您有新的私信,请查收。”
她低头看了一眼,却没有立刻点开。
她走到书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通讯录里父亲的号码。
“爸,你说……如果有人真的想懂艺术,该不该给他一个机会?”她轻声问,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窗外的风轻轻吹进来,带着初春的凉意。
她转身坐下,重新打开电脑,搜索栏自动补全了她刚才输入的一半句子:“达芬奇 光的美学意义”。
她正准备继续查资料,屏幕突然跳出了一个新的通知。
“陆衍已申请预约下一节课程,请确认。”
她看着那个通知,嘴角微微上扬。
\[正文完\] | \[未完待续\]顾知微关掉视频通话时,手指还悬在鼠标上。屏幕倒映出她微微蹙起的眉心,咖啡杯沿留着半圈浅淡的唇印。
她起身拉开窗帘,阳光一下子涌进来。手机又震动了一下,还是陆衍的消息提示,这次是系统自动提醒:“预约课程将在24小时内过期”。
她没点开,转身走向书架。指尖扫过一排艺术史书籍,停在父亲送的那本《达芬奇笔记》上。书脊已经有些泛黄,但边角依旧整齐——那是他退休前最后一任学生送给他的纪念礼物。
“爸,你说……”她低声说着,却没继续说下去。窗外风大了些,吹得她毛衣袖口轻轻晃动。
她拿起手机,点开直播平台的私信界面。输入框刚跳出光标,一条新消息就弹了出来:
【陆衍:顾老师,我重新临摹了《岩间圣母》,可以再请您指点一次吗?】
她盯着这句话看了几秒,回复只有一句:“明天下午三点,准时开课。”
发送后,她把手机放下,走到书桌前,打开文档,开始准备新的教学内容。光标在标题栏闪烁了一会儿,她敲下几个字:
**《达芬奇的光与影:不只是绘画》**
第二天下午两点五十九分,顾知微已经坐在镜头前。她换了一件米白色的针织衫,头发比昨天更整齐些,妆也略化了一些。
摄像头亮起的瞬间,她调整了麦克风的位置。屏幕上显示陆衍还未上线,但她已经打开了PPT。
三分钟后,视频请求弹了出来。
她点了接受。
画面接通的刹那,她再次怔了怔。
这一次,陆衍坐在画室中间,身后是一整面墙的落地窗,阳光从侧面洒在他脸上。他穿着一件深灰色衬衫,袖子随意卷到手肘,手里拿着一本笔记本。
“顾老师。”他轻声打招呼,声音比昨天更加沉稳。
“你今天来得晚了。”她语气平静,目光扫过他手里的笔记本。
“抱歉,我在等一位老师。”他说,“现在才结束。”
她挑眉,“什么老师?”
“素描老师。”他笑了笑,“我约了他上午十点,结果讲得太投入,忘了时间。”
顾知微愣了一下,随即轻笑,“你还请了别的老师?”
“是啊。”他点头,“但我最想听的,还是您的课。”
她说不出话来,顿了顿,打开PPT,“那就开始吧。”
他立刻坐直了身体,眼神认真地盯着屏幕。
她翻到一张《救世主》的高清图,指着水晶球上的光点,“你知道这幅画里,达芬奇是如何处理‘光’的吗?”
他点头,“他没有用传统的‘神圣光源’,而是让光来自水晶球本身。”
“很好。”她嘴角微扬,“那你知道,这象征了什么?”
他沉吟片刻,忽然开口:“不是上帝赋予世界光,而是世界本身就有光。”
她怔住了。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只有风吹动窗帘的声音。
“你从哪看到的解释?”她问,语气第一次有了波动。
“不是谁告诉我的。”他看着她,“是我自己慢慢看出来的。”
她说不出话来,手指轻轻点了点鼠标。
下一幅图是达芬奇的手稿局部放大,笔迹凌乱却充满力量。她指着其中一段文字,“你能读出这段话的意思吗?”
他凑近屏幕,仔细辨认了好一会儿,低声念出:“美……不在于装饰,而在于它如何照见人心。”
她看着他,眼神第一次柔和下来。
“你真的……不是来作秀的。”她轻声说。
“我不是。”他回答得很快,也很坚定,“我想懂的,不只是画,而是它们为什么能让人流泪。”
她看着他,很久没有说话。
窗外的风更大了,梧桐叶拍打着玻璃,像是某种无声的鼓掌。
“那我们继续。”她轻声说,打开了下一页PPT。
他点头,眼神亮得像初春的阳光。
课程结束时,已是傍晚。
“谢谢您今天愿意教我。”陆衍说,声音很轻。
“是你值得。”她顿了顿,补充一句,“谢谢你,给我一个重新看艺术的机会。”
他说不出话来,只觉得胸口某处微微发烫。
窗外,暮色温柔,城市的灯火一盏盏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