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雾锁青潭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灯盏渡河

雾锁青潭

雾锁青潭

县城边缘的老槐树把影子投在斑驳的院墙上,像幅褪色的水墨画。林深抱着已经睡熟的小女孩站在院门口,指腹反复摩挲着门环上那道浅浅的刻痕——这是三年前他离开时,特意为自己留的记号。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带着樟木香气的风扑面而来,王阿婆端着搪瓷碗的身影从堂屋走出来,看见他的瞬间,碗里的姜汤晃出细碎的涟漪。

“回来了。”王阿婆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把姜汤递到他手里,目光落在他胳膊上那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玉兰印记上,眼底的担忧像潮水般涌上来,“这印记...阿玉她...”

林深摇摇头,把小女孩轻轻放在堂屋的藤椅上,掖了掖她身上的薄毯。小女孩攥着绣帕的手依然没松,银线绣的玉兰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像落在掌心的星星。“阿玉和秀雅走了,走得很安心。”他捧着温热的姜汤,指尖的凉意被驱散,“她们留在青潭的‘念’,不是要困住谁,只是想让人记住她们的故事。”

王阿婆叹了口气,坐在他对面的竹凳上,枯瘦的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我就知道,那两个姑娘心善,不会害人的。”她望着窗外渐渐沉下的夜色,眼神飘得很远,“二十年前,青潭镇还不是现在这模样。那时候桥是新修的,水是清的,镇上的人都靠着青潭河过日子。阿玉她娘是镇上最好的绣娘,绣的玉兰花能引来蝴蝶;秀雅她爹是撑船的,竹篙一点,船就能顺着河漂出老远。”

林深握着姜汤的手紧了紧,这是他第一次听到阿玉和秀雅的过往。背包里的日记本似乎感应到了什么,轻轻动了一下,纸页摩擦的声音在安静的堂屋里格外清晰。

“后来呢?”他轻声问,目光落在小女孩脸上,她眉头微蹙,像是在做什么不安的梦。

“后来啊...”王阿婆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浓浓的惋惜,“一场大水,把青潭镇的大半房子都冲垮了。阿玉她娘为了救一个被困在绣坊里的孩子,再也没出来;秀雅她爹撑着船去救人,船翻了,也没回来。那时候阿玉才十岁,秀雅八岁,两个孩子就这么成了孤儿,靠着镇上人的接济过活。”

林深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疼得厉害。他想起日记本里阿玉写的那些话,“今天秀雅又偷偷哭了,她说想爹了”“我要好好学绣花,以后挣钱养秀雅”,那些稚嫩的字迹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委屈和坚强。

这时,小女孩突然哼唧了一声,从梦里醒了过来。她揉着眼睛,看见王阿婆,怯生生地喊了一声“阿婆”。王阿婆立刻露出慈爱的笑容,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头,“囡囡不怕,这里安全了。”

小女孩点点头,目光落在林深手里的竹灯笼上,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林深哥哥,我们什么时候再回青潭镇啊?我想给阿玉姐姐和秀雅姐姐送灯笼。”

林深蹲下身,轻轻擦掉她脸上的泪痕,“等我们准备好,就回去。到时候,我们带好多好多灯笼,让青潭镇的每个角落都亮起来。”

小女孩重重地点头,小手紧紧抓住他的衣角,像是怕他跑掉。王阿婆看着这一幕,眼眶微微发红,“你们要回青潭镇,可得好好准备准备。那地方现在邪门得很,每年都有几个人进去了就再也没出来。”她转身走进里屋,过了一会儿,手里拿着一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走出来,小心翼翼地递给林深,“这是阿玉她娘当年绣的一幅玉兰图,阿玉走之前,托我好好保管,说以后要是有机会,就交给一个能帮她们完成心愿的人。我想,这个人就是你。”

林深接过红布包,入手沉甸甸的。他打开红布,一幅绣着玉兰的丝绢映入眼帘。丝绢上的玉兰花栩栩如生,花瓣上还沾着细小的露珠,像是刚从枝头摘下来的一样。绣线的颜色很特别,不是普通的丝线,而是用青潭河的水浸泡过的彩线,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蓝光。

“阿玉她娘的绣工真好。”林深忍不住赞叹道,指尖轻轻拂过丝绢上的花瓣,像是在触摸一件稀世珍宝。

王阿婆点点头,“阿玉她娘绣的花,不仅好看,还能驱邪。当年青潭镇闹瘟疫,就是她绣了好多玉兰香囊,分发给镇上的人,瘟疫才慢慢平息的。”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幅玉兰图,还有一个秘密。阿玉说,只要找到合适的时机,用青潭河的水浸泡这幅图,就能看到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

林深心里一动,他隐隐觉得,这幅玉兰图或许就是解开青潭镇秘密的关键。他把玉兰图小心地收进背包里,和日记本放在一起。刚放好,日记本又轻轻动了一下,这次的动静比之前更大,像是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钻出来。

“对了,还有一件事。”王阿婆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镇上的老木匠李伯,当年给阿玉和秀雅做过一个木盒子,说里面装着能保护她们的东西。后来大水把李伯的房子冲垮了,那个木盒子也不见了踪影。要是你们能找到那个木盒子,说不定能帮上大忙。”

林深把这些信息一一记在心里,他知道,要想完成阿玉和秀雅的心愿,让青潭镇重见光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看了一眼窗外,夜色已经很深了,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地上铺了一层银霜。

“阿婆,谢谢您告诉我们这么多。”林深站起身,对着王阿婆深深鞠了一躬,“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完成阿玉和秀雅的心愿,让青潭镇恢复往日的样子。”

王阿婆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孩子,我相信你。夜深了,你们早点休息吧,明天我带你们去镇上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关于李伯和木盒子的线索。”

林深抱着小女孩走进里屋,把她放在柔软的床上。小女孩很快又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甜甜的笑容,像是梦见了阿玉和秀雅。林深坐在床边,看着她熟睡的脸庞,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青潭镇的雾散掉,让那些被困在里面的“念”都能得到安息。

他从背包里拿出日记本,借着窗外的月光,慢慢翻开。日记本的纸页已经有些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他一页一页地看着,阿玉和秀雅的身影在他脑海里越来越清晰。看到最后一页,他愣住了,那一页上没有字,只有一朵用银线绣的玉兰花,和小女孩手里的绣帕上的玉兰花一模一样。

就在这时,日记本突然发出一阵淡淡的蓝光,蓝光笼罩着整个房间。林深惊讶地发现,那朵绣在纸上的玉兰花竟然慢慢绽放开来,花瓣上还渗出了细小的水珠。水珠滴落在地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像是青潭河的水在流淌。

他正看得入神,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敲门,又像是有人在低声哭泣。他站起身,走到门口,小心翼翼地打开一条门缝。

门外空无一人,只有那棵老槐树的影子在风中摇晃。但那奇怪的声音还在继续,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像是就在耳边。林深握紧了手里的竹灯笼,推开门走了出去。

月光下,老槐树的枝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林深顺着声音的方向走去,走到院墙边,他发现声音是从墙根下传来的。他蹲下身,仔细一听,原来是墙根下的一个小洞里传来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像是有人在说什么,但又听不真切。

他犹豫了一下,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树枝,小心翼翼地拨开洞口的杂草。洞口不大,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但那奇怪的声音更清晰了,他隐约听到了“灯笼”“青潭”“玉兰”这些词语。

就在这时,背包里的玉兰图突然发出一阵红光,红光透过背包,照在洞口上。洞口里的声音突然变得清晰起来,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带着浓浓的悲伤,“我的玉兰...我的孩子...谁来救救她们...”

林深心里一震,这个声音,和他在青潭镇听到的阿玉的声音很像。他刚要开口说话,红光突然消失了,洞口里的声音也随之消失了。

他站起身,看着洞口,心里充满了疑惑。刚才那个声音到底是谁的?是阿玉的娘吗?她为什么会被困在这个小洞里?

他正想着,突然感觉身后有人拍了他一下。他猛地转过身,看见王阿婆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盏油灯。“你在这里干什么?”王阿婆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担忧。

林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王阿婆,王阿婆听完,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起来。“那个洞口...是当年阿玉她娘救孩子的地方。”她的声音颤抖着,“那场大水,阿玉她娘就是在这个洞口把孩子推出来的,自己却被埋在了里面。这么多年了,她的‘念’还在这里...”

林深这才明白,刚才那个声音,真的是阿玉的娘的“念”。他看着洞口,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让她的“念”得到安息。

“阿婆,我们明天就去找李伯的木盒子,还有青潭河的水,我要解开玉兰图的秘密,让阿玉的娘、阿玉和秀雅都能得到安息。”林深坚定地说。

王阿婆点点头,眼里含着泪水,“好孩子,谢谢你。”

第二天一早,林深和小女孩跟着王阿婆来到了县城的老街。老街很窄,两旁的房子都是青砖灰瓦,充满了年代感。街上的人不多,偶尔能看到几个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

王阿婆带着他们来到一家木匠铺前,铺子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里面忙活,看到王阿婆,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走了出来。“阿婆,你怎么来了?”老人的声音很沙哑。

“李伯,我带了两个人来,想向你打听点事。”王阿婆指着林深和小女孩说。

李伯看了看林深和小女孩,目光落在林深胳膊上的玉兰印记上,眼神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你是...林深?”

林深惊讶地看着李伯,“您认识我?”

李伯点点头,“三年前,你离开县城的时候,我见过你。那时候,你还帮我修过木匠铺的门。”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胳膊上的印记,是阿玉给你弄的吧?”

林深点点头,“是的,阿玉说这个印记能保护我。”

李伯叹了口气,“阿玉这孩子,苦命啊。”他转身走进铺子里,过了一会儿,手里拿着一个布满灰尘的木盒子走出来,“这就是当年我给阿玉和秀雅做的木盒子,当年大水把铺子冲垮了,我以为这个木盒子已经丢了,没想到前些天整理东西的时候,竟然在角落里找到了它。”

林深接过木盒子,入手很沉。木盒子的表面刻着精美的玉兰花纹,和阿玉绣的玉兰花一模一样。他打开木盒子,里面装着一些绣线和针,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是阿玉的字迹,“李伯,谢谢您给我们做的木盒子,我们会好好保管它的。等我们长大了,一定要报答您。”

看着纸条上的字迹,林深的眼眶微微发红。他把木盒子小心地收进背包里,对着李伯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李伯。我们一定会好好利用这个木盒子,完成阿玉和秀雅的心愿。”

李伯点点头,“好孩子,你们一定要小心。青潭镇的雾,不是那么容易散掉的。”

离开木匠铺,王阿婆又带着他们来到了县城的河边。河边有很多人在洗衣服、洗菜,河水很清澈,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这就是青潭河的支流,从这里坐船,就能到青潭镇。”王阿婆指着河面上的一艘小船说。

林深看着河水,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解开青潭镇秘密的时刻,越来越近了。他从背包里拿出玉兰图,准备用河水浸泡一下,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秘密。

就在他把玉兰图放进水里的时候,河水突然变得浑浊起来,水面上泛起了一层淡淡的雾气。雾气越来越浓,很快就笼罩了整个河面。林深感觉手里的玉兰图在微微发烫,他赶紧把玉兰图从水里拿出来,发现玉兰图上的玉兰花竟然变成了红色,像是染上了血。

“不好,这雾气有问题!”王阿婆突然大喊一声,拉着林深和小女孩往后退。

林深抬头一看,发现雾气里竟然出现了一些模糊的身影,像是当年在大水里死去的人。他们的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朝着林深他们扑过来。

林深赶紧握紧手里的竹灯笼,烛光在雾气里晃动着,发出微弱的光芒。那些模糊的身影一碰到烛光,就立刻消失了。但雾气越来越浓,更多的身影从雾气里钻出来,朝着他们扑过来。

小女孩吓得紧紧抱住林深的腿,哭着说:“林深哥哥,我害怕。”

林深把小女孩抱起来,安慰道:“别怕,有哥哥在。”他转头看向王阿婆,“阿婆,我们该怎么办?”

王阿婆皱着眉头,想了想说:“这雾气是当年死去的人的‘念’形成的,它们被困在青潭河的支流里,一直无法安息。要想驱散它们,必须用阿玉她娘绣的玉兰图,还有你手里的竹灯笼。”

林深点点头,把玉兰图展开,举在手里。玉兰图上的红色玉兰花在烛光的照耀下,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光芒照在雾气里的身影上,那些身影发出一阵凄厉的叫声,慢慢消失了。

雾气渐渐散去,河水又恢复了清澈。林深松了一口气,把玉兰图收起来,发现玉兰图上的玉兰花又变回了原来的颜色。

“太好了,我们成功了!”小女孩高兴地拍手叫好。

王阿婆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来,阿玉她娘的玉兰图真的能驱邪。有了它,我们回青潭镇就更有把握了。”

林深看着手里的玉兰图,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只要有玉兰图、竹灯笼和木盒子,还有他和小女孩的决心,一定能解开青潭镇的秘密,让那些被困在里面的“念”都能得到安息。

当天下午,林深、小女孩和王阿婆就准备好了一切,坐上了前往青潭镇的小船。小船在青潭河上慢慢行驶,两岸的风景很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但林深知道,越靠近青潭镇,危险就越大。

小船行驶了大约两个小时,终于到达了青潭镇的码头。码头很破旧,上面长满了杂草。青潭镇的雾比他们上次来的时候更浓了,整个镇子都笼罩在雾气里,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

林深抱着小女孩,握紧手里的竹灯笼,小心翼翼地走上码头。王阿婆跟在他们身后,手里拿着玉兰图。刚走了几步,就听到雾气里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哭,又像是有人在笑。

“小心点,这雾气里有问题。”林深提醒道,把竹灯笼举得更高了。烛光在雾气里晃动着,照亮了前方的路。

他们沿着码头往前走,走到青潭桥的时候,突然看到桥头上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身影穿着蓝色的布衫,梳着低马尾,手里攥着半块绣帕,正是阿玉。

“阿玉姐姐!”小女孩高兴地喊了一声,想要跑过去。

林深赶紧拉住她,“别过去,她可能不是真正的阿玉。”

阿玉的身影慢慢转过身,脸上带着悲伤的表情,“林深哥哥,我好冷,我好孤独。你带我离开这里吧。”

林深看着她的眼睛,发现她的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和上次见到的阿玉完全不一样。他知道,这是阿玉的“念”被雾气影响了,变得邪恶起来。

“阿玉,你醒醒,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林深轻声说,把玉兰图举在手里,“这是你娘绣的玉兰图,她一直在看着你,她希望你能得到安息。”

玉兰图上的玉兰花在烛光的照耀下,发出了淡淡的蓝光。蓝光照在阿玉的身影上,阿玉的身影发出一阵痛苦的叫声,慢慢变得透明起来。“林深哥哥,谢谢你。”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解脱,“我终于可以和娘还有秀雅团聚了。”

说完,阿玉的身影就消失了。林深看着空荡荡的桥头,心里充满了感慨。他知道,阿玉终于得到安息了。

他们继续往前走,走到青潭镇的中心广场的时候,看到广场上站着很多模糊的身影,都是当年在大水里死去的人。他们的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朝着林深他们扑过来。

林深赶紧把玉兰图展开,举在手里。玉兰图上的玉兰花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光芒

上一章 余烬生光 雾锁青潭最新章节 下一章 灯盏过河(续)