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国家队训练馆依旧在薄雾般的晨光中苏醒。孙颖莎比平日早了半小时抵达,刘指导的“惩罚性”加练还在持续。她径直走向自己的球台,放下球拍包,准备热身。
就在她伸手去拿水杯时,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挡板边缘。那里,静静地躺着一盒热牛奶,包装上还带着自动贩卖机特有的冷凝水珠,但触手已是温热。她微微一怔,平时这个位置总是空无一物,或者只有她自己的水瓶。
脑海中闪过昨夜在角落冰敷时的场景,以及那道匆匆离去的背影。她没有说话,甚至连表情都没有任何变化。那双清澈的眼睛仅仅在那盒牛奶上停留了不到两秒,便移开了。她拿起自己的水杯,拧开盖子,喝了一口水,然后开始她一板一眼的热身。那盒牛奶,就像一个被遗忘的物件,依旧躺在那里,无人问津。
王楚钦踏入训练馆时,孙颖莎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热身动作。他一眼就看到了球台边那盒牛奶,心头不由得一紧。她没拿走。他不知道是她没发现,还是……根本不屑一顾。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失望,有恼火,却又夹杂着一丝微不可察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紧张。
他走到自己的球台,将球拍包重重地放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没有看孙颖莎,只是闷声不响地开始热身,动作带着几分赌气般的粗野。
刘指导走过来,扫了一眼两人,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知道这两人之间的僵局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打破,但眼下奥运积分赛迫在眉睫,他必须想办法让他们尽快磨合。
“开始吧。”刘指导言简意赅,示意陪练教练发球。
混双对练再次开始。
气氛依旧压抑得令人窒息。球台两端,两人像两座孤岛,各自为战。王楚钦的进攻依旧势大力沉,却缺乏变化;孙颖莎的防守则密不透风,反击犀利,但少了以往的衔接流畅感。
“砰!”
王楚钦一记正手直线拉球,力道十足,却因为站位稍显靠后,导致球的弧线略高,被陪练教练抓住机会,反手一板斜线,直接打在了王楚钦来不及回防的空当。
“出界!”陪练教练喊道。
王楚钦懊恼地甩了甩头,他知道自己又犯了老毛病。这种球,如果他能再向前半步,或者拉球时多压一点弧线,就不会给对手留下反击的空间。可他总是习惯性地在进攻后,重心回位稍慢,导致防守面积缩小。
刘指导站在场边,没有说话,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已经不止一次指出王楚钦的这个习惯性漏洞,可他总是屡教不改。
就在王楚钦准备发球时,一个清冷的声音突然在训练馆内响起。
“王楚钦。”
王楚钦的动作猛地一顿。他不可置信地抬起头,看向球台对面的孙颖莎。这是她今天第一次主动开口,也是自昨天那句“彼此彼此”之后,他们之间第一次正常的对话。
孙颖莎的表情依旧平静,她没有看他,只是将目光投向球台,仿佛在分析着什么。“你反手衔接正手时,重心略微偏左,导致中路靠右的防守区域出现空当。”她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性,“下次侧身攻球后,回位时可以尝试将重心稍稍向右调整,或者向中路移动半步,覆盖这个区域。”
她用的是纯粹的战术术语,没有一丝个人情绪,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分析一个技术缺陷。
王楚钦彻底愣住了。他没想到孙颖莎会突然开口,更没想到她指出的,竟然是他最隐蔽、最顽固的习惯性漏洞。这个漏洞,刘指导说过,陪练教练也提过,但他总觉得是小问题,或者在比赛中可以靠速度弥补。可孙颖莎的分析,精准到他无从反驳。
他盯着孙颖莎那张清冷的侧脸,她此刻正低头整理着球网,仿佛刚才的话并非出自她口。他心里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有被看透的恼火,有被指正的不服,但更深处,却是一种被触动的惊愕。她竟然观察得如此细致,连他自己都快忽略的细节,她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听到没有?”刘指导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莎莎说得对!你这个毛病,我说了多少次了!”
王楚钦喉结滚动了一下,嘴唇动了动,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他只是狠狠地咬了咬牙,重新站好位,拿起球,准备发球。
“砰!”
他发了一个短球,然后迅速调整重心,按照孙颖莎刚才说的,在侧身攻球后,有意识地将重心向右移动了半步,覆盖中路区域。
陪练教练回球,果然是斜线,直奔王楚钦刚才的空当。但这一次,王楚钦提前到位,反手一板快撕,球带着强烈的旋转,擦着网,成功回击!
“好球!”刘指导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惊喜。
王楚钦自己也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只是简单的一个调整,效果竟然如此立竿见影。他下意识地看向孙颖莎,而她,也恰好抬起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
她的眼神依旧平静,但王楚钦却在那一瞬间,仿佛捕捉到了一丝极淡的、如冰雪初融般的微光。那不是赞许,也不是得意,而是一种纯粹的、对战术执行成功的认可。
王楚钦的心脏没来由地跳了一下。他迅速移开视线,耳根却不受控制地微微发热。他嘴上没说什么,但身体却诚实地记住了这次成功的配合。
接下来的训练中,王楚钦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习惯。每一次侧身攻球后,他都会努力将重心向中路靠拢,或者在跑动中多注意那个曾经的“空当”。而孙颖莎,也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改变,在回球时,她的落点和线路开始更加精准地配合王楚钦的进攻节奏。
虽然两人之间依旧没有语言交流,但球台上的默契,却在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他们的失误率明显降低,球的衔接也变得更加流畅。
“不错!”刘指导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才像个混双组合的样子!”
王楚钦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这种感觉,与他单打赢球时的酣畅淋漓不同,它更内敛,更深沉,仿佛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时,所产生的一种微妙的共鸣。
他再次看向孙颖莎,她正在收拾球拍,动作依然一丝不苟。阳光透过训练馆巨大的玻璃窗,洒在她清瘦的背影上,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那盒热牛奶,此刻已经被收走了,不知道是被她带走,还是被保洁阿姨清理。
王楚钦的目光落在她手腕上,那里没有冰袋,也没有任何异样。他不知道她昨夜的伤势是否缓解,也不知道她是否喝了那盒牛奶。他只知道,今天,他们之间那道冰冷的墙壁,似乎被她用一个专业的战术建议,悄悄地凿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而这道缝隙,或许是他们走向真正配合的,第一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